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氧化酶
  • 4篇尿酸氧化酶
  • 4篇基因
  • 3篇耐热
  • 3篇MICROB...
  • 2篇氧化酶基因
  • 2篇荧光
  • 2篇尿酸
  • 2篇热稳定
  • 2篇热稳定性
  • 2篇微量免疫荧光
  • 2篇无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群
  • 2篇细胞转移
  • 2篇细菌
  • 2篇酶基因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荧光
  • 2篇免疫荧光技术

机构

  • 1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4篇张鹏程
  • 7篇马晓航
  • 7篇卢向锋
  • 6篇李倩延
  • 5篇孙玲艳
  • 3篇刘辉
  • 2篇朱成钢
  • 2篇林东强
  • 2篇林小清
  • 2篇姚善泾
  • 2篇周学来
  • 2篇张其磊
  • 1篇刘于
  • 1篇孙桂琴

传媒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ligo(dT)亲和层析介质的载量比较和机制分析
2024年
针对Oligo(d T)亲和层析介质的吸附性能,以poly(A)为模型分子,考察了4种Oligo(d T)亲和层析介质的静态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动态结合载量(DBC),探讨了载量影响相关机制。结果表明,4种介质的合适吸附条件均为0.6 mol·L-1Na Cl、p H=6~7;Monomix d T20静态吸附容量最大,且poly(A)能扩散至介质微球深层孔内,而Poros Oligo(d T)25、Praesto Jetted (d T)25和Nano Gel d T20等3种介质中poly(A)均主要为表层吸附、静态吸附容量稍低;对于DBC,Nano Gel d T20和Monomix d T20的10%穿透的DBC较高,而Poros Oligo (d T)25和Praesto Jetted (d T)25相对略低。经分析,影响载量的主要因素包含基质种类、微球孔径、配基密度、间隔臂和配基长度等。对于基质种类,聚苯乙烯基质可能孔道结构较为特别。对于微球孔径,应针对不同大小的m RNA分子定制不同孔径的微球,以平衡传质阻力与可及吸附表面积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大DBC。
谭远志张鹏程孙艳娜张其磊姚善泾林东强
关键词:载量生物分离
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ZZJ4-1尿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酶性质的研究
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Uox,Uricase,EC1.7.3.3)能降解尿酸,已广泛用于临床检测和治疗。本实验室于2005年分离到一株产Uox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ZZJ4-1菌株...
张鹏程
关键词:酶学特性
微杆菌属ZZJ4-1菌株的耐热尿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重组酶性质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研究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ZZJ4-1菌株的耐热尿酸氧化酶(Uox)的性质,克隆其基因(uox),得到1个894 bp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与多数已报道的uox无明显同源性,仅与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globiformis的uox有72%的同源性。将基因插入质粒pET-15b构成pET-15b-uox表达载体,转化至Escherichia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对重组Uox的主要理化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由大小约为35 kDa的亚基组成;其最佳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5;在65℃以下和pH 8.5~11.0范围内稳定;以尿酸为底物的Km值为0.22 mmol/L;Ag+、Zn2+、Cu2+和SDS均能完全抑制酶活,Tween 20、Tween 80和Triton X-100对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重组酶的耐热性是目前报道的重组Uox中最好的,这一特性有利于其在诊断治疗中的开发应用。
张鹏程卢向锋李倩延林小清刘辉马晓航
关键词:克隆热稳定性
无细胞损失的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细胞损失的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22um Spin‑X Centrifuge Tube灭菌;将细胞转移到灭菌过的0.22um Spin‑X Centrifuge Tube中直接进行后续...
朱成钢张鹏程
文献传递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HA3-9的葡萄糖代谢酶系
2014年
研究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对细胞内葡萄糖代谢除直接氧化途径外可能存在的其他途径.以G.oxydans DHA3-9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重组构建G.oxydans DHA3-9膜结合的葡萄糖脱氢酶(membrane-bound glucose dehydrogenase,mGDH)基因敲除的突变株,以阻断该菌的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研究其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葡萄糖降解与葡萄糖酸转化、代谢产物成分等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地筛选到1株G.oxydans mgdh突变菌,该菌丧失了90%以上利用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的能力,其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DHA)转化量4倍于野生菌;同时,在该突变菌代谢产物中检测出丙酮酸和乙酸,且乙酸对野生菌和突变菌的生长抑制差异极显著.表明葡萄糖在G.oxydans DHA3-9△mgdh菌株细胞内依赖的代谢途径为糖酵解途径,而非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或磷酸戊糖途径.其中,丙酮酸作为糖酵解途径产物通过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而乙酸积累过多将对菌株生长产生抑制.
