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22篇骨髓
  • 19篇白血
  • 18篇白血病
  • 15篇骨髓瘤
  • 14篇急性
  • 11篇多发
  • 11篇多发性
  • 1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1篇淋巴
  • 10篇基因
  • 9篇造血
  • 9篇髓系
  • 9篇髓系白血病
  • 9篇急性髓系
  • 9篇急性髓系白血...
  • 7篇造血干
  • 7篇造血干细胞
  • 7篇疗效
  • 6篇血小板

机构

  • 59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汾市第四人...

作者

  • 59篇张建华
  • 55篇杨林花
  • 21篇董春霞
  • 16篇张睿娟
  • 12篇王梅芳
  • 12篇康建民
  • 12篇葛晓燕
  • 8篇侯丽虹
  • 7篇郭志萍
  • 7篇郭建利
  • 7篇王琨
  • 5篇陈剑芳
  • 5篇任方刚
  • 5篇马艳萍
  • 5篇侯彦飞
  • 4篇武瑞红
  • 4篇张傲利
  • 4篇张耀方
  • 4篇刘玲玉
  • 3篇王刚

传媒

  • 9篇白血病.淋巴...
  • 8篇中国药物与临...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全科护理
  • 1篇2010全国...
  • 1篇第四届中国医...
  • 1篇第七届全国血...
  • 1篇第十一届山西...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点,确定MM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随访时间>6个月的新诊断的MM患者共179例,根据是否合并VTE分为VTE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M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TE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33),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P=0.016),D-二聚体≥2000ng/m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6.3%vs 4.4%,P=0.002);两组患者间的疾病分型有显著差异(P=0.028),IgG型在VTE组中所占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梗死病史、白细胞(WBC)数、血小板(PLT)数、肝肾功能、骨髓浆细胞比例、血清球蛋白(GLO)、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分期、血栓预防及免疫调节药物使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OR=1.578,95%CI:1.035-2.407,P=0.034)、D-二聚体≥2000 ng/ml(OR=5.467,95%CI:1.265-23.621,P=0.023)和疾病分型IgG型(OR=4.780,95%CI:1.221-18.712,P=0.025)是MM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患者容易发生VTE,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2000 ng/ml、疾病分型IgG型是MM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冰妮董春霞康建民葛晓燕张建华王梅芳杨林花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静脉血栓栓塞症
不伴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目的: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不典型TTP患者,分析其体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总结该例患者临床资料,老年女性,严重感染之后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肾功能损害、病理征阳性,继之血小板进行性减少,LDH升高,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
张建华侯丽虹王梅芳杨林花
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联合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张建华张傲利董春霞张睿娟秦小琪杨林花
伴复杂核型及脾梗死的白血病期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56岁,因“腹胀伴低热、盗汗1周,突发左上腹痛1 d”于2014年8月底就诊。血常规:WBC 6.07×10^9/L、HGB 111 g/L、PLT 108×10^9/L;骨髓象示不能分类细胞占0.080,免疫分型提示为异常单克隆B细胞,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2014年9月患者入我院。查体:颈部双侧、双侧腋下及腹股沟区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0 cm ×1.5 cm,质韧,活动可,无触痛;胸骨压痛阳性;肝肋缘下及边,脾肋下平脐,质韧,无摩擦感。血清铁蛋白399μg/L。生化:LDH 591.0 U/L,β2微球蛋白4.55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42 mm/h;C反应蛋白(CRP)90.2 mg/L。腹部彩超:肝大,脾脏肋缘下11.1 cm。胸腹部CT:左侧胸腔积液,脾脏大片低密度灶,考虑脾脏增大、脾梗死伴脾脏包膜下血肿。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0.430,原始细胞占0.200;POX染色:2%弱阳性,98%阴性;同期外周血片原始细胞占0.170。骨髓活检:增生较活跃(50%~60%),可见幼稚细胞散在分布,部分区域纤维组织增生,网状纤维染色(+~++)。骨髓组织病理:骨髓造血面积30%~40%,部分区域可见轻度异型的淋巴细胞小灶状分布;免疫组化:MPO(+)、CD15(+)、CD3(个别+)、CD20(局灶+)、Ki67(60%)、CD5(个别+)、CD79a(局灶+)、CD138(个别+)、CyclinD1(个别+)、CD23(个别+)、Bcl-2(+)、Bcl-6(-)、MUM1(+)、PAX-5(+)、CD10(局灶+),考虑为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灶(滤泡淋巴瘤可能)。骨髓免疫分型:原始(幼稚)细胞占0.011,淋巴细胞占0.435,表达CD19、CD5、CD20、cyCD79,其中CD5+CD19+细胞占19%;部分表达CD7、CD2、CD25、FMC7、cyZAP70;不表达 CD117、CD10、CD23、IgM、CD103、CD11c、CD38、kappa、lambda、cyMPO、cyCD3;提示为B淋巴细胞表型特点。淋巴结活检(颈部)及免疫组化:CD3(散在+�
