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新锋

作品数:62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衰竭
  • 19篇细胞
  • 19篇肝衰
  • 19篇肝衰竭
  • 17篇肝癌
  • 14篇内毒
  • 14篇内毒素
  • 14篇抗癌
  • 13篇慢性
  • 12篇原发性
  • 12篇原发性肝癌
  • 12篇抗癌方
  • 12篇肝炎
  • 11篇急性肝
  • 11篇急性肝衰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中医
  • 9篇生脉
  • 9篇生脉散

机构

  • 50篇广州中医药大...
  • 24篇深圳市中医院
  • 3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62篇孙新锋
  • 58篇周小舟
  • 52篇马文峰
  • 30篇周大桥
  • 28篇徐文军
  • 25篇张卫
  • 23篇韩志毅
  • 21篇徐韶敏
  • 21篇黄俏光
  • 14篇占伯林
  • 13篇贺劲松
  • 11篇邢宇锋
  • 9篇李群
  • 9篇童光东
  • 8篇张来
  • 8篇高辉
  • 8篇陈亮
  • 7篇郑颖俊
  • 7篇张晓晖
  • 7篇邱梅

传媒

  • 8篇中西医结合肝...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2012年朱...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CC回顾性调查与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HCC的临床观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1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回顾性调查,探讨其病因及中医证侯分布规律;选择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分析抗癌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中医证侯、肝功能、甲胎蛋白以及CT复查肿瘤的...
孙新锋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医证侯抗癌方
文献传递
凉血解毒化瘀法对乙肝相关ACLF T细胞亚群及NK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法对HBV-ACLF 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索中医药治疗ACLF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慢ACLF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0周、4周、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NK、血清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4周、8周肝功TBIL、DBIL、ALT和AST与0周比均有差异(P<0.05);4周两组间TBIL、DBIL、T细胞亚群及NK有差异(P<0.05);8周两组间ALT、AST、ALB、LPS有差异(P<0.05),而T细胞亚群及NK无差异(P>0.05)。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法可以改善HBV-ACLF患者肝脏合成功能、降低LPS水平,短期内改善、调节HBV-ACLF 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韩志毅马文峰孙新锋张卫周小舟
关键词:T细胞亚群内毒素
生脉散对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慢性肝衰竭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慢性肝衰竭大鼠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l。混合液腹腔注射复制慢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LPS诱导2h后生脉散后对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CCl。混合液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IL-6[(64.50±18.79)pg/mlVS(4.79±0.57)pg/m1]、ICAM-1[(25100.00±5258.85)pg/mlVS(4215.50±942.79)pg/m1]和TNF-α[(17.55±2.39)pg/mlVS(10.92±5.02)pg/m1]水平(P〈0.05),但对血清LPS水平无明显影响[(0.058±0.007)EU/mlVS(0.040±0.002)EU/ml,P〉0.05];中药生脉散能显著降低CCl。慢性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17.20±3.12)pg/ml、(9490.00±2725.78)pg/ml、(3.00±1.00)pg/ml,P〈0.05]。LPS攻击2h后能明显升高CCI。混合液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水平[分别为(0.501±0.019)EU/ml、(19750.00±9655.17)pg/ml、(5615.00±490.50)pg/ml、(41000.00±589.88)pg/ml,P〈0.01]。结论在慢性肝衰竭模型中,LPS能增加TNF-α,IL-6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中药生脉散可降低LPS水平,并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阻断了炎性介质及LPS本身对机体的损伤。
徐文军周小舟马文峰孙新锋黄俏光周大桥
基于RNA-Seq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差异
2023年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揭示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外周免疫环境的微观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81例及健康人50例,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原发性肝癌组包括脾虚湿困证17例、湿热蕴毒证20例、气虚血瘀证26例及肝肾阴虚证18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于RNA-Seq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两组外周28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进行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肝癌组的循环免疫细胞群存在广泛差异,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自然杀伤样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效应CD4^(+)T细胞、Th1辅助细胞、肥大细胞、幼稚及活化B淋巴细胞丰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幼稚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8种循环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效应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效应CD4^(+)T细胞、γ-δ-T细胞、巨噬细胞及Th17辅助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P<0.05)。其中气虚血瘀证及肝肾阴虚证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脾虚湿困证及湿热蕴毒证(P<0.05);效应记忆CD8^(+)T细胞在肝肾阴虚证患者中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应CD4^(+)T细胞在气虚血瘀证中浸润丰度最低,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T细胞在脾虚湿困证水平最低,Th17辅助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在气虚血瘀证丰度最低,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肝癌循环免疫细胞丰度存在差异,可能成为中医药宏观论治指导下的微观干预靶标。
