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锐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胆管
  • 4篇切除
  • 4篇肝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肝癌
  • 3篇肝切除术
  • 3篇病理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癌细胞
  • 2篇悬吊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前入路
  • 2篇肿瘤转移
  • 2篇解剖性
  • 2篇复发
  • 2篇干细胞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作者

  • 12篇张锐
  • 11篇刘超
  • 6篇余先焕
  • 4篇曾弘
  • 4篇许磊波
  • 4篇吴文睿
  • 4篇唐启彬
  • 3篇岳秀敬
  • 1篇王捷
  • 1篇文剑明
  • 1篇吴卓
  • 1篇孙红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调神经生长因子-β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β上调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克隆形成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转染pEGFP-N1-NGF的QBC939细胞,上调神经生长因子-β的表达(高表达组),转染pEGFP-N1-NC组的QBC939细胞作为对照组。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转染效果,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在450nm波长下,24小时测得对照组QBC939细胞的吸光度值为0.409±0.014,高表达组细胞的吸光度值为0.691±0.029;48小时测得对照组QBC939细胞的吸光度值为1.612±0.044,高表达组细胞的吸光度值为2.033±0.00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倍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直径大于500um的单细胞克隆数比例为10%,高表达组直径大于500um的单细胞克隆数比例为24%,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S期细胞数所占比例为(15.643±0.693)%,高表达组S期细胞数所占比例为(40.193±1.671)%,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5.76±0.97)%,高表达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8.82±0.9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调神经生长因子-β能够增强QBC939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能够促进细胞进入S期,抑制细胞凋亡。
岳秀敬徐莉君张锐许磊波刘超
关键词:细胞周期克隆形成转染
miR-200b在肝癌中靶向调控Bmi1基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miR-200b在肝癌中对Bmi1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结合位点。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人Bmi1 3′-UTR上mi R-200b可能的结合位点;然后构建Bmi1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报告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Bmi1 3′-UTR上mi R-200b的结合位点;最后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在人肝癌细胞Hep G2中验证mi R-200b对Bmi1的调控作用。结果人Bmi1 3′-UTR上存在3个mi R-200b的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提示,转染mi R-200b-3p mimic后野生型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突变型组;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在Hep G2细胞中过表达mi R-200b可明显下调Bmi1的表达。结论 mi R-200b在肝癌中可通过靶向结合Bmi1基因3′-UTR特异性调控Bmi1基因的表达。
吴文睿孙红余先焕张锐施祥德朱满生许磊波吴卓
关键词:MICRORNA肝癌BMI1MI
前入路绕肝悬吊解剖性肝右三叶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被引量:6
2014年
前入路肝切除术是指先离断肝实质后游离肝脏的肝切除方法;绕肝悬吊是指在肝后下腔静脉前方放置悬吊带,供在切肝过程中提起肝脏.2011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前入路、绕肝悬吊、解剖性肝右三叶切除术治疗1例54岁男性肝癌患者.肿瘤位于肝左内叶和右半肝,长径约16 cn.术前肿瘤分期为ⅢA期,T3N0M0;术前评估ICG R15为5.4%,肝左外叶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44%;左肝管受压、轻度扩张.术中首先分离、切断入肝血流,包括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肝中动脉、门静脉左内叶分支;然后在镰状韧带的右侧离断肝实质,期间在肝后下腔静脉前打隧道并悬吊肝脏;切断右肝管;接着分离、切断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游离肝周韧带,移出肝右二叶;最后行左肝管、肝总管端端吻合.手术时间为4h,术中出血量为350 mL.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4个月复查MRCP示胆管吻合口通畅,肝内未见肿瘤复发.