王琨张建华董春霞任方刚武瑞红郭建利王晨杨林花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脾梗死白血CYCLIND1纤维组织增生
以脾脓肿为首发表现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2022年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以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持续性增多为特征,且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发病率极低[1]。CSF3R突变编码的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在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维持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16年WHO血液肿瘤分类中将CSF3R突变纳入CNL诊断标准[2]。
文晓玲张睿娟张志娟张建华候彦飞杨林花李建兰
关键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脓肿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是一种惰性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其发生主要与慢性抗原刺激、基因突变相关。pcMZL诊断及其分期主要依赖于病变组织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pcMZL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笔者拟就pcMZL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决策的选择。
王琨张建华杨林花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抗原突变
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联合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张建华杨林花张睿娟董春霞葛晓燕郭建利武瑞红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回顾分析
@@ 目的:回顾分析和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案以及不同移植方法治疗恶性血液病179例的疗效,对其移植效果及移植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uto-HSCT)33例,外周血干细胞加自体骨髓活化移植(PBSCT+ABM...
马梁明郑转珍张建华郭志萍程红霞赵华马燕萍许莲蓉苏丽萍姜波李蓉萍杨林花乔振华朱秋娟王涛葛晓燕董存霞叶芳康建民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
文献传递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与“7+3”方案在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近期疗效的初步观察
2024年
目的:比较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与标准“7+3”方案诱导治疗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接受VEN+AZA方案(41例)或“7+3”方案(38例)诱导治疗且资料完整的79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组间缓解率、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VEN+AZA组总反应率(ORR)为68%,“7+3”组为84%,其中复合缓解率(CR+CRi;CRc)分别为64%和72%,两组ORR(P=0.185)及CRc(P=0.544)均无统计学差异。VEN+AZA组的5例未缓解(NR)患者中,4例伴7号染色体异常(7q-/-7),1例伴ETV6基因突变。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和12个月,6个月OS、PFS率均无统计学差异(84%vs 92%,P=0.389;84%vs 92%,P=0.258)。两组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Ⅲ-Ⅳ级骨髓抑制,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27(11-70)和25(14-61)d(P=0.161),血小板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27(11-75)和25(16-50)d(P=0.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N+AZA组感染发生率低于“7+3”方案组(56%vs 88%,P=0.012),两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36%和64%(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N+AZA和标准“7+3”方案治疗新诊断老年AML的近期疗效相近,但VEN+AZA组感染发生率低。伴有7号染色体异常(7q-/-7)可能是老年AML患者接受VEN+AZA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
刘霞霞文晓玲黎若祺张夏林张恬波董春霞王梅芳张建华杨林花张睿娟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疗效安全性
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临床特点。结果 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确诊/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率为25%(50/200),共检出病原菌47株,念珠菌占89%(42/47),居前三位的感染部位是肺部、血流、胃肠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是真菌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率高,肺部为最常见感染部位,且以念珠菌居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
张楠楠张睿娟张建华张耀方杨林花
关键词:白血病诱导化疗真菌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