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122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122例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在术后进行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肿瘤微浸润病变程度。结果超声内镜判断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总准确率为68.85%(84/122);其漏判率、过判率分别为7.38%(9/122)、23.77%(29/122);胃肿瘤、食管肿瘤过判率分别为30.00%(15/50)、20.00%(8/40),显著高于漏判率的10.00%(5/50)、5.00%(2/40)(P<0.05)。结论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注意胃肿瘤、食管肿瘤的过判现象。
- 赵静王慧超葛相栓张改玲
- 关键词:内镜超声
-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胃镜电凝止血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胃镜电凝止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治疗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量较对照组少,止血时间、溃疡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镜电凝止血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胃溃疡出血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止血及溃疡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张改玲李建平刘小玲
- 关键词:蒙脱石散
-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保护肝脏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疗程均为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清HBV-DNA的转阴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LT、AST和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或消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张改玲刘小玲李建平
- 关键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安全性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P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PVT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结果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T、PVD内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IB、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结果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疗效比一般的西药治疗更加显著。
- 赵静王慧超葛相栓张改玲
- 关键词:生长抑素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奥曲肽
- 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出现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肝功能损伤分为肝损伤组(64例)和无肝损伤组(8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原因、并发症和预后结局。结果肝损伤组发病原因中胆源性胰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肝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暴饮暴食、高脂血症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肾功能受损、呼吸功能受损、胰腺假性囊肿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更易出现肝功能损伤,一旦并发肝损伤将会增加胰性脑病的发生率。
- 张改玲葛相栓李建平张顺风刘小玲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伤并发症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乙肝合并黄疸患者肝功能及胆红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肝合并黄疸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和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肝合并黄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冻干粉针剂(1000 mg加入浓度为5% 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500 mg,bid)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胆红素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接胆红素(I-BIL)及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合并黄疸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张改玲
- 关键词:慢性乙肝黄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肝功能胆红素
- 表现为假性腹泻的直肠粪嵌塞25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表现为假性腹泻的直肠粪嵌塞病例的诊治分析,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25例以假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直肠粪嵌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岁,误诊3例,均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确诊为粪嵌塞后给予手法扣除直肠大便、反复肥皂水、温生理盐水或甘油灌肠剂灌肠等处理,后辅助番泻叶、蓖麻油、果导片、莫沙必利等药物导泻、促胃肠动力治疗,平均治疗4d,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以假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直肠粪嵌塞,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其认识,重视肛门指诊,及时正确治疗。
- 张改玲葛相栓
- 关键词:粪嵌塞便秘误诊
- 18例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治分析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内镜及活检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17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常见的伴随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15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波动于(1.3-15.8)×10^9/L。有12例患者腹部CT提示胃壁、食管或肠壁水肿增厚现象,或出现分层状肠壁均匀增厚。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处为胃窦6例(33.3%)、十二指肠7例(38.9%)、结肠3例(16.7%)、回肠2例(11.1%),病理组织结果发现粘膜组织内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20个/高倍镜视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腹痛明显缓解。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多变,内镜活检及腹水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确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 张改玲王慧超葛相栓李建平刘小玲
- 关键词:嗜酸性胃肠炎糖皮质激素
- 洛赛克治疗胃溃疡6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洛赛克针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胃溃疡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洛赛克针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发生率为5.88%、腹泻发生率为5.88%、脓血便发生率为2.94%,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26.47%、17.6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改玲李建平张顺风刘小玲
- 关键词:洛赛克泮托拉唑胃溃疡
-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128例,其中有PVT者16例为血栓组,无PVT者112例为无血栓组,测定2组血浆FIB、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血浆FIB水平为(1.68±0.41)g/L,D-D水平为(0.96±0.14)mg/L;无血栓组血浆FIB水平为(2.58±0.64)g/L,D-D水平为(0.35±0.11)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浆FIB,D-D水平有助于临床预测PVT的发生。
- 贾月如葛相栓张顺风刘小玲王慧超张改玲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