刘超唐启彬余先焕张锐
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术前入路
肝细胞癌胆管癌栓的病理特点、手术方式与复发关系的研究
曾弘文剑明刘超张锐朱满生吴文睿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诊治并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IgG4相关AIP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4±13)岁,均被误诊为胰头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等资料。患者术后接受随访,观察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腹痛7例、黄疸7例、消瘦6例、无明显症状1例,合并糖尿病3例、慢性下颌下腺炎1例。患者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血GGT升高12例、糖链抗原19-9(CA19-9)轻度升高9例、癌抗原(CA)125升高3例、癌胚抗原(CEA)升高2例。增强CT示胰头局部肿大11例,伴胰管轻度扩张3例。MRI示胰体呈"腊肠样"改变4例,胰周呈"包鞘样"改变5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示胰头段胰管及胆总管下段狭窄,其中4例远端胰管轻度扩张。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局部侵犯。病理学检查表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法)染色IgG4阳性。12例术后患者间断出现腹痛,其中7例需服用止痛药。1例患者经泼尼松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IgG4相关AIP临床表现与胰腺癌相似,易误诊为胰腺癌。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血CA19-9轻度升高;影像学检查见胰头局部肿大、胰体呈"腊肠样"、胰周呈"包鞘样"改变,且无局部侵犯;病理学检查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免疫组化法染色IgG4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张锐曾弘余先焕唐启彬王捷刘超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球蛋白G免疫组织化学
Bmil基因在干细胞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2009年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可向多种细胞、组织类型分化的细胞。Bmil基因在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中起关键的作用。干细胞与很多肿瘤的发生有关。增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以改变干细胞的生物特性,进一步导致肿瘤的发生。
张锐刘超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
抗生素使用时间与预防肝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抗生素预防肝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施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509例患者纳入研究。不同预防治疗时间组的S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漏、肝切除范围、手术方式、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为影响肝切除术后SSI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漏、大范围肝切除、开放性手术方式、3~4级麻醉级别和手术时间>300 min可能是影响肝切除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以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可能是不必要的。
白振华施祥德唐启彬余先焕张锐刘超
关键词:肝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抗生素
结直肠癌大胆管转移病理特征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大胆管转移的病理特征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5例影像学检查发现大胆管内占位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结直肠癌大胆管内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8~59岁,中位年龄54岁。5例原发病灶均为左半结直肠,均同时合并肝实质转移灶,其中多发结节4例,单发结节1例。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7、CK20和CDX2蛋白的表达。观察患者的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同期55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大胆管转移发生率0.9%(5/555)。根据患者转移灶部位采用肝切除或病灶切除。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转移灶分化程度与原发灶相同,其中中度分化4例,低分化1例;扩张的大胆管内肿物填充,胆管转移灶组织形态与肝实质转移癌相同。胆管转移灶生长方式包括管腔内息肉状生长、癌细胞沿着胆管基底膜生长、肝外胆管孤立转移3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转移灶癌细胞CK20、CDX2均阳性,CK7阴性;残留胆管上皮CK7阳性,CK20、CDX2均阴性。术后3例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8~32个月。结论结直肠癌大胆管转移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可沿胆管树连续性或非连续性播散。明确诊断,解剖性肝胆管切除,彻底清除受累肝胆管,以及术后密切监测,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王娟娟张锐吴文睿刘超曾弘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疾病特征复发
Bmi1基因对大鼠成体肝干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影响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Bmi1基因对大鼠成体肝干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Bmi1小分子干扰RNA转染大鼠成体肝干细胞OC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24 h后OC3细胞内Bmi1基因的表达;CCK8检测转染24 h后OC3的增殖能力和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OC3的周期。结果干扰Bmi1基因后,大鼠肝干细胞OC3增殖受到抑制,抑制率为(20.35±0.132)%;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干扰Bmi1后,大鼠肝干细胞OC3位于S期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24.48±0.96)%]。结论干扰Bmi1基因可显著抑制大鼠肝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张锐许磊波岳秀敬余先焕刘超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RNABMI1肝干细胞细胞增殖
前入路绕肝悬吊解剖性右半肝切除
2012年
前入路肝切除是指先离断肝实质后游离肝脏的肝切除方法,具有避免肿瘤破裂出血、肿瘤细胞播散、撕裂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健侧肝脏缺血和(或)淤血等优点。绕肝悬吊指在肝后、下腔静脉前方放置一条带子,在切肝过程中提起肝脏,指引肝切除的方向,有利于控制深部肝实质离断时遇到的出血和避免损伤下腔静脉。前人路绕肝悬吊技术常用于右半肝切除,尤其适用于切除巨块型肝细胞肝癌(肝癌)、侵犯右侧膈肌或右肾包膜的肝癌。我们以1例采用前入路绕肝悬吊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患者的手术过程视频为例,初步探讨该技术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和优缺点。
刘超唐启彬余先焕张锐
关键词:右半肝切除前入路解剖性悬吊肿瘤破裂出血肝细胞肝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