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娟

作品数:48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色谱
  • 13篇相色谱
  • 12篇液相色谱
  • 12篇高效液相
  • 12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液相
  • 7篇中药
  • 6篇药代
  • 6篇药代动力学
  • 6篇色谱法
  • 5篇皂苷
  • 5篇质谱
  • 5篇人参
  • 5篇解毒
  • 5篇活性
  • 5篇胶囊
  • 4篇血清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液质联用
  • 4篇芍药

机构

  • 48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江阴天江药业...
  • 1篇江西益地生物...
  • 1篇石药集团远大...

作者

  • 48篇彭娟
  • 43篇范斌
  • 28篇闫寒
  • 26篇聂颖兰
  • 19篇郭娜
  • 13篇于友华
  • 10篇张海鸣
  • 8篇吴晓霞
  • 6篇孙健
  • 5篇赵小亮
  • 4篇孙明杰
  • 4篇喻晓春
  • 4篇黄颖
  • 4篇马芳
  • 3篇崔海峰
  • 3篇赵东
  • 3篇周艳华
  • 3篇崔晶晶
  • 3篇逯波
  • 3篇冯淑仪

传媒

  • 13篇中国实验方剂...
  • 6篇中国中医基础...
  • 5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海峡两岸中医...
  • 1篇2014第三...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质体色谱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脂质体色谱是一种以脂质体为固定相配基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包括固定化脂质体色谱与脂质体电动色谱,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和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固定化脂质体色谱与脂质体电动色谱技术近十几年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其用于中药活...
赵小亮聂颖兰闫寒彭娟郭娜范斌
关键词:中药化学活性成分
文献传递
系统内标法测定七参颗粒中多指标成分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七参颗粒中多个有效成分的系统内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七参颗粒中人参皂苷Rg1为内标,测定人参皂苷Rg1与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并与外标一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外标一点法与系统内标法测定3批七参颗粒中的4种成分含量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准确测定七参颗粒中4种成分的含量。结论:系统内标含量测定方法既能同时测定中药中多个成分的含量,又能简化实验操作,有望成为适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柏冬彭娟范斌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柔性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负载大麻二酚药代动力学研究
2023年
目的:通过对负载大麻二酚(CBD)的柔性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FZP-CBD)和负载CBD的天然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NZP-CBD)在正常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比较二者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反溶剂法制备FZP-CBD和NZP-CBD,SD大鼠灌胃给予2组纳米制剂(CBD低、中、高3个剂量分别为20、50、100 mg·kg^(-1)),在给药前及给药后0.5、1、1.5、2、3、4、6、8、10、12、24、48 h眼眶静脉丛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法)测定大鼠体内CBD的浓度,采用Waters Atlantis T3(100 mm×2.1 mm,3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μL;检测以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用Winnonlin 8.1软件计算药动学相关参数。结果:FZP-CBD和NZP-CBD低、中、高3个剂量的C_(max)分别为(414.8±184.1)、(715.3±191.7)、(1798.4±854.5)和(240.6±143.8)、(542.3±235.4)、(1173.3±317.0)μg·L^(-1),AUC_(0-t)分别为(1955.2±632.9)、(7255.2±1573.8)、(26634.0±16479.7)和(1438.6±557.1)、(6316.5±2916.3)、(15674.1±4365.7)μg·h·L^(-1);与NZP-CBD相比,FZP-CBD低、中、高3个浓度C_(max)分别提高了1.7、1.3、1.5倍,AUC_(0-t)分别提高了1.4、1.1、1.7倍,生物利用度(F)分别提高了135.9%、114.9%、169.6%。结论:LC-MS测定方法专属性、灵敏度均能满足大鼠血清药动学测定。利用酸修饰制备的FZP-CBD相比NZP-CBD提高了CBD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可以提高CBD的利用价值,为CBD在医药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孔艳焦玥彭娟吴晓霞聂颖兰范斌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大麻二酚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大鼠血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LC-MS-MS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在大鼠血清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准确、可靠的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大鼠血清中液质联用(LC-MS-MS)分析方法,用于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在正常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优化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及内标延胡索乙素质谱检测条件,确定相关条件并开展方法学考察。正常大鼠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经时取血,样品经处理后将该方法用于3种成分的测定。DAS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参数。结果:在ESI(+)离子化条件下采用MRM工作模式,用m/z 338~322,351.9~308,336—319.8来分别检测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同时以m/z 356.1—192.1来检测内标延胡索乙素。药根碱在0.2—25μg·L^-1、巴马汀、小檗碱在0.4~5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3种生物碱在高、中、低3个浓度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在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结论:应用LC—MS—S技术建立了测定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黄连解毒汤正常大鼠体内这3个成分的药动学研究,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分析方法。
