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动图
  • 6篇超声
  • 6篇超声心动图
  • 5篇综合征
  • 3篇动脉
  • 3篇多普勒
  • 3篇心脾综合征
  • 3篇心室
  • 3篇描记
  • 3篇描记术
  • 3篇儿童
  • 3篇超声心动图诊...
  • 3篇成像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多普勒超声心...
  • 2篇心动描记术
  • 2篇心肌
  • 2篇心室功能
  • 2篇应变率
  • 2篇应变率成像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泗洪县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6篇朱俊学
  • 11篇张玉奇
  • 10篇张志芳
  • 9篇吴兰平
  • 5篇沈蓉
  • 4篇姚莉萍
  • 3篇陈笋
  • 3篇孙锟
  • 3篇武育蓉
  • 3篇陈丽君
  • 2篇钟舒文
  • 2篇衣晓蕾
  • 2篇沈蓉
  • 2篇李菁
  • 1篇刘春晓
  • 1篇刘怡青
  • 1篇李奋
  • 1篇刘廷亮
  • 1篇蔡及明
  • 1篇徐欣怡

传媒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2篇中华医学会超...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第九届全国超...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换术前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DORV)大动脉转换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经手术证实为DORV,并行大动脉转换术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将手术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0例患儿中,超声术前诊断DORV者155例(96.9%),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部位与手术相符者127例(79.3%)。术后补片残余分流者17例;术后超声提示左、右肺动脉流速情况85例(53.1%),其中右肺动脉狭窄29例,左肺动脉狭窄21例。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加重者114例,新肺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加重者20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于术前准确诊断DORV及其室间隔缺损部位;术后准确评估半月瓣反流程度、补片残余分流及吻合口残余梗阻的情况,但对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检出较为困难。
沈蓉蔡及明朱俊学张志芳陈国珍吴兰平洪雯静张玉奇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换术
心脾综合征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心脾综合征(Cardiosplenic syndmme)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畸形,包括先天性脾脏异常、内脏结构对称及位置异常等,其中尤以无脾综合征伴随心脏畸形多见.若不治疗,大约90%以上的患儿在 1岁内死亡,因此明确...
沈蓉张玉奇蔡及明朱俊学张志芳陈笋姚莉萍吴兰平
文献传递
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肺静脉回流情况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中,无脾综合征159例,其中61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38.3%),多脾综合征31例,其中5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16.1%)。66例患儿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诊断符合者17例(占25.7%),漏误诊49例(占74.3%);66例肺静脉回流异常患儿中,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者17例,超声诊断15例(占88.2%)。结论无脾综合征患儿常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的肺静脉异位引流,其他类型肺静脉回流异常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沈蓉张玉奇蔡及明朱俊学张志芳陈笋姚莉萍吴兰平
关键词:心脾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估圆锥动脉干畸形术后右心室功能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估圆锥动脉干畸形(CTD)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变化。方法:27例CTD术后及27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采集右室游离壁应变率图像,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应变(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研究CTD术后右心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变化规律。结果:CTD术后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各心肌节段SRS、S、SRE、SRA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与正常组节段分布规律不同,各指标值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各节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D术后患儿依然存在右心室局部心功能的下降,应变率成像能简单、快速、准确、客观地反映右心室功能变化。
衣晓蕾张玉奇张志芳沈蓉武育蓉刘怡青朱俊学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功能应变率
用不同的给药方式使用氨溴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给药方式使用氨溴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为甲组患儿使用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为乙组患儿使用氨溴索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为丙组患儿口服氨溴索进行治疗。然后,比较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住院的时间。结果 :甲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乙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丙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甲组患儿和乙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甲组患儿住院的时间与乙组患儿住院的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丙组患儿住院的时间明显多于甲组患儿和乙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氨溴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静脉滴注和口服治疗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静脉滴注氨溴索的方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中用雾化吸入氨溴索的方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最好,可作为治疗支气管肺炎的首选方法。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朱俊学
关键词:氨溴索雾化吸入静脉注射支气管肺炎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儿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比较1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LCAPA)患儿与39例正常儿童左心室不同心肌节段的应变率值以及应变值。结果:对照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12±0.75)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病例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1.42±0.49)s-1,收缩期应变(-17.56±5.71)%,舒张早期应变率(1.48±0.49)s-1,舒张晚期应变率(0.85±0.42)s-1。病例组收缩期及舒张期应变率及应变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例组室间隔基底段的应变率值及应变值与其它节段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病例组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22±.41)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局部心肌功能。
衣晓蕾张玉奇孙锟吴兰平陈国珍张志芳姚丽萍沈蓉刘亦青朱俊学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应变率成像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估测房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术前后心肌节段功能的研究
钟舒文李菁张玉奇陈丽君张志芳武育蓉吴兰平朱俊学孙锟
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抗菌、消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后肺部啰音、喘憋、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俊学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疗效
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DC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随访16月后,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UCG)中LVEF值,分为LVEF恢复组、未恢复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之间各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大选194例患者男性113例。恢复组45例(23.20%),末恢复组65例(33.51%),死亡组84例(43.29%)。恢复组发病年龄≤2岁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P均<0.05)。初诊时,恢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小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AVEF明显高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P均<0.05)。恢复组二尖瓣轻度反流的患者明显多于未恢复组及死亡组(P均<0.05)。恢复组室性心律失常者比例明显少于未恢复组及死亡组(P<0.05)。恢复组患者无心肌延迟强化现象,末恢复组延迟强化占5.41%,死亡组占21.74%。恢复组LVEF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8.0月,同时有LVDD恢复正常者11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2.0岁(OR=17.064,95%C13.494-83.171,P=0.000)、心功能Ⅲ-Ⅳ级(OR=17.711,95%CI2.229-140.704,P=0.007)、MR中重度反流(OR=3.762,95%CI1.209-11.706,P=0.022)是LVEF不能恢复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0岁、心功能Ⅲ-Ⅳ级、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是不利于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患儿LVEF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晓婷黄美容傅立军郭颖刘廷亮张玉奇钟玉敏吴兰平朱俊学徐欣怡章旭刘春晓石琳高伟李奋陈树宝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预后儿童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研究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40例)和治疗B组(40例)。为治疗A组患儿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为治疗B组患儿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 :治疗A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5%)高于治疗B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87.5%),P <0.05。治疗后,治疗A组患儿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2.5±1.1)d]、发热症状消失的时间[(5.5±1.2)d]和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6.7±2.0)d]均短于治疗B组患儿,P <0.05。结论 :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朱俊学
关键词:红霉素阿奇霉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