李倩延卢向锋张鹏程孙玲艳刘于马晓航
关键词: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基因敲除葡萄糖代谢
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L-1菌株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bbh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是生物体内合成L-肉碱的关键酶。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L-1中克隆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实现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高效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酶学性质分析,为生物转化生产L-肉碱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克隆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并将其开放阅读框(ORF)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15b;表达产物经His.Bind Resin纯化后对BBH进行酶学性质及三维空间结构分析;并以静止细胞进行L-肉碱的转化。【结果】成功地克隆了一个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bbh(GenBank:JQ250036),并实现了其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融合蛋白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单个亚基的分子量约46.5 kDa,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7.5。该酶在45℃以下稳定。在pH6.0时该酶有最高的pH稳定性。以表达bbh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静止细胞转化L-肉碱,L-肉碱产量可达12.7mmol/L。【结论】Pseudomonas sp.L-1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与现有报道的bbh基因有较大的差异。由该基因表达的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能有效地转化γ-丁基甜菜碱生成L-肉碱。本研究不仅丰富了γ-丁基甜菜碱羟化酶基因资源,而且为L-肉碱的生物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化方案。
卢向锋张鹏程李倩延刘辉林小清马晓航
关键词:假单胞菌BBH克隆
芽胞杆菌BSD-8肌氨酸氧化酶的纯化与性质被引量:4
2010年
对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到的芽胞杆菌Bacillus sp.BSD-8菌株所产生的热稳定性较高的肌氨酸氧化酶进行纯化,并对该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Toyopearl疏水层析柱和Sephadex G-75分子筛层析,使酶提纯25倍,比活力达到5.3U/mg。研究了纯化后的酶的生化特性,确定了该酶的主要特性:该酶为黄素蛋白,与黄素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由单一亚基组成,其亚基分子量为51kDa。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pH分别为60℃与8.5。该酶在60℃及pH8.0~10.0条件下稳定。以Lineveaver-Burk作图法求得该酶米氏常数Km值为3.1mmol/L。Ag^+、Hg^2+、SDS及Tween80对该酶有强抑制作用,而Tween20和Triton X-100对酶活性无影响。该肌氨酸氧化酶在耐热性质上比以前所报道的肌氨酸氧化酶有很大的提高,在酶法肌酐测定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
刘辉孙桂琴马晓航孙玲艳卢向锋张鹏程
关键词:肌酸热稳定性
基于博弈的空中目标航迹预测及攻防对抗研究
无人机作为空中战场的新兴力量,具有低成本、高效、无人员伤亡风险等优点,在侦察、监视、电子战等任务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适用性。在未来的空中作战场景中,通过已经获取到的战场信息和敌方的历史航迹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基于上述信息...
张鹏程
关键词:无人机意图识别
Microbacterium属细菌耐热尿酸氧化酶基因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crobacterium属细菌耐热尿酸氧化酶基因,其具有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具有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Mic...
马晓航张鹏程周学来卢向锋李倩延孙玲艳
文献传递
无细胞损失的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细胞损失的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22um Spin‑X Centrifuge Tube灭菌;将细胞转移到灭菌过的0.22um Spin‑X Centrifuge Tube中直接进行后续...
朱成钢张鹏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