胡锐孙嘉玲钟欣李静张卫孙新锋冯文杏周小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
健脾利湿养肝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利湿养肝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模型大鼠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的影响,探讨健脾养肝利湿方治疗ACLF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免疫法建立ACL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健脾利湿养肝方灌胃,治疗1周。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处死,留取肝脏标本行HE、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可以降低ACLF模型大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P2X7R蛋白在肝内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RT-PCR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P2X7R基因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药健脾利湿养肝方可以降低ACLF模型大鼠P2X7R的表达。
韩志毅张卫周小舟孙新锋马文峰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
舒肝通络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舒肝通络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皆以口服拉米夫定作为抗病毒基础治疗,治疗组34例以舒肝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4例以安络化纤丸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肝脾B超的改变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两组比较(P<0.05)。结论:舒肝通络方具有良好的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
饶伟良周大桥高辉周小舟孙新锋马文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周小舟教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经验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主要从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五行理论及中医肝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剖析肝脾与慢性肝炎发病的内在关系,并就验方"加味丹栀逍遥散"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介绍导师周小舟教授的临床经验。
张卫孙新锋马文峰徐文军李群谢悠青周小舟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名医经验
补肾清透方对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补肾清透方对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300例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双盲分入2个试验组,其中治疗组200例,对照100例。52周的治疗期间,治疗组给予补肾清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以上药物均为颗粒冲剂,用法均为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冲服。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及乙肝二对半定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52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与0周及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下降>1 lg及>2 lg的比例为41.36%,19.37%,多于对照组的15.96%,4.26%。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HBeAg均值、HBsAg均值均呈持续下降趋势。52周时,治疗组的HBeAg均值下降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而HBeAg均值下降未能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其中HBsAg下降>0.5 lg比例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27.23%,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周时,两组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3 lg及阴转比例,HBeAg阴转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比例,HBsAg下降>1 lg,>2 lg及阴转比例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过程中,各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补肾清透方有一定的抑制HBV的作用,作用呈时间依赖趋势。
陈英杰李慧贞童光东贺劲松邢宇锋高辉周小舟邱梅郑颖俊徐文军徐韶敏陈亮唐海鸿张来占伯林马文峰孙新锋李群张晓晖周大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周小舟黄俏光孙新锋马文峰徐文军徐韶敏周大桥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证候规律
文献传递
芪术抗癌方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芪术抗癌方对肝癌HepG2细胞上皮间质化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TGF-β1+芪术抗癌方1 mg/mL组,TGF-β1+芪术抗癌方2 mg/mL组等4组,显微镜下观察处理24 h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划痕实验观察24 h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Vimentin、Snail、纤黏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HepG2细胞加入TGF-β1后出现上皮间质化样多形改变,而芪术抗癌方2个治疗组均能抑制这一细胞形态改变。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划痕愈合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芪术抗癌方2个治疗组划痕愈合百分比较TGF-β1组显著减小(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TGF-β1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降低,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和Snail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升高,其中2组的Fibronect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组比较,芪术抗癌方2个治疗组E-cadherin表达水平均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Fibronectin表达水平均降低,其中,芪术抗癌方1 mg/mL组Vimentin、Snail表达水平,与TGF-β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芪术抗癌方2 mg/mL组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Fibronectin表达水平,与TGF-β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术抗癌方对TGF-β1诱导的HepG2细胞上皮间质化具有抑制作用。
冯文杏胡锐孙新锋韩志毅马文峰张卫周小舟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