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健

作品数:410 被引量:2,507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9篇医药卫生
  • 43篇生物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6篇基因
  • 132篇血管
  • 99篇内皮
  • 79篇细胞
  • 70篇皮素
  • 67篇内皮素
  • 63篇血压
  • 62篇动脉
  • 59篇高血压
  • 55篇心血管
  • 48篇肌细胞
  • 47篇心肌
  • 45篇基因治疗
  • 42篇平滑肌
  • 38篇平滑肌细胞
  • 32篇血管疾病
  • 30篇心钠素
  • 26篇心血管疾病
  • 25篇增殖
  • 23篇蛋白

机构

  • 338篇北京医科大学
  • 53篇北京大学
  • 4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北京医科大学...
  • 12篇中日友好医院
  • 9篇复旦大学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上海市肿瘤研...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张家口医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409篇汤健
  • 190篇唐朝枢
  • 106篇周爱儒
  • 50篇苏静怡
  • 46篇陈光慧
  • 43篇赵云涛
  • 39篇石湘芸
  • 31篇张继峰
  • 29篇张晨晖
  • 28篇田青
  • 25篇张灵芝
  • 24篇杨晔
  • 21篇马大龙
  • 21篇朱小君
  • 21篇丁殿勋
  • 20篇牛大地
  • 19篇温进坤
  • 18篇朱国英
  • 18篇杨和平
  • 18篇费宇行

