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22 H指数:2 供职机构: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对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治疗的88例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正常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 孙春 刘锐 张凡 蔺茂文关键词: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治疗依从性 文献传递 荆州市2012-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荆州市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的现状,为探寻HIV感染重点人群、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荆州市2012-2013年接受VCT服务的人员的人口学状况、求询原因、危险行为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701名求询者中男性5 751人,女性4 950人,男女性别比为1.16∶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92.17%;已婚有配偶的7 678人(71.75%);求询者中有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的占45.41%;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史的占35.49%;10 701名求询者接受了HIV抗体检测,检出阳性72例,HIV检出率为0.67%。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的咨询者HIV抗体检出率最高,为8.72%(13/149),有男男性行为者次之。结论VCT是及时发现HIV感染者的有效手段,有非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商业性性行为及男男性行为者是感染HIV的重点人群。 孙春 章光斌 侯清波 蔺茂文关键词: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高危人群 2012-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一二期梅毒流行特征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简称《梅控规划》)中期评估前后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流行特征变化。方法收集2012-2019年荆州市梅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时空扫描等方法分析两个时期时间、人群、地区分布及时空上的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9年报告一二期梅毒3860例,年均发病率为8.47/10万,2012-2015年一二期梅毒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2016-2019年下降为4.58/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12,P<0.001);2012-2015年以女性为主,2016-2019年男女相当;职业上均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一二期梅毒高发区域逐步由2012-2015年中西部地区的61个乡镇,缩小到2016年的1个乡镇,2017年以后无聚集区域。结论《梅控规划》中期评估以来,一二期梅毒防控成果显著,发病率显著下降,诊断报告进一步规范,高发聚集区域逐步缩小直至消失。 蔺茂文 刘锐 孙春 张凡 毛安禄关键词:梅毒 聚集性 荆州市娱乐场所暗娼STI/AIDS知识态度行为及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暗娼对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及其感染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4家涉性娱乐场所,对暗娼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和宫颈分泌物,检测HIV及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211名暗娼中,56.4%的调查对象年龄在20岁以下、82.4%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81.5%的调查对象来自农村、74.9%的调查对象在当前场所工作不超过6个月、86.7%的调查对象是在当前场所开始的性服务,对AIDS预防措施知晓率为71.3%,最近1周47.4%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在商业性性关系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仅34.1%,与固定性伴仅7.9%,有17.5%对使用安全套持反对或无所谓态度;实验室检测未发现抗-HIV阳性,衣原体感染率为9.3%。结论为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应加强农村健康教育与性道德教育工作,初中阶段应开设性病艾滋病防治课程,对娱乐场所暗娼的宣传教育应更具针对性,实施娱乐场所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江明 吴江华 黄继贵 黄桂英 祝碧艳 孙春 刘传军关键词: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2005-2019年荆州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 分析荆州市梅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降低梅毒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2005-2019年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9年荆州市共计报告梅毒21 839例,年均发病率为25.33/10万,其中一期、二期、隐性梅毒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0/10万、3.36/10万、16.49/10万。2005-2019年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为发病最高峰(37.75/10万),2005-2016年荆州市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3.510,P <0.001),2016-2019年逐步趋于平稳。2005-2012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6.959,P <0.01),年均增长率为29.20%,2012-2019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6.484,P <0.05)。2005-2019年隐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3.51,P <0.001),年均增长率为40.48%。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男性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为主(64.74%)、本地户籍(88.14%)为主、20~69岁为主(88.80%)、男女性别比0.75:1。结论 荆州市梅毒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后应加大对重点人群(50岁以上男性、中青年女性)宣传干预力度,提倡安全性行为,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蔺茂文 刘锐 孙春 张凡关键词:梅毒 发病率 2021年荆州市成人健康期望寿命初步研究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湖北省荆州市居民健康水平,测算不同性别和地区成人健康期望寿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荆州市常住居民,利用WHO自评健康调查问卷,开展自评健康状况调查。