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蕾

作品数:97 被引量:580H指数:14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病毒
  • 17篇艾滋病
  • 15篇乙型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12篇肝炎
  • 11篇发病
  • 10篇地理信息
  • 10篇地理信息系统
  • 10篇信息系统
  • 9篇发热
  • 9篇病原
  • 8篇乙型脑炎
  • 8篇流行性
  • 8篇脑炎
  • 7篇腹泻
  • 6篇疫苗
  • 6篇聚集性
  • 6篇儿童
  • 5篇手足

机构

  • 95篇甘肃省疾病预...
  • 31篇兰州大学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兰州商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定西市疾病预...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甘肃省卫生厅
  • 1篇庆阳市疾病预...
  • 1篇武威市疾病预...

作者

  • 95篇孟蕾
  • 44篇刘新凤
  • 26篇李娟生
  • 22篇刘东鹏
  • 21篇于德山
  • 18篇刘海霞
  • 17篇任晓卫
  • 17篇蒋小娟
  • 16篇魏孔福
  • 15篇余爱玲
  • 13篇杨筱婷
  • 13篇张晓曙
  • 12篇郑芸鹤
  • 12篇李健
  • 11篇刘建地
  • 11篇成瑶
  • 10篇白亚娜
  • 10篇李慧
  • 9篇苟发香
  • 9篇王斌

传媒

  • 15篇中华流行病学...
  • 10篇卫生职业教育
  • 10篇中华疾病控制...
  • 9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中国病毒病杂...
  • 3篇中国计划免疫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地方病通报

