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南

作品数:72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5篇哲学
  • 19篇中国哲学
  • 16篇张东荪
  • 6篇晚明
  • 6篇孔子
  • 5篇知识论
  • 5篇中西哲学
  • 4篇道德
  • 4篇哲学比较
  • 4篇哲学史
  • 4篇中西
  • 4篇中西哲学比较
  • 4篇主义
  • 4篇西化
  • 3篇道家
  • 3篇学科
  • 3篇知识
  • 3篇中国人
  • 3篇儒家
  • 3篇儒学

机构

  • 58篇北京行政学院
  • 9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市委党校

作者

  • 72篇张耀南
  • 2篇张伟伟
  • 1篇钱爽

传媒

  • 17篇北京行政学院...
  • 15篇新视野
  • 7篇新闻与写作
  • 4篇哲学研究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湘潭大学学报...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前线
  • 1篇学术界
  • 1篇长沙电力学院...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面向二十一世...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主”: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终极诉求
2007年
“三极”思维在中国传统宇宙观、历史观、自然观、知识论、治国方略等领域普遍存在,其表现于传统政治思想,总体上就是“天-君-民”生克循环之格局:沿相生方向,是民生君,君生天,天生民;沿相克方向,是民克天,天克君,君克民。民不能克君,故不得谓之“民主”;君不能克天,故不得谓之“君主”;天不能克民,故不得谓之“天主”。在这个生克循环中,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所追求者既非纯粹“民主”,亦非纯粹“君主”,更非纯粹“天主”,而是“无主”。此种政治不追问政权归属问题,只用心于“权力运作”,以“政权”或“政治所有权”为一块“产权不明”、“共同开发,共同经营”的“无主飞地”。“无主”、“无头”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最高秘密”,“产权不明”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终极密码”。
张耀南
水观: 孔孟庄别论
1997年
先秦诸子均有尚水之言论,但其所尚于水者,却很有不同。对他们而言,水是唯一的,但水观却可以多种多样,孔子是尚水之动、水之乐;孟子是尚水之善、水之德;而庄子则是尚水之大、水之静。从水观之一侧面。
张耀南
关键词:孔子庄子
中国哲学实为“有机体哲学”论——兼及中西“有机体哲学”之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机体论"(organicism)或"有机体哲学"(philosophy of organism)在西洋哲学中是存在的,但却始终只是一个潜流,没有上升到主流地位。中国哲学与之不同,中国哲学之全体均是"有机论",均是一种"有机体"哲学或曰"机体论"哲学。"机体论"哲学强调天地万物之间之"内在关系",认为天地万物互依互靠,互致影响于对方,牵一发而动全身。宇宙是一有机体,宇宙各部分通体相关,其相关性或至为显明,或隐而不彰,但无一不相互关联。在中国哲学之"机体论"背景下,我们找不到任何"中心",既找不到"自我中心",更找不到"人类中心"。中国哲学家眼中之世界,不过就是一大大小小之"人体"的世界,这世界没有"中心",只有"限于所分"与"不能相为"之职司、功能。各个别、各部分,各尽其天赋之职司、功能,就构成和谐完美之整体。
张耀南
关键词:中国哲学
简论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被引量:1
2011年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张耀南
关键词:晚明时期中西哲学比较
论“大化”之作为“中华共识”——质疑李约瑟《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人的进化思想》
2014年
"易学"总体上持"大化"观念,"西式进化论"在其思维框架下,不过是无限运程中之一环节而已。《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言已完整描绘出中国人特有之"大化观":"天下万物生于有"着眼于"进化","有生于无"着眼于"循环"。《庄子》描述的"大化历程"以"种有几"为起点,以"万物皆入于机"为终点。《列子》描述的第一阶段"自太易到太始再到太素最终达于浑沦",可以"进化论"释读之;第二阶段"自一到七再到九最终复变为一",只能以"循环论"释读之。《淮南子》的所谓"生物进化观",实际只视"生物进化"为"天地循环"之一环节、一阶段:"生物进化"之前,已有三个阶段之"天地进化";"生物进化"之后,亦应还有三个阶段之"天地退化";然后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墨子、韩非子、王充,均持"大化"思维。晚唐无名氏之哲学著作《无能子》认为不把"进化论"置于"天地未分,混沌一炁"以及"天地既位,阴阳炁交"之宇宙背景上来定位,就是讲不通的;其"自然而虫之,不自然而人之"命题的提出,不是为了高扬"进化论",而是为了贬抑"进化论",不是为了倡导"不自然",而是为了倡导"自然"。晚清以降学者对"进化论"之质疑,则至少有严复"以易化西"、章太炎"俱分进化"、宗教界驳"生物进化论"、科技史学界之争论等尝试,从另一侧面证明中土思想家所讲就是"大化论"。
张耀南
关键词:循环论进化论道家章太炎
中华文明的世界主义对于构建全球伦理可有之贡献被引量:5
2003年