传媒

  • 50篇北京医科大学...
  • 4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1篇生理学报
  • 16篇中国病理生理...
  • 14篇基础医学与临...
  • 13篇生理科学进展
  • 13篇中国循环杂志
  • 10篇中华心血管病...
  • 10篇中国生物化学...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7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心肺血管学报
  • 6篇中国动脉硬化...
  • 6篇科学通报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高技术通讯
  • 6篇中国应用生理...
  • 6篇海军医高专学...
  • 6篇海军总医院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17篇2001
  • 18篇2000
  • 32篇1999
  • 27篇1998
  • 23篇1997
  • 16篇1996
  • 34篇1995
  • 83篇1994
  • 29篇1993
  • 49篇1992
  • 22篇1991
  • 13篇1990
4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钠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缺钙-复钙损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1994年
在离体缺钙-复钙灌流(钙反常)的大鼠心脏模型上观察心钠素对钙反常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应用10-8~10-6mol/L心钠素灌流呈浓度依赖地减轻钙反常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肌蛋白、肌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漏出,缓解心肌及冠脉的挛缩,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发生,推测心钠素对钙反常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和其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有关。提示,心钠素对有钙超载发生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具有治疗学意义。
杨青凌世长汤健苏静怡唐朝枢赵云涛石湘芸
关键词:心钠素钙反常心脏
在小型猪模型由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局部转染尿激酶前体基因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为了评估蛋白涂层金属支架局部转染尿激酶前体 (Pro UK)基因对冠状动脉内血小板沉积、早期血栓形成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金属支架涂层为交联明胶制成。载体为复制缺陷的、携载Pro U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采用标准球囊导管技术 ,将携带有Pro UK基因的蛋白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 ,以相同方法置入单纯蛋白涂层支架或裸露支架做为对照。结果 支架置入后 3天 ,Pro UK基因转染血管段 (n =6) 111In标记血小板及扫描电镜显示 :血小板沉积和纤维蛋白形成明显少于对照血管 (P <0 0 5 )。在基因转染后 7天RT PCR(n =2 )和免疫组化染色(n =1)证实 ,有Pro UKmRNA的表达及Pro UK蛋白质生成。 3个月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Pro UK基因转染组 (n =4 )无再狭窄发生 ,而对照组 (n =8)均发生再狭窄 ,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 :在Pro UK基因转染组 (n =4 ) ,平均新生内膜厚度 ,新生内膜面积和百分狭窄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n =8,P <0 0 5 )。结论 在再狭窄动物模型上 ,通过蛋白涂层支架 ,Pro UK基因在腺病毒载体介导下能被直接导入血管成形部位 ,并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袁晋青高润霖史瑞文宋来风汤健李永利唐承君陈在嘉
关键词:再狭窄基因治疗冠心病蛋白涂层金属支架
P6A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和离体腹主动脉条舒缩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1992年
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和离休腹主动脉条上观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6A的血管扩张作用。结果发现,P6A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收缩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促进血管紧张素Ⅱ所致微血管内血液流态改变的恢复。在内皮完整的血管,P6A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对腹主动脉的收缩效应。进一步证实了P6A的血管扩张作用。
樊贵牛春雨张静汤健唐朝枢赵明彭师奇蔡孟深王秉瑞吴祥林
关键词:P6A肠系膜微循环腹主动脉
内皮衍生松弛因子基础水平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学上的意义
1994年
本研究分别从实验动物和临床上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基础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NO)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发现 SHR基础 EDRF/NO的效应产物cGMP活性明显减低,且伴其主动脉环对血管收缩物质反应增加,对舒张物质反应性减低,EH患者血浆cGMP活性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SHR、EH患者cGMP/ET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结果提示:SHR及EH患者,EDRF/NO基础合成释放减少,EDRF/ET比值缩小,可能与高血压的产生有重要的关系.
高连如赵云涛石湘芸熊鉴然杨晔刘国仗陈思聪张继峰田青谭敦勇唐朝枢汤健
关键词:内皮衍生内皮素高血压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研究
1994年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观察了32倒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的变化,并测定了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尿毒症患者AM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透后无明显变化,血浆AM水平与血浆BUN、ET、ANP、TXB_2/6-酮及平均动脉压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ATll、TXB_2,6-酮无相关性.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M升高可能与尿毒症患者血压增高,做为病理性修饰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平衡调节有关.
张昭馥赵云涛李明旭刘翠红闫月仙宫长宁田青汤健张肇康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素血管活性多肽尿毒症血液透析
缺氧诱导因子1被引量:2
1998年
缺氧诱导因子1是缺氧诱导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由一个120ku的α亚基和一个91~94ku的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在缺氧条件下,促进红细胞生成素和糖酵解酶等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维持机体氧稳态.
张继峰陈光慧汤健
关键词:缺氧缺氧诱导因子转录因子
牛磺酸对高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鼠腹主动脉狭窄和高盐摄入引起高血压的模型上,观察到口服牛磺酸治疗4周后能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和收缩压,42.2%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并能抑制EH患者和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升高,增加高血压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主动脉组织中的牛磺酸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伴有缩血管物质的降低和舒血管物质的增加,这为牛磺酸抗高血压辅助用药提供依据。
石湘芸赵云涛徐洪涛费宇行陈玉广孙鯤丁殿勋孙忠实杨晔董淑云牛大地吴建明唐朝枢汤健
关键词:高血压牛磺酸内皮素CGRP
几种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初步报告)被引量:34
1990年
内皮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肽。本文用内皮素特异性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11例正常人及2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样免疫活性物质。结果发现,严重染感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和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内皮索可能是严重心血管疾病状态下,组织缺血缺氧而释放的一种致病因子,血浆内皮素的异常升高有可能作为临床危重状态的一个辅助指标。
谢选珠李春英牛大地唐朝枢汤健孟昭亨杨福宇
关键词:内皮素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斑块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及拮抗作用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为探讨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机制,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参与和拮抗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兔主动脉硬化模型和培养的正常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进行ET和NOS的原位杂交、反转录PCR和NOS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粥样斑块中ETmRNA转录增多,NOSmRNA转录减少;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斑块中ET基因表达增加1.2倍,而NOS基因表达降低22.2%;细胞化学图像分析表明,ET多肽异常增多可抑制SMC内NOS蛋白合成;ET-A型受体拮抗剂抑制ET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内NOS蛋白减少。结论ET与NOS的平衡失调即ET异常增加和/或NOS明显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宋良文王德文王泰龄汤健
关键词:动脉硬化
肾素结合蛋白
1994年
肾素结合蛋白有强而持久的抑制肾素活性及其分泌的生物学效应。目前这种蛋白质及其基因已纯化和克隆出来。推测肾素结合蛋白可能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和高血压发病过程,在体内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李倩虹汤健
关键词:肾素肾脏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