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爱明

作品数:2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谢灵运
  • 6篇章学诚
  • 4篇文学
  • 3篇山水
  • 3篇山水诗
  • 2篇性格
  • 2篇叙事
  • 2篇艺术
  • 2篇清谈
  • 2篇魏晋
  • 2篇魏晋清谈
  • 2篇逻辑
  • 2篇悲剧
  • 2篇悲剧性
  • 2篇悲剧性格
  • 1篇典故
  • 1篇新论
  • 1篇修志
  • 1篇叙事艺术
  • 1篇玄言

机构

  • 12篇西华师范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唐爱明
  • 1篇朱莉华

传媒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求索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南方论刊
  • 1篇殷都学刊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论谢灵运的悲剧性人生
2006年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详细阐明了谢灵运的悲剧人生并非如旧说所指乃刘宋政治迫害的结果,而是其悲剧性格之必然,而且用大量具体史实展现了其悲剧性格,认为谢灵运的遗传性病弱和后天生活中的放纵以及无常的社会是其悲剧性格的主要成因,从而使其无法有效地协调自我与现实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人生悲剧。
唐爱明
关键词:谢灵运悲剧性格文学评论
赏情适性——谢灵运的审美追求
2006年
谢灵运具有以“情用赏为美”为核心的“赏情适性”的审美追求。此种创作审美追求,突破了“诗言志”的传统,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心灵自由性,以及审美的超功利性和情与理的辩证性,把文学上升到审美经验的层次,丰富与发展了我国的文学理论扣美学思想。
唐爱明
关键词:谢灵运审美追求
“临文必敬”:章学诚创作论内涵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在阐明章学诚"文"与"德"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临文必敬"的具体内涵:一是心术贵于养,即把握天人之辨与读书集义养气,二是修辞立其诚,三是文体贵清真。章学诚"临文必敬"的创作论,既是针对当时脱离实际的考据学风和唯美唯情文风的反拨,同时也是他本人"六经皆史""道不离器""言意乖离"等经世致用哲学思想在文学现实刺激下的必然反应。
唐爱明
关键词:创作论章学诚
恪守礼教下的人生悲歌——以《林兰香》中的男性形象为例
2017年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而礼教则是命运的牢笼。《林兰香》描写了燕、耿等家族中众多人物因恪守礼教而导致的人生悲剧和家族兴衰。这部作品虽以刻画悲剧女性形象为主,但也不乏男性形象。同书中众多悲剧女性一样,《林兰香》中的多数男性也因过于恪守礼教而造成自己的人生悲剧以致家族悲剧。其中以恪守"君为臣纲"的燕玉、坚守"一家之主"的耿朖、严尊"贵族官宦"之礼的耿服三位男性的悲剧命运最为典型。这些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丰满了《林兰香》的悲剧色彩。
朱莉华唐爱明
关键词:《林兰香》人生悲歌
章学诚的古文观念
2013年
乾嘉之际,发生了著名的古文之争。章学诚本着"辩彰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宗旨,对"古文"的产生、发展做出了详细考证,并指出"古文"是一种源于史学且以《春秋》"比事属辞"为义例标准的、以叙事(多纪传、时制内容)为手段的、体现著述者独立思想的著述之文,是作者立言的最好载体。并以此为标准,对其他学者的"古文"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批评。
唐爱明
关键词:章学诚古文叙事
试论谢灵运的悲剧性格被引量:1
2003年
谢灵运的悲剧人生并非如传统所言是刘宋政治迫害的结果,而是其悲剧性格之必然。其悲剧性格主要表现在自我认识的偏差,行为的过度情绪化,个人本能的明显凸现,从而使其无法有效地协调自我和现实的矛盾,导致了其悲剧性人生。
唐爱明
关键词:谢灵运悲剧性格悲剧人生中国文学史山水诗自我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的“以才学为注”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以才学为诗"的特点,从而在文学阐释学中相应地出现了"以才学为注"的知识性阐释现象。本文追溯"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源流,并重点分析了这种阐释方式中的最主要的"典故诠释"的三大局限:一是在典故密码的译解过程中,同样患有知识考证型阐释的"释事忘义"弊端;二是出于"无一字无来历"的意识,人为拔高拓宽作品的内涵,把根本不是典故的常用词当作典故,或者仅凭字面相似就疑为典故,从而导致作品解读的人为复杂化;三是对典故密码的错误破译,导致文本内嵌意义的错误阐释,甚至意义完全相反。
唐爱明
关键词:阐释学才学典故
章学诚“文人不可与修志”的内在逻辑被引量:3
2016年
章学诚的"文人不可与修志"是其学术内在逻辑的必然推导。在章氏的学术建构中,六经皆史乃其学理基础,史乃"经之源",亦是"文之宗"。章氏强烈反对文人修史,而方志乃史体,自从文史分途,文人不解"史家法度",也不解"文亦明道"之经世致用,文人修志,自乱体例与大义,不符合专家著述之学。
唐爱明
关键词:章学诚方志学文人内在逻辑
谢灵运抒情小赋之意境创新论被引量:1
2006年
诗、赋是六朝最重要的两种文学体裁。谢灵运创作了不少抒情小赋,而且其赋摆脱了此前抒情小赋多有情绪少有意境之窠臼,创作出情景相融的清丽空灵、朦胧澄澈的优美意境。此种意境之生成,是其“超埃尘以贞观”的老庄佛理哲学的艺术展现,并着意采用了以诗写赋的表现手法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其山水诗有画境,抒情小赋有意境的有趣文学现象。
唐爱明
关键词:抒情小赋谢灵运意境创新论文学体裁文学现象
论章学诚的文学性小说批评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分析了章学诚三点小说批评理论:一是"历三变而尽失古人之源流"的小说概念分类,把"小说"概念分为学术性目录学上的小说和通俗娱乐的文学性小说,并认为后者是前者发展之末流(最后阶段)。这种分法非常准确地揭示了中国文学性小说的发展演变。二是在小说评论中带有"凡涉著作之林,皆为史学"的实证史学的烙印,清晰体现了其文史互证之文学批评原则;三是认为小说创作中应坚持"虚实分明论",即允许虚构,但不可违背伦理和历史真相,以免造成"学术不明,而人心风俗或因之而受其敝"。
唐爱明
关键词:章学诚小说批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