年份

  • 3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市重点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为制定适合甘肃省预防控制艾滋病易操作又效果好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方法 ,对兰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宾馆、饭店、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以及戒毒所、劳教所的劳教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进行 KAP基线调查 ,干预后进行 KAP效果终期调查。结果干预后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医务人员、宣传材料、朋友获取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比例依次为 77.70 %、47.14%、36 .0 2 %、30 .0 2 %、13.5 0 % ,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 ,χ2值分别为 12 5 .5 3、6 38.96、194.47、15 .0 2、14.0 2 ,P值均小于0 .0 0 5。干预前综合知识得分为 6 6 .0 9分 ,干预后提高到 84.48分 ,差异有显著性 (Uc=5 0 2 .89,P<0 .0 0 0 5 )。除握手、拥抱不传播艾滋病一个问题外 ,对其他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均有显著性提高 (χ2值为 12 .5 6~ 315 .5 6 ,P值均小于 0 .0 0 5 )。干预效果指数为 1.0 3~ 2 .5 9。
杨枢敏于德山孟蕾党清辉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
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FRS)病原学监测情况,评价监测结果,为提升其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9年甘肃省17所哨点医院FRS监测病例,采用观察性研究,分析病原监测状况并评价其监测结果。结果甘肃省2009-2019年FRS病原总检测率为89.00%,总检出率为31.43%。所有病原(病毒/细菌)的检出能力高于任一病原(病毒/细菌)(P<0.001),其中任一病毒检测率及检出率均高于任一细菌(P<0.05),所有病毒检测率高于所有细菌(χ^2=2876.656,P<0.001),检出率低于所有细菌(χ^2=84.237,P<0.001);病原检测种类方面,病毒以人流感病毒检测率最高(99.93%)、鼻病毒检测率最低(53.77%),细菌以同时检测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居多,检出率较低(4.15%);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病原检测阴性者容易出现发热、胸痛、乏力和呼吸困难症状。监测结果评价显示病例类型的均衡性、采样时间的连续性有待提高。结论甘肃省FRS病原检测水平较高,建议通过合理调整病原检测种类、采集匹配的标本类型和重复检测阴性病例等措施提高病原检出能力,完善监测平台,提高监测能力。
袁艳刘新凤汪丽娟蒋小娟周建珲李娟生孟蕾
关键词:病毒细菌
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发病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分析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甘肃省2013年各区(县)肺结核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314,Z(I)=4.673,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金昌市以西的河西地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兰州市部分地区、定西市安定区、平凉市与庆阳市相连地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不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河西地区(LLR=364.83,RR=1.888,P=0.001),且与局部空间自相关高-高关联模式区域相似。结论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河西及陇南部分地区为甘肃省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是肺结核的重点防控地区。
刘东鹏苟发香刘新凤任晓卫李娟生郑芸鹤刘海霞魏孔福杨筱婷成瑶孟蕾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甘肃省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一般人群及特殊人群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12个市(州)33个县(区)一般人群不同年龄组采集血清6227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AV、HBsAg、抗一HBs、HBcAg、抗-HBe、抗-HBc、抗-HCV、抗-HEV和抗-HDV。结果2003年不同人群抗-HAV、抗-HCV、抗-HEV和抗-HDV标化阳性率分别为89.05%、2.62%、4.06%和0.25%,HBsAg标化阳性率为11.82%,HBV标化感染率为69.12%,抗-HB8阳性率为43.26%,HBeAg、抗-HBe阳性率分别为4.41%和5.44%,抗-HBC阳性率为54.48%。HAV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85.0%的10岁以上儿童已感染过HAV。HBsAg阳性率在20~39岁年龄组呈现单个高峰。结论由于实施乙肝免疫计划多年,1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HAV感染率较1982年和1992卑下降;HCV、HEV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孟蕾于德山付鸿蒋建祥邸宏杰李慧李红育刘学珍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甘肃省2004~2007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甘肃省感染性腹泻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04~2007年感染性腹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感染性腹泻的时间、人群、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特点的描述,推测大部分感染性腹泻可能由轮状病毒引起。结论轮状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很大比重,针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提出相应防控策略,从而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
杨建军刘建地孟蕾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
Bayes综合判别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型的鉴别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构建普通型和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临床分型的Bayes判别函数,采用量化指标鉴别乙脑病例。方法选取2005-2017年甘肃省CDC疫情监测系统报告的普通型和重型乙脑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Bayes逐步判别分析筛选有意义的临床指标,构建Bayes判别函数并进行评价。结果普通型病例256例;重型病例257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非条件logistic回归与Bayes逐步判别分析,再结合相关文献筛选11个临床指标建立Bayes判别函数,交互验证法显示普通型和重型乙脑病例的判别函数灵敏度为71.48%(95%CI:65.53%~76.93%)、特异度为73.93%(95%CI:68.11%~79.19%)、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95%CI:0.720~0.803),总体准确率为72.71%。结论通过构建Bayes判别函数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普通型和重型乙脑病例,有利于病例合理救治。
张蕾洁金娜王琪张晓曙朱莞琪焦永卓袁艳李娟生孟蕾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型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影响调查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了解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1-30日采用在线调查工具,在甘肃省内对5775名儿童家长进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知晓率为95.67%,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是手机媒体和电视,响应百分比分别为38.29%和31.11%;13.85%的儿童家长表示不愿意继续接种狂犬疫苗,76.17%的儿童家长担心狂犬疫苗的安全性;82.2%的儿童家长认为涉事的狂犬疫苗对儿童身体有影响,对第一类疫苗安全性也产生担心的占66.63%;儿童家长主要认为生产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响应百分比分别为40.53%和35.24%;儿童家长希望获取的预防接种相关信息为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分别占23.07%和17.95%。多重对应分析分析图显示:预防接种门诊、疾控部门、生产厂家、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距离较近。结论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可能会对疫苗接种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梁雪枫刘建地张晓曙张宁静刘舒瑜孟蕾
关键词:多重对应分析
甘肃省艾滋病报告病例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对甘肃省艾滋病(AIDS)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1993年1月至2013年4月报告的甘肃省308例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CD4+T淋巴细胞数、样本来源及死因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AIDS扩大检测以及其他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30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确诊距死亡时间在半月内的97例(31.49%),在1年内的233例(75.65%);确诊后首次随访,接收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患者占35.06%(108例),其均值为125.64个/μl;治疗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7d(1d^3.4年),治疗时CD4+T细胞的平均值为58.12个/μl;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者(108例)中直接判定为艾滋病者87例(80.56%);主要死因为艾滋病者140例(45.45%),其他死因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者30例(9.74%),居首位。甘肃省晚期HIV/AIDS患者病死率很高,医务人员应主动对就诊者进行HIV检测咨询,提高对AIDS的诊疗水平。做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项重要策略。
王斌余爱玲杨明宇屠爱霞孟蕾
关键词:艾滋病
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甲肝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部分县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嘉峪关市、张掖市、甘肃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凉州区以及凉州区周边县区(RR=2.580,P=0.001)。结论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武威市、临夏州和甘南州为甘肃省甲肝发病聚集区域,是甲肝的重点防控地区。
郑芸鹤刘新凤任晓卫杨筱婷魏孔福苟发香孟蕾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地理信息系统
边远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索甘肃省农村边远地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对策。方法选择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定西市渭源县、岷县及庆阳市宁县、合水县的8个乡镇32个行政村,抽取其中2003年1月1日-2005年2月28日期间出生的儿童1107名,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未接种或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等问卷调查,从中选取821名儿童家长、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和乡村医生261名,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干预措施。分析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影响因素,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由干预措施前的93.93%,44.75%提高到94.02%,77.17%。乡和村2级医务人员的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3.85%提高到87.79%;儿童家长知晓率由52.84%提高到9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社会宣传动员和基层医务人员乙肝知识培训是提高边远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高丽李慧孟蕾漆可发杭小平刘长江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及时接种率免疫预防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