中华文明自古就有一个世界主义的传统 ,有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 ,如梁启超、顾炎武 ;有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 ,如先秦诸家 ;有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 ,如张载、陆象山、康有为。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 ,在中华文明中是齐备的。建立“全球伦理”这座大厦 ,需要动用全人类的智慧资源。中华文明之世界主义在此重大构建活动中 ,至少可有如下之贡献 :可以对全球伦理之各项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可以纠全球伦理之所偏 ,帮助全球伦理获得平衡稳定的发展 ;可以为全球伦理之实现提供方法与途径 ;可以提升全球伦理之视野 ,使全球伦理真正成为“普世伦理”或“普遍伦理” ,把全球伦理之“全球”视野 ,提升到“宇宙”视野、“天下”
张耀南
关键词:中华文明世界主义全球伦理
简论中华“礼治”的六大核心理念被引量:1
2015年
中华"治道"之核心,是"礼治"。而"礼治"并非一种单独"治道",它只是"天治"、"君治"、"民治"三种"治道"之循环。三种"治道"循环相济相生、相制相克,就是所谓"礼治"。三种"治道"之循环,由六大核心理念支撑:天下主义、和而不同、广土众民、兴灭断绝、执两用中、返本开新。其中"天下主义"与"和而不同"偏向"天治"一方面;"广土众民"与"兴灭断绝"偏向"君治"一方面;"执两用中"与"返本开新"偏向"民治"一方面。"天下主义"对治"民族-国家主义","和而不同"对治"同而不和","广土众民"对治"小国寡民","兴灭继绝"对治"殖民主义","执两用中"对治"单边主义","返本开新"对治"弱肉强食"。前六大理念,共同指向"王道";后六大理念,共同指向"霸道"。"民族文化"之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核心理念"之复兴、古老"王道"之复兴。
张耀南
关键词:礼治天下主义和而不同执两用中返本开新
论“大化”之作为“中华共识”:儒家方面
2013年
学者常谓中土哲学总体上倡导"循环论"是有问题的,因为中土哲学所谓"循环",实已包含"进化"为其环节。换言之,中土哲学所谓"循环论",实是"含进化为环节之循环论",是"以循环为框架吸纳进化之循环论"。此种框架可以"大化"名之,此种学说可以"大化论"名之。以此而观《中庸》,"大化论"即是"中庸"框架下"含进化为环节之循环论"。《荀子.天论》讲"必有合",董仲舒提出"凡物必有合"之命题,均是主张既不偏倚"进化论",亦不偏倚"循环论"。周敦颐《太极图说》"始"、"生"、"形化"诸说,偏重于讲"进化",而"生生"、"无穷"诸说,则偏重于讲"循环",认为万物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进化与循环之合"。张载《正蒙.动物》专讲"动物"与"植物"之"大化",视其为"进化论"之专篇可,视其为"循环论"之专篇亦可,视其为"大化论"之专篇则最宜。程颢、程颐有"化大于变"之构想,涉及"大化"三阶段,是包含"进化"为其环节之三阶段。朱熹在"化是顿化,变是顿变"与"化是渐变,变是渐化"两种观点之间,似乎并无定论,而是主张"通看","通看"就是"从大尺度去看":"从大尺度去看","变"与"化"乃是一体之两面,"顿"与"渐"乃是一体之两面;他所讲"变化"两字,可直接以"大化"释读之。
张耀南
关键词:循环论进化论儒家
中国哲学中“大人视野”的三个维度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单极世界","多极世界"是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现在世界的文化是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一元文化","多元文化"是要我们努力去创造的。在要我们去争取的"多元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张耀南
文献传递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全盘化西”——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之“拐点”被引量:4
2009年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四百余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门学问已经来到"全盘化西"的"拐点"上:止步于"以西化中"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中西并尊"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构建"普世哲学"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全盘化西",才是中国哲学之唯一出路。所谓"化西",就是"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所谓"全盘化西",就是"全方位地吃掉"西学",全方位地消化"西学。我们祖先在五千年的长史中,已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格式系统",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格式系统"去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最终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产出"新中国哲学",就象我们曾经拿这个"格式系统"吃掉佛学、消化佛学,最终产出"禅宗"一样。中国当代学人,要拿出"禅师"的勇气与气魄来。我们曾经用八个世纪的时间"全盘化佛",明末以降中西哲学之较量,已历四个世纪,再用四百年,我们还是有机会用中华"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开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张耀南
关键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