基于hierarchial ordered probit(HOPIT)模型矫正自报健康数据得到伤残测度,用沙利文法计算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结果荆州市18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HALE)为36.16岁,男性35.96岁,女性36.73岁;城市人群36.85岁,农村人群35.63岁,随着年龄增长,居民伤残损失寿命占期望寿命比例(LHE/LE)不断上升。结论荆州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应加强老年人群综合健康管理,延长健康寿命。 江鸿 毛安禄 孙春 侯清波 杨程 孙刚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 荆州市2010—2014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荆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况及相关性行为特征。方法对2010—2014年荆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监测MSM 2004名,以20~40岁年龄组(75.5%)、网络招募(72.11%)、本省户籍(87.28%)及居住本地2年以上者(80.84%)为主。2010—2014年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在90%以上。最近半年内,有同性肛交行为者占83.93%,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34.66%;有异性性行为史者占32.10%,其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为15.38%。HIV、梅毒和丙肝(HCV)阳性率分别为1.50%、2.58%和3.44%,5年间监测对象感染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州MSM人群艾滋病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知识与行为分离,应加大对MSM人群的干预力度,寻找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促使行为改变。 董娟 孙春关键词:艾滋病 哨点监测 荆州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防控措施分析 2021年 了解荆州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特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我市截至2017年上半年累计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病人58例有关情况,分析男男性行为发病率及宣传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在累计发现的58例青年学生感染者/病人中,同性传播52例,占89.66%,发现时平均年龄为20.4岁,20岁以下学生人群感染率占比高,宣传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升高。结论:针对荆州市青年学生因男男性行为较高艾滋病感染率,需采取积极防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 孙春 刘锐 蔺茂文 张凡 李舒超关键词:青年学生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 荆州市某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的人口行为学特征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为该市调整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求询者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VCT求询者1 368人,HIV感染率为15.79%,呈上升趋势。年龄以50岁以下为主,占82.02%;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42.84%;求询原因以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为主,占40.50%;男男性行为史占比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09.52,P<0.05),63.38%的求询者从未做过HIV抗体检测,占比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离异或丧偶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已婚有配偶者(OR=3.230,95%CI:1.731~6.026);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者(OR=1.752,95%CI:1.016~3.021;OR=5.325,95%CI:2.686~10.555);配偶/固定性伴阳性、男男性行为史者HIV感染风险高于商业异性性行为史者(OR=2.438,95%CI:1.138~5.223;OR=6.788,95%CI:3.937~11.704)。HIV感染者晚发现率为24.15%,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4.61,P<0.05)。结论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男性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50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宣传干预工作,探索针对MSM的新型干预策略,创新告知求询者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的方法。 蔺茂文 刘锐 孙春 张凡 黄丽 李舒超 李佳玲关键词: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男男性行为人群 2011-2019年不同时期荆州市一二期梅毒时空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荆州市不同时期一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9年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资料,根据发病率高低,将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分为2011-2013年(高)、2014-2016年(中)、2017-2019年(低)3个时期,采取趋势面、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3个时期一二期梅毒在时空上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9年,荆州市累计报告一二期梅毒4715例,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趋势面分析得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高发区域逐步从西北部(2011-2013年)向中部转移(2017-2019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在2011-2013年、2014-2016年呈正相关,且有空间聚集性(Moran’s I=0.3336、0.2105,均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一二期梅毒高值聚集区2011-2013年主要集中在公安县、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4-2016年主要集中在荆州区、沙市区、监利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7-2019年主要集中在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主聚集区在公安县、江陵县,共24个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为2011年4月11日至2011年8月15日(RR=4.14,LLR=93.55)。结论3个时期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均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逐步缩小,2017-2019年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为疫情高发地区,应加强对该地区的防控工作。 蔺茂文 刘锐 张凡 孙春关键词: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