吴晓霞彭娟范斌于友华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药根碱液质联用药代动力学
黄连解毒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建立黄连解毒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用于黄连解毒汤提取液的质量控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AD检测器,C18色谱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建立了黄连解毒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建立了含有18个色谱峰高效液相色谱图,分离度>1.0,测得了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黄连解毒汤提取液的质量控制。
彭娟郭娜范斌闫寒聂颖兰于友华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指纹图谱
HPLC测定除湿养血胶囊中柚皮苷的含量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除湿养血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除湿养血胶囊中的柚皮苷含量进行测定,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醋酸水-甲醇(60∶40),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3 nm。结果:柚皮苷在进样量0.035 83~1.146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9%,RSD 2.7%。结论:方法简便快捷,适于该制剂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郭娜闫寒彭娟范斌聂颖兰
关键词:柚皮苷高效液相色谱
微透析与现代分析技术在线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实时连续活体采样技术。微透析技术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现代分析技术的在线联用真正实现了内源性物质和体内药物的实时测定,可有效缩短取样时间,提高了样品的稳定性,并能节省时间和节约成本,提高了时间分辨率以准确观察该快速变化,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重大突破。进行微透析在线联用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探针回收率,灌流速度、待测物相对分子量等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以及分析需要的样品体积,待测物的浓度范围,方法的灵敏度和定量限,分析速度等相关影响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文章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微透析与HPLC,CE,微芯片电泳和生物传感器等分析技术在线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不同进样接口,色谱柱及检测器对该联用技术的影响。
聂颖兰范斌闫寒彭娟郭娜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在线联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
脂质体平衡透析-液质联用色谱法筛选四物汤药效物质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四物汤有效成分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以了解其有效成分体内吸收的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四物汤有效成分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考察了透析时间、脂质体溶液的浓度和缓冲溶液p H对四物汤有效成分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四物汤中有9个成分与脂质体相互作用明显,通过对照品对照及LC-MS方法鉴定了其中6个成分,分别是香草酸、芍药内酯苷、毛蕊花糖苷、芍药苷、洋川芎内酯Ⅰ、肉桂酸;模拟生物膜的浓度对四物汤有效成分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影响较大,随着浓度增加,色谱峰面积明显减小,符合被动吸收规律;p H对其中4个成分有明显影响。结论:脂质体平衡透析液质联用色谱法可作为快速筛选中药潜在的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为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张海鸣闫寒彭娟聂颖兰孙健范斌
关键词:四物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模拟生物膜香草酸芍药内酯苷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外源硅从植物角度调控川芎镉吸收的可行性初探被引量:3
2019年
近年来,川芎因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问题正面临严峻的国际市场挑战。降低川芎镉含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首先对当前川芎镉问题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包括川芎中镉的来源途径、控制川芎镉含量的常用措施。指出现有的控制措施研究多集中在从降低土壤中活性态镉含量的角度,来减少镉对川芎的污染毒害。然而研究已证实川芎系对土壤中镉元素有富集作用的植物,目前的研究缺乏探讨减少川芎对镉的主动吸收。基于此,笔者首次从植物角度浅析外源硅降低川芎对镉主动吸收的可行性,旨在为探索寻找有效降低川芎镉含量的方法提供借鉴。
张海鸣康帅彭娟丁姗姗孙国利范斌
关键词:川芎
硅肥、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对川芎吸收积累镉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初步从减少川芎对镉吸收富集角度,对比考察硅肥、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对川芎吸收积累镉的影响。方法采集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各处理组不同生长周期的川芎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根茎)及根际土壤,测定其镉元素含量,并计算其镉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结果与处理前相比,各处理均能降低川芎根茎镉含量,其中以高剂量硅肥对根茎降镉效果最佳,降镉幅度达到91.73%,其次为微生物菌剂,降镉幅度达到88.48%。随着硅肥使用量的增加,其降低川芎地上部分及整个植株镉含量的幅度越大。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各处理川芎根茎镉富集系数均降低,其中高浓度的硅肥和微生物菌剂组镉富集系数分别降低至0.236和0.313,且随着硅肥浓度的增大其降低川芎地上部分对镉的富集越明显,硅肥1和硅肥2组地上部分镉富集系数分别降低至0.391和0.101。同时,硅肥能降低川芎地上部分对镉元素的转移能力,与CK相比,硅肥1和硅肥2组川芎地上部分镉转移系数分别降低到0.472和0.429。结论硅肥可以有效降低川芎镉含量以及川芎对镉的富集与转移。另外,微生物菌剂也能显著降低川芎根茎镉含量以及川芎根茎对镉的富集。
张海鸣康帅彭娟聂颖兰丁姗姗孙国利范斌
关键词:硅肥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川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