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扈克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小绿叶蝉
  • 5篇茶树
  • 4篇蝽类
  • 4篇昆虫
  • 4篇茶园
  • 3篇群落
  • 3篇蝽类昆虫
  • 3篇害虫
  • 2篇雨林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种群
  • 2篇种群数量
  • 2篇茶树品种
  • 2篇茶小绿叶蝉
  • 2篇次生
  • 1篇大周期
  • 1篇演替
  • 1篇蝇类
  • 1篇优势类群
  • 1篇原生林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扈克明
  • 11篇陶滔
  • 6篇佘宇平
  • 2篇杨效东
  • 2篇况荣平
  • 2篇朱建国
  • 1篇余宇平
  • 1篇刘胜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Zoolog...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茶叶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1995年全...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原生林、次生林、人工林中蝽类昆虫的比较被引量:11
1992年
在西双版纳大勐龙季节雨林和小勐仑次生林及人工林15个固定样地内,定点定时采虫、观测,考察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热带地区原生林遭砍伐、火烧后逐步形成不同类型的次生林和经重建后形成的不同层次的人工林内蝽类昆虫的种类、数量与群落结构等不同的变化,为更好地保护、利用热带森林和热带地区资源的系统研究提供依据。
扈克明陶滔
关键词:原生林次生林人工林蝽类昆虫
植物性天然性杀虫剂的筛选与应用研究
用植物性物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有目的的进行开发利用则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目前已得到广泛利用的有除虫菊、鱼藤、印楝等植物的提取物,但可利用于防治病虫害的植物远远不止这几种。云南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供...
陶滔扈克明余宇平
关键词:植物
文献传递
不同茶树品种间小绿叶蝉类群数量动态与抗虫性比较被引量:36
2003年
在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中,小绿叶蝉类群数量的动态和抗虫性的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矮丰、云抗10号和云瑰具有较强的抗虫性,其次是长叶白毫、波上金台、云梅、雪芽100号和短节白毫,抗虫性弱的为景谷大白茶和云桃。两处茶地的比较表明,矮丰是抗虫性强的理想品种,景谷大白茶和云桃则是抗虫性差的茶树品种。这对无性系良种的筛选与推广,特别是对我国和云南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扈克明张艳梅王佳芳谢太华
关键词:茶树小绿叶蝉抗虫性
思茅茶园建设与茶园小绿叶蝉防治研究
扈克明朱启忠肖时英佘宇平郭元宗邹琼王佳芳邓琪伦顾冲林陶涛杨效东
该课题对思茅茶园小绿叶蝉生物生态学特性、空间分布、卵分布比率、茶园天敌蜘蛛的捕食功能与保护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思茅茶园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与环境关系和云南山区新建茶园的土壤温度。总结提出了“岛状分布和以无性系茶树良种为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茶园建设小绿叶蝉
滇南茶园小绿叶蝉类群数量的大周期变动
2005年
为探索和掌握茶园小绿叶蝉大发生的规律和更好地进行综合防治, 1988 -2003年先后在滇南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厂和思茅新星茶厂选定固定观测区,进行定点、定人、定时及统一方法的系统监测。对思茅新星茶厂观测区连续 13年 (1991-2003年)的系统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地区性大周期变动呈现出明显的“U型变动”。1991 -2001年两虫口高峰间虫口量变动时间为 10-11年,此变动规律的出现,为茶园小绿叶蝉大发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扈克明陶滔佘宇平朱启忠王佳芳
关键词:茶树害虫小绿叶蝉种群数量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次生演替中昆虫群落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1
1995年
通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4块处于次生性演替恢复阶段,不同年代林中,所设固定样地中昆虫群落的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群落中昆虫的数量、种类、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年度变化看:昆虫个体数和植食性昆虫数在雨季是最大的。优势度在演替阶段后期是雨季大于旱季,而在前期则是旱季大于雨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演替后期是旱季大于雨季,而演替前期则是雨季大于旱季。从演替年代变化看:随着演替年代的递增,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增加的趋势,而昆虫数量和植食性昆虫数量减少的趋势。对昆虫群落稳定性的讨论,试引入“变异系数”进行讨论。
陶滔扈克明
关键词:森林植物热带雨林次生演替昆虫群落
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被引量:12
1996年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日捕食量上限为12头/d,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iling所描述的II型反应。Na=1.879Nt/(1+0.157Nt)。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assell-Varley提出的方程进行拟合:a=9.8065Pt-8127。
佘宇平陶滔扈克明
关键词:捕食功能反应假眼小绿叶蝉
滇南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技术与应用被引量:4
1996年
作者根据1988~1993年对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遵照IPM的要求设计了:①以采代治,②试用新防治历,③按防治指标防治,④生物防治,4个分项防治措施,并进行了分项小区试验和综合利用这些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4项单一防治措施和综合防治措施,在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无影响,而又能控制茶园小绿叶蝉为害的情况下,经济和人力投入都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少,而且降低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
陶滔扈克明佘宇平朱启忠罗忠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茶树害虫
西双版纳大勐龙季节雨林的蝽类昆虫动态分析被引量:1
1991年
1987—1988年,在西双版纳大勐龙曼养光的季节雨林内,按3个时期,在林缘及林心的5个固定样地采虫,对蝽类昆虫的种类,数量及其变动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1.季节雨林水平结构内,林缘样地的蝽类科、属、种、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林心样地。 2.季节雨林垂直结构不同层次的蝽类,以中层的科、属、种,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占明显优势,特别是1.5—2米的草本层与幼灌层的交错空间内,种类与数量最多,最丰富。
扈克明
关键词:蝽类昆虫季节雨林
哀牢山北段西坡蝽类昆虫垂直分布的研究被引量:4
1988年
哀牢山是横断山的余脉,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等,逐级向上过渡,形成了多层性地形,造成气候、土壤和植被等的垂直差异。这势必也引起昆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结合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站和云南亚热带山地生态垂直分异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1982~1985年在哀牢山北段西坡的景东川洱坝至徐家坝山顶(北纬24°32′。
扈克明
关键词:优势类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