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鹤萍

作品数:38 被引量:200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动脉
  • 12篇心肌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房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房颤
  • 8篇血栓
  • 7篇梗死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消融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4篇血栓栓塞
  • 4篇射频消融治疗
  • 4篇栓塞
  • 4篇消融治疗
  • 4篇介入
  • 4篇瓣膜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嘉荫县人民医...

作者

  • 38篇张鹤萍
  • 13篇李虹伟
  • 10篇吴永全
  • 8篇赵慧强
  • 7篇陈晖
  • 5篇胡大一
  • 4篇李东宝
  • 3篇严松彪
  • 3篇王雷
  • 3篇姚道阔
  • 3篇彭晖
  • 3篇李卫萍
  • 3篇姜立清
  • 3篇韩志刚
  • 3篇钱海超
  • 2篇孙艺红
  • 2篇梁思文
  • 2篇王晓云
  • 2篇高惠宽
  • 2篇丁晓松

传媒

  • 6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心动图在酒精性心肌病诊断及评价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酒精性心肌病诊断及评价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10年4月诊治的54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戒断饮酒并进行系统内科治疗后,运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患者戒酒治疗前后心肌改变。结果 54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中,左室增大46例,射血分数降低42例,左室整体室壁运动减弱32例。25例患者有超声复查结果,14例患者没有严格戒酒及系统治疗,左室内径从6.60±1.07 cm进展为7.32±1.13 cm,左室EF值由(45.2±16.7)%恶化为(35.92±11.1)%;而11例患者经严格戒酒及治疗前后左室内径7.01±1.18 cm缩小为6.33±1.31 cm,左室EF值由(36.8±13.5)%增加到(46.6±14.6)%。结论超声心动图在酒精性心肌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治疗效果的观察、预后的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鹤萍李虹伟赵树梅顾复生
关键词:酒精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预后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三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构图,分析有效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所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三维激动/电压标测显示,最早心室激动点/消融靶点均位于RVOT肺动脉瓣附近的电压移行区上(0.5-1.5 m V),即电压移行区与正常电压区的交界处;其中有4例造影及三维图像与CT融合证实于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成功,并在肺动脉瓣上可以记录到大于1.5 m V的电压电位(心肌组织)。结论电压移行区很可能是成功消融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靶点区域;部分于肺动脉瓣上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束延伸有关。
彭晖孙志军张鹤萍吴永全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肺动脉瓣导管消融
心电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针对心电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和探索解决方法,以提高心电图的教学质量。方法注重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重视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心电图理论形象化、生动化;重视心电图与临床的联系,强调心电图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水平。结果提高了学生对心电图的兴趣,掌握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心电图的能力。结论应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心电图的水平。
张鹤萍赵慧强吴永全李虹伟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正>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尤其是伴发心原性休克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MI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李学奇张鹤萍王晓云韩志刚
文献传递
消融指数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5例,分为AI组(AI指导PVI,52例)和CF组(传导压力导管指导PVI,53例),比较两组单圈PVI成功率、双侧PVI成功率、消融时间、总手术时间、主要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与CF组相比,AI组单圈PVI成功率明显提高,消融时间、总手术时间缩短,房颤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A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可行,PVI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房颤复发率低。
陈丽竹梁拓陈小璐张鹤萍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发展进程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出现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6至2011-06在我科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1 5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和心肌梗死类型分为四组:24 h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785例(24 h之内组);7天至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STEMI患者328例(7天至2周内组);STEMI 1个月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2例(1个月以上组);3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39例(NSTEMI组)。通过分析各组的影像资料,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出现侧支循环的发生率;分别采用Rentrop’s分级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对逆向侧支循环和同侧桥侧支循环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各组总侧支循环的发生率依次为:24 h之内组20.5%、7天至2周内组42.7%、1个月以上组71.5%、NSTEMI组57.5%;其中逆向侧支发生率为:24 h之内组20.5%、7天至2周内组41.5%、1个月以上组60.5%、NSTEMI组48.5%;同侧桥侧支的发生率依次为:24 h之内组1.1%、7天至2周内组6.4%、1个月以上组36.0%、NSTEMI组18.4%。24 h之内组内有侧支循环亚组与无侧支循环亚组比射血分数增高、死亡率降低(P<0.05);7天至2周内组、1个月以上组、NSTEMI组有侧支循环亚组与无侧支循环亚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12 h内就可以出现逆向侧支循环,随时间延长侧支循环发生率和水平增加。而同侧桥侧支循环多在心肌梗死1个月后出现,而且只见于病变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时。
赵慧强陈晖李东宝张鹤萍姚道阔梁思文丁晓松王雷李虹伟
关键词:心肌梗塞侧支循环冠状动脉造影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336例SSS患者中,SSS合并脑梗死组83例,SSS不合并脑梗死组253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SS合并脑梗死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SSS合并脑梗死组吸烟、有高脂血症史、合并冠心病、既往有心力衰竭发作史及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史及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65(95%CI:1.029~1.102),2.128(95%CI:1.209~3.745),1.740(95%CI:1.021~2.966),1.962(95%CI:1.147~2.863)。结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史及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张鹤萍彭晖吴永全马文英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脑梗死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预防血栓栓塞的研究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抗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目的:目前,中国还没有关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抗栓效果的比较及抗栓治疗血栓栓塞危险...
张鹤萍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阿司匹林抗凝药物心力衰竭
文献传递
中国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血栓栓塞防治研究
胡大一孙艺红陈捷张维君华琦马业新周自强陈步星李瑞杰张鹤萍姜立清
该项目通过国内最大规模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心房颤动的总患病率、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心房颤动和血栓栓塞患病率以及治疗情况等;患病率为0.77%,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房颤...
关键词:
关键词: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血栓栓塞
25例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共3854例)后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25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100%),多支血管病变22例(88%),合并大量吸烟史14例(56%),高脂血症13例(52%),高血压病11例(44%),糖尿病11例(44%).血栓靶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6例,血栓靶血管为小血管(直径:<2.5 mm)11例,长病变(>20 mm)15例.18例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血流达TIMI 3级;7例血流达TIMI 1-2级.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大量吸烟、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20 mm)、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急诊尽早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
张鹤萍陈晖李虹伟严松彪赵慧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