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佐衡

作品数:36 被引量:370H指数:1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玉米
  • 23篇茎腐
  • 23篇茎腐病
  • 16篇玉米茎腐病
  • 11篇病菌
  • 7篇茎腐病菌
  • 5篇毒素
  • 5篇病原
  • 4篇侵染
  • 4篇纹枯病
  • 4篇枯病
  • 4篇病原菌
  • 3篇玉米纹枯病
  • 3篇致病
  • 3篇土壤
  • 3篇纹枯病菌
  • 3篇细胞壁
  • 3篇镰刀
  • 3篇镰刀菌
  • 3篇降解酶

机构

  • 36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丹东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市种子管...

作者

  • 36篇宋佐衡
  • 28篇陈捷
  • 13篇白金铠
  • 7篇咸洪泉
  • 6篇高洪敏
  • 6篇刘伟成
  • 6篇梁景颐
  • 4篇唐朝荣
  • 3篇纪明山
  • 2篇田秀艳
  • 2篇吕国忠
  • 2篇王崇仁
  • 2篇高增贵
  • 2篇薛春生
  • 1篇于兵
  • 1篇周永力
  • 1篇邹庆道
  • 1篇程根武
  • 1篇傅俊范
  • 1篇杨长成

传媒

  • 9篇辽宁农业科学
  • 6篇植物病理学报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玉米科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新农业
  • 2篇植物保护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世界农业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6篇1995
  • 7篇1994
  • 5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性鉴定
1991年
1988~1990年对辽宁省4个骨干自交系和主栽的11个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玉米不同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抗病性差异显著。自交系 E28、5003、330和杂交种铁单8号、沈单7号、辽原1号表现抗病,发病率在5%以下;Mo17和丹玉13号、旅丰1号、中单2号、铁单4号、沈单5号、丹玉14号抗性较差,发病率在5.1~20%;沈单8号和四单8号抗性极差,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8%和40.1%。
宋佐衡陈捷白金铠田秀艳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抗性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被引量:14
1994年
本文报道了应用绿木霉(Trichodermavirlde)和细菌防治由瓜果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苗期盆栽试验表明,细菌拌种,木霉菌拌种和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拌种对两种病菌的防效较明显。在人工接菌土壤内,对腐霉菌防效最高达58.15%;对镰刀菌防效达56.25%。在自然病土中最高防效达100%。在田间试验中,细菌拌种和木霉菌拌种防效也相当明显。所有处理的植株均比未处理的高,增产明显。
陈捷宋佐衡梁知洁咸洪泉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重寄生菌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对寄主幼苗胚根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9
1997年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对寄主幼苗胚根超微结构的影响陈捷高洪敏宋佐衡(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沈阳110161)EFFECTSOFCORNSTALKROTPATHOGEN┐TOXINSONULTRASTRUCTUREOFHOSTSEEDLINGRADICLE...
陈捷高洪敏宋佐衡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病菌毒素超微结构
阳离子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首次从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角度系统研究了阳离子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产生的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胚轴胞壁Ca^(2+)含量很大,而且随苗龄增加,其含量也有规律的增加。细胞壁Ca^(2+)含量变化与胚轴抗病菌果胶酶能力密切相关。不同阳离子对病菌在寄主体内、外产生的PG活性有明显影响,并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病菌在寄主体内和体外合成的PG对阳离子敏感程度不同。低浓度Ca^(2+)有激活PG的作用,高浓度Ca^(2+)则抑制PG活性。Na^+超过一定浓度时有抑制PG活性的作用。PGTE比PMTE对Ca^(2+)抑制作用敏感。
陈捷梁知洁宋佐衡朱有釭吴友三
关键词:黄瓜苗期果胶酶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在PDA培养基和盆栽小苗以及田间植株上交互接种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病原菌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F.graminearam对其它2种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F.moniliforme次之,P.aphanidermatum表现不明显。接种时应注意种菌的次序,以便充分发挥其致病作用。
孙秀华孙亚杰张春山白金铠宋佐衡陈捷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病原菌
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0
1992年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改良的Richard培养基中培养能够产生毒素,培养滤液经离心,灭菌,活性炭粒吸附层析,甲醇洗脱获得粗提纯毒素结晶,生活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对水稻胚根,胚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水稻4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用电导法测定,10^4ppm的粗毒素引进细胞膜的损伤率达60%左右,该毒素活性比较稳定,经1[^5Pa高压(121度)处理15分钟仍不失其活性,用毒素接种寄主要现出与病原菌侵染类似的症状。
康霄文龙晓波彭绍裘陈捷姚健民刘维志宋佐衡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病菌毒素
辽宁省玉米茎腐病初侵染菌源的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通过种子带菌检验、病原菌在病株残体、病土上越冬形态观察及存活检测、越冬病菌的苗期致病测定等一系列试验,明确了辽宁省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土及病残体内越冬,瓜果腐霉菌(Pgthiumuphanidermatum)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病土中越冬,带菌的土壤及根茬等病残体是玉米茎腐病的初侵染来源。
咸洪泉宋佐衡陈捷刘伟成梁景颐白金铠李业斌耿人生万景芳杨玉秀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刀菌
一种危险水稻病害——稻小球菌核病被引量:3
1998年
一种危险水稻病害———稻小球菌核病王疏刘晓舟刘万仁(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植保站)宋佐衡任厚彬刘春涛(沈阳农业大学)(普兰店市植保站)1997年9月3日在辽宁省大连地区普兰店市杨树镇李屯村有3公顷左右的稻田发生水稻菌...
王疏刘晓舟刘万仁宋佐衡宋佐衡刘春涛
关键词:水稻稻小球菌核病
钾、硅肥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报道了施钾、硅肥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和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植株代谢的影响,以及硅、钾肥与氮、磷肥配比施用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一、钾、硅素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用含有100、200、300、400、500ppmK2O和10、20、30、40、50ppm可溶性SiO2的PSA平板培养基,定量接种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三种病原菌。结果表明,各个浓度的钾和硅对三种病原菌生长均表现有促进作用。
孙秀华孙亚杰张春山宋佐衡陈捷白金铠崔永余张闯
关键词:钾肥硅肥玉米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被引量:58
1998年
本文通过酶活分析和超微结构观察证明了玉米茎腐病菌能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CWDE),并能明显浸解胚根组织。浸解的组织发生质壁分离及原生质外流。随细胞壁降解酶浓度增加,酶浸解能力增强,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相比较而言,玉米赤霉病Fusariumgraminearum在病株内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浸解能力比玉米腐霉茎腐病Pythiumaphanidermatum强。2种病菌活体外产生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Cx)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毒素不能提高细胞壁降解酶的浸解能力,反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陈捷高洪敏纪明山宋佐衡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细胞壁降解酶致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