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丹峰

作品数:116 被引量:1,63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财政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30篇经济管理
  • 2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6篇遥感
  • 20篇土壤
  • 19篇土地利用
  • 13篇重金
  • 13篇重金属
  • 10篇存储介质
  • 9篇热红外
  • 8篇植被
  • 8篇农业
  • 8篇热红外遥感
  • 8篇红外遥感
  • 7篇地表
  • 7篇耕地
  • 7篇GIS
  • 6篇冬小麦
  • 6篇生态
  • 6篇时间序列
  • 6篇土壤重金属
  • 6篇网络
  • 6篇小麦

机构

  • 11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2篇北京市农林科...
  • 5篇北京农学院
  • 5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中国土地勘测...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太原大学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国土资...
  • 2篇佛罗里达大学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2篇北京市农村合...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6篇孙丹峰
  • 52篇李红
  • 36篇周连第
  • 21篇张微微
  • 12篇张凤荣
  • 10篇李保国
  • 8篇董士伟
  • 8篇林培
  • 8篇刘云
  • 7篇余军
  • 7篇霍霄妮
  • 7篇宇振荣
  • 6篇刘晓娜
  • 5篇李淑敏
  • 5篇张平
  • 5篇段增强
  • 5篇刘云慧
  • 4篇侯世全
  • 4篇杨冀红
  • 4篇王印传

