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中英

作品数:191 被引量:489H指数:12
供职机构:夏威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2篇哲学宗教
  • 31篇文化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7篇哲学
  • 35篇儒家
  • 30篇儒学
  • 29篇文化
  • 24篇本体诠释
  • 22篇伦理
  • 21篇释学
  • 21篇诠释学
  • 19篇中国哲学
  • 18篇本体诠释学
  • 17篇道德
  • 14篇本体
  • 12篇中国文化
  • 12篇国文
  • 10篇政治
  • 10篇人性
  • 8篇易经
  • 7篇理学
  • 7篇孔子
  • 6篇中西

机构

  • 127篇美国夏威夷大...
  • 44篇夏威夷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哈佛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央教育科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77篇成中英
  • 4篇岳磊
  • 3篇晁罡
  • 2篇郭桥
  • 2篇张新民
  • 2篇郭兴利
  • 2篇徐卫红
  • 2篇刘雪飞
  • 2篇胡玲
  • 2篇管月飞
  • 1篇朱志荣
  • 1篇朱维铮
  • 1篇熊吟竹
  • 1篇罗兴刚
  • 1篇胡伟
  • 1篇葛兆光
  • 1篇马亭亭
  • 1篇杨柱才
  • 1篇窦可阳
  • 1篇高瑞泉

传媒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管理学报
  • 4篇哲学研究
  • 4篇齐鲁学刊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孔子研究
  • 3篇周易研究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探索与争鸣
  • 3篇深圳大学学报...
  • 3篇学术月刊
  • 3篇中国德育
  • 3篇衡水学院学报
  • 3篇教育文化论坛
  • 3篇哲学分析
  • 2篇浙江学刊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文史哲

年份

  • 8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3篇2015
  • 18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11篇2004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被引量:2
1990年
一、“易”的发生之四个阶段一般讨论《易经》或《周易》历史发展是指《周易》形成后经先秦易、汉易、唐易、宋易及清易的历史发展。此项《易经》研究是发展《易经》所需要的,它可以作为一个时代文化文物的依据,也可以显示某一时代学者的思想内涵,对《易经》作为一个系统思想的了解自然有所彰明。事实上,此一易学历史的研究也可显示《易经》思想的辩证发展,但也突出了其限制性,更呈显《易经》系统中发生的问题。
成中英
关键词:数字卦易经象数天圆地方易象
论康德与儒家的理论关联(英文)
2006年
基于欧洲启蒙哲学与儒家传统的历史渊源,本文从一个相互诠释与相互启发的角度来论述康德与儒家(以孔子与古典儒家为主)的深层呼应的理论关系。两者同时说明回归人与回归理性以及从人性与人心掌握经验性、理性与精神性的重要性。指出康德是在逻辑分析地展示人性的多种功能与需求以及其内在的统一性,而儒家则在经验与体验上本体整体地彰显人的存在的自觉性,自主性与动态的创发性。一重结构,一重过程;一以理说性,是为理性,一以性显理,是为性理;但均以主客协和与实现自我的德行为生命依归。本文并以古典儒学的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以及宋明儒学的理气合一的观点论述康德坚持的理性与经验合一的求知原理,并进而论述形上学本体论的构成原理。对应康德而言,如智的直觉真实或物自身(intellectual intuition of reality or the thing-in-itself)为不可能,则何以说明他主张的未来形上学建立的可能?对应当代新儒学中牟宗三而言,如智的直觉真实为可能,则何以说明儒释道显示的真实本体的多元异类景象?本文因而进行仔细地对智的直觉物自身一命题的意义与所指分析,指出其用法上的歧义与模糊性,消除了康德与牟宗三之间的不必要的矛盾,保障了科学理性的合法性(与必要性)以及理性超越(超越科学理性)的道德与本体价值。
成中英
关键词:儒家儒学人性直觉本体
“本体诠释学”之本、体、用——成中英教授访谈录被引量:6
2011年
成中英先生的本体诠释学是着眼于中西方哲学的互通与对话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世界哲学之意蕴。本访谈录对于本体诠释学所蕴涵的理路、关系、范畴进行了探讨,对本体诠释学之"本"、"体"、"用"的内涵进行追问与解读。
王治东成中英
关键词:本体诠释学
作为宇宙教育的《易经》:语言和哲学
2005年
“易”是一种宇宙教育,兼具深厚的本体论意义与道德意义。本文从本体宇宙学和本体诠释学意义上阐释“易”的形成及其象征意义,揭示宇宙教育中的那些理解是如何实现的。作者指出,观察、占卜和诠释这三个主要过程,在《易经》的形成中共同建构了一个诠释的主要模式,这个诠释模式正是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学传统的奠基和开端。《易传》系统地阐明了《易经》中隐含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一个从现象学到本体宇宙论的跨越。因此探析《易经》中的中国本体宇宙论和《易传》中的本体诠释学模式是如何作为模型,塑造和促成了后来中国哲学传统的发展,无疑会是非常有益的。
成中英
关键词:本体诠释学
儒家潜涵的宪法与宪政思想被引量:1
2013年
儒家的基本概念有其整体的表达方式,即强调动态过程、重视民本、趋向人文、要求道德实践,具有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因此特别关注发展人性的善端,提出和建立一套基本原则与价值系统来引导,规范国家权力。可以说,儒家对人、文化、社会和天下的认识中潜涵着一种根本的宪法与宪政思想。如何赋于它一个外在的理性的规范形式,将其转化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法典及治理法则,是宪政儒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与挑战。
成中英
关键词:儒家宪法宪政
西方管理危机与儒家人性智慧——序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被引量:1
1993年
管理是有意识、有组织、有目标的规范和约束行为。但管理除其特定的目标(如企业目标)外,尚有其一般性的目标。其一般性的目标乃建立社会的秩序,发展文化的创造力和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成中英
关键词:管理哲学管理危机运用管理自我实现企业管理体系
二十一世纪儒学的发展:理解人性与重建伦理
文章总结了从重新理解人性到重建伦理的过程,及近世中西哲学的分野。阐述了全面全球化世纪的来临与新理性精神的关系,及全球三大文化传统与“全球化伦理”的需求。综述了人权意识与儒家伦理学、四重伦理的教育整合、儒家伦理学发展的新方...
成中英
关键词:儒学中西哲学传统文化儒家伦理学
蒯因哲学的重大意义:知识本体论的启发性与开放性被引量:5
2007年
成中英
关键词:当代哲学本体论知识论蒯因启发性本体诠释学
简论中西哲学中的真和真理的概念:真、真实、真理
真理的三重性:我们看到中国哲学思维的开始,当在《易经》的"易"的经验发生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人们驚诧于事物的呈现与发生,急于问知这是什么,而非何以如此,更不必主张必然如此。所谓真理的概念并没有出现,最早出现的...
成中英
文献传递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被引量:1
2018年
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其实没有特殊的想法。但我在2016年参加了一次外国留学生讲座,我们还参观了华侨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几个地方,我看到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对当地文化有了一种更高更新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感受非常重要,因为我自己也曾是留学生,在国外待了很久。我觉得,今天要让这些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一定要运用我们当地的优势。我想起2004年在牛津大学做讲座教授的时候,
成中英
关键词:中国故事外国留学生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文化年轻人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