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成滨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氧化碳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动态
  • 1篇营养结构
  • 1篇幼树
  • 1篇樟子松
  • 1篇樟子松人工林
  • 1篇森林资源
  • 1篇生长量
  • 1篇松林
  • 1篇人工林
  • 1篇历史演变
  • 1篇林冠下
  • 1篇林业
  • 1篇阔叶
  • 1篇阔叶红松
  • 1篇阔叶红松林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省松花江...

作者

  • 5篇姚成滨
  • 2篇刘传照
  • 2篇李俊清
  • 1篇朱春全
  • 1篇满秀玲
  • 1篇张东力
  • 1篇沈海龙
  • 1篇陈雄文
  • 1篇符洪宇
  • 1篇柴一新
  • 1篇王凤友
  • 1篇刘继生
  • 1篇胡海东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林林学院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历史演变与消长动态被引量:5
2004年
根据近代的森林资源统计资料 ,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过程 ,重点论述了建国后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及当前森林结构严重失调的状况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以期实施分类经营及科学经营森林。
姚成滨满秀玲
关键词:森林资源
阔叶红松林的营养结构与动态特性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以营养动力学思想为指导,应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营养结构与动态,光合作用及其变化模式,营养空间与生物生产力,年龄结构与周期性波动,以及幼苗的分布格局。以营养关系为基础,对红松和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研究。为经营和发展阔叶红松林提供了依据。
李俊清朱春全柴一新张东力刘传照姚成滨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营养结构营养动态光合作用
林冠下红松幼树叶绿素含量与生长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1990年
1984年和1985年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和桦木林内,分别在生长初期、盛期和末期,通过对天然更新红松幼树叶绿素总量,a/b比值和高生长分析,证明:阔叶红松林下红松幼树叶量少,衰老快和宿存时间短,致使单位干重针叶的叶绿素相对积累。但由于其叶重比(LWR)小,针叶生长缓慢,当以整株干重为单位时,其叶绿素含量远低于桦木林下,影响了幼树的生长和存活。通过光、温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调查,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阔叶红松林蓄积过大,林下光照不足。为解决这个矛盾,改善幼树更新和生长的条件,建议适时择伐,以提高森林环境质量,促进幼树生长和森林的更新。
李俊清刘传照姚成滨
关键词:叶绿素幼树生长量
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济生产力被引量:8
2003年
采用定位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共计调查样地 1 30多块 ,收集样地调查资料 30 0多块 ;调查解析木 1 2 0多株 ;收集已有解析木材料 30 0多株。首先利用解析木材料建立了樟子松的DemaerchalkⅠ削度 /材积方程系统 ,并利用这个系统和样地及解析木材料 ,计算和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幼林经济生产力水平。分析结果表明 :( 1 )按照现实的樟子松人工林密度体系 ,幼龄阶段 ( 4 0年以下 )只能获得较高产量的小径材 ,无法获得较高产量的小头直径1 2cm的高级纸浆材 ,更无法获得小头直径 2 0cm以上的大径材。要想在尽快获得大径级用材 ,就必须采用比现实林分低得多的密度体系 ;( 2 )采用较高的初植密度 ,并采用强度较大的间伐机制 ,对小径材和大、中径材的生产都是有利的 ;( 3)樟子松人工林在密度适当的情况下 ,达到本地区速生丰产林对蓄积增长量的要求是完全可以的。
姚成滨沈海龙刘继生符洪宇胡海东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
大气C0_2浓度增加与林业发展对策被引量:2
1994年
作者在分析了C02浓度增加对树木产生的种种影响的基础上,就林木育种、营林、森林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认为深入研究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
王凤友陈雄文姚成滨
关键词:二氧化碳林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