传媒

  • 26篇农业工程学报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国土资源遥感
  • 5篇山地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遥感技术与应...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1篇2002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和GPS的沱江中游土壤镉和铅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ArcGIS9.0和GPS技术对沱江中游314个土壤样点的耕层中(0~20cm)镉和铅含量空间变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镉和铅呈对数正态分布,土壤镉平均含量为(0.11±0.13)mg·kg-1,铅平均含量为(30.03±9.82)mg·kg-1。土壤镉空间分布是以赵家镇为高值区(0.15~0.30mg·kg-1),并向东南和西北两侧条带状递减,东南部土壤镉含量主要为0.06~0.15mg·kg-1;土壤铅空间分布以西北部钦北-关帝庙(35~38mg·kg-1)和东南部广兴一带(>38mg·kg-1)两个高值中心分别向两侧逐渐减少。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质地间土壤镉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粘土的铅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质地土壤。pH与土壤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酸性、中性土壤镉和铅含量均极显著少于碱性和强碱性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镉和铅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性,林地、旱地、果园、宅基地林盘和水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镉和铅含量依次增加。土壤镉和铅含量与坡度的相关性关系,表现出土壤镉和铅含量与坡度呈正相关渐变的过程。
刘洁张世熔李婷王琼瑶黄元仿孙丹峰李保国
关键词:GISGPS
冬小麦遥感冠层温度监测土壤含水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2002年4月初到5月底),对不灌溉的冬小麦测定了冠层温度、地温、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计算了冠气温差且分析了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00的冠层温度能较好地反映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但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有较大的波动性;14∶00的冠气温差能较好地反映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很高,在20cm、40cm土层,两者相关系数R2分别为0 98866、0 99389,这为用区域遥感数据反演主要生育期冬小麦的冠气温差进而监测区域40cm土壤含水量提供了实验性的依据;拔节期和灌浆期,用14∶00冠气温差来拟合各土壤层的土壤含水量有较高的精度,从而为用区域遥感数据监测区域土壤含水量提供了经验性的模型。
刘云宇振荣孙丹峰Driessen P.M 刘云慧王纯枝
关键词:冬小麦冠气温差土壤含水量干旱
自组织网络在遥感土地覆盖分类中应用研究被引量:43
1999年
设计完成和比较了自组织网络的几种算法在遥感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非监督和监督学习相结合方法进行遥感土地覆盖分类,各算法在分类性能上无显著差异,因此可采用算法较简单的简单竞争学习网络。
孙丹峰汲长远林培
关键词:自组织网络遥感分类土地利用
北京西部山区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可持续性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在剖析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根据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对比分析,得出1999年门头沟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经剖析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指出了该区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养护,增加生态容量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与政策。提出以生态足迹作为山区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优点及当前存在的缺点。
李红张凤荣孙丹峰周连第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生态赤字遥感
北京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自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5
2010年
为了揭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参考,该研究以北京市耕作土壤重金属元素为例,采用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和比较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r、Ni、Zn、Hg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好,并且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消失。因此,空间自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重金属含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r、Ni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土壤母质和土地利用强度,Zn、Hg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道路、工矿企业和土壤母质。
霍霄妮李红孙丹峰张微微周连第李保国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耕作
基于多尺度分形特征的ETM+影像耕地提取被引量:15
2011年
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如何利用经济可行的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提取耕地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北京密云县为研究区,建立了基于多尺度分形特征的ETM+遥感影像提取耕地的方法:将计算表面分形维的双层地毯法用于计算每一个像元的上分形信号和下分形信号,并对上分形信号和下分形信号进行耕地特征分析;选用下分形信号的第3尺度和第4尺度做差值处理进一步增强耕地信息,利用简单的图像分割提取出密云县耕地信息的空间分布;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利用密云县同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耕地信息提取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耕地总面积精度达到91.0%,全县耕地点位匹配精度达71.8%;耕地中的旱地提取精度较差,而耕地中的水浇地和菜地提取精度较高,点位匹配精度可以达到86.6%。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提取出耕地信息,也可供以后耕地信息的相关研究参考。
董士伟李宪海李红孙丹峰张微微周连第
关键词:分形信号分析特征提取ETM+
基于光谱混合分解的民勤生态治理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作为退化绿洲典型,甘肃民勤生态治理效果的评价对全球干旱区土地退化防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使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模型,采用土地覆被/利用分类后比较和端元丰度值差值的方法,对民勤生态工程第二阶段初期(2010—2015年)的治理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民勤县土地退化面积为39 712.14hm^2,恢复面积为101 503.44hm^2,恢复面积大于退化面积,呈现出恢复的态势。沙地面积减少,沙地的沙化程度降低;盐碱地面积虽有增加,但盐碱地的盐渍化程度有所下降;林草地相较耕地、夏作耕地相较春作耕地成为当地优势植被地类;水域面积虽有减少,但水域的水含量有所增加。民勤经过近20年的生态修复治理,已经进入良性修复阶段。
姜宛贝孙丹峰孙强强
关键词:生态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北京山地系统的土地利用控制与景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被引量:2
2001年
在分析北京山地系统的三大景观生态区域的现状和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北京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分区原则 ,那立北京市的三个一级规划分区和 8个类型区 ,指出各区的土地利用调整和类型区的景观生态环境建设方向。本文建立土地利用控制分区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规划模式 ,体现两个《规划》的基本要求 ,从而将人类经济活动、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 ,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一保吃饭 ,二保建设 ,三保生态环境”的原则。
李红孙丹峰林培
关键词:土地利用控制景观生态
基于多季相光谱混合分解和决策树的干旱区土地利用分类被引量:12
2016年
该文利用2015年Landsat 8多季相数据,以民勤县为例探讨了干旱区土地覆被/利用分类方法。首先进行了研究区多季相遥感数据的主成分变换,确定了Landsat OLI光谱空间的内在维数。其次通过对各季相主成分空间的分析,确定了光谱混合分解的端元类型及各自的代表性季相。获取端元光谱之后,采用全约束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分解各个季相的遥感影像,估计各端元组分占像元的面积百分比(端元丰度值)。最后利用端元丰度值的多季相估计结果,依据先验知识和训练样本建立决策树分类规则进行土地覆被/利用分类。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达到90.94%,Kappa系数为0.90。研究表明:将物理意义明确的端元丰度值作为分类变量,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分类规则,生成树的结构简单、合理、清晰,对训练数据的依赖性较低,因此具有应用于整个旱地系统土地覆被/利用分类的潜力。
姜宛贝孙强强曲葳刘晓娜于文婧孙丹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决策树土地覆被LANDSAT
北京山区流域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周连第李红王庆锁胡艳霞孙丹峰金广生黄宏坤张微微魏长山孙东宝余军姜翠红王植张慧智贾劲松董士伟
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经过近5年的科技攻关,项目首次系统地以流域为单元,利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模型化技术与生态经济相结合,开展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查、评价、格局分析以及发展模式关键技术等为主要研究内容,解决了山...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发展生态经济系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