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国华

作品数:180 被引量:2,531H指数:32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经济管理
  • 24篇建筑科学
  • 19篇历史地理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社会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城市
  • 34篇长株潭
  • 31篇城市群
  • 23篇长株潭城市
  • 23篇长株潭城市群
  • 17篇乡村
  • 12篇城市化
  • 11篇地理
  • 11篇影响因素
  • 11篇农村
  • 11篇开发区
  • 11篇城乡
  • 8篇聚落
  • 7篇快速城市化
  • 6篇地价
  • 6篇土地利用
  • 6篇乡村聚落
  • 6篇协调发展
  • 5篇生态
  • 5篇农村居民

机构

  • 17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衡阳师范学院
  • 4篇国土资源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湖南财政经济...
  • 2篇湖南省第三测...
  • 2篇广东国地规划...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沙航空职业...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长沙民政职业...

作者

  • 176篇周国华
  • 60篇唐承丽
  • 44篇贺艳华
  • 17篇周国华
  • 15篇谭雪兰
  • 13篇朱翔
  • 13篇彭鹏
  • 7篇彭佳捷
  • 6篇杨立国
  • 5篇曾山山
  • 5篇肖路遥
  • 5篇周海燕
  • 5篇邓新忠
  • 5篇唐凯
  • 5篇谭洁
  • 5篇郑云有
  • 5篇范曙光
  • 4篇何胜
  • 4篇王美霞
  • 4篇肖国珍

传媒

  • 18篇经济地理
  • 15篇湖南师范大学...
  • 9篇地理科学进展
  • 9篇热带地理
  • 8篇地理研究
  • 7篇人文地理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地理科学
  • 5篇地理学报
  • 5篇国土资源科技...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综合经济导刊
  • 3篇城市学刊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3篇2020
  • 7篇2019
  • 15篇2018
  • 1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山区县域脱贫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7
2019年
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增强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与扶贫政策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山区贫困县安化县为案例地,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界定了"脱贫稳定性"的概念,从自然、经济、能力和生活条件4个维度构建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计算方法划分农户脱贫稳定性等级,并进一步揭示脱贫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提出提高脱贫稳定性的科学路径。结果表明:1)坡度和收入水平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4.88%和14.61%,是影响安化县脱贫稳定性的主导因素,而义务教育保障和营养状况指标权重分别为13.60%和10.91%,故发展能力不足是脱贫不稳的根本原因;2)安化县脱贫稳定性整体较好,脱贫较不稳定的农户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山陡坡地区,脱贫稳定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3)提高脱贫稳定性的建议包括: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空心村整治等优化乡村聚落布局。
王富珍周国华唐承丽唐承丽彭鹏谭雪兰
关键词:农村可持续生计空间分布特征
长沙市乡镇工业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针对长沙乡镇工业中存在的主导产业发育欠佳、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层次低等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乡镇工业中的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同时提出了应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加强人才建设与科技开发等结构优化对策。
周国华唐承丽
关键词:结构优化层次分析法
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被引量:50
2017年
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城乡空间组织过程与状态,主要通过促进城乡主体的互动以及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高效配置与有序流动,来建构城乡社会经济生态空间联系与相互作用秩序,以实现空间结构的优化与空间功能的提升。城市群地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较一般区域更为复杂。城市群地区多中心、高密度、强流动和网络化的特征决定了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形态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尺度的层级性、空间要素流动的多向性、空间组织效应的叠加性、空间组织功能的多样性;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内容涉及城乡物质空间的建构、城乡要素系统的优化配置、城乡主体行为范式的确立、城乡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等四个方面;"集聚与扩散"、"冲突与均衡"、"协同与共生"三大机理,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优化;复杂网络与多智能体的集成分析可以有效诠释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过程与机理。
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谭雪兰陈征范曙光
关键词:城市群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开发区差别化调控政策探讨——以湖南省开发区为例被引量:14
2012年
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复杂期(稳定/衰落/转型)等4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开发区具有不同的特征,主动转型是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开发区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湖南省78个开发区进行发展阶段的划分,发现其中29个开发区处于起步期,46个处于成长期,仅有3个已进入成熟期.在处于成长期的46个开发区中,有32个处于成长期的前期,14个处于成长期的后期,湖南开发区整体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为促进湖南省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提质,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实行差别化的开发区调控政策.
唐承丽周海兰周国华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开发区
怀化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0年
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1992、1999、2007年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整体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内部形态演化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比较明显,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圈层,而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大,公共设施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小;在此基础上探寻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怀化城市形态的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杨立国周国华
关键词:城市形态
长沙市职住关系的测度及城市通勤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运用居住独立性指数和就业独立性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测度长沙市城区的职住空间关系发现:长沙市雨花区和芙蓉区为高度分离区,开福区和天心区为中度分离区,岳麓区为低度分离区;不同分离区的居民通勤特征有明显差异。从抽样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职住空间错位对于通勤时间的影响显著,其次是人口密度。提高职住平衡程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平均通勤出行时间和平均通勤距离,提高通勤效率。
陈炉周国华
紧凑城市理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在对紧凑城市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提出了“以高密度开发为准则、重视城镇建设用地内涵挖潜,以分散的集中为引导、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以混合用地模式为指导、优化各类用地的空间组合,以和谐舒适为目标、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用地”的规划思想。
贺艳华周国华
关键词:紧凑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3
2022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视角整合度不够、机制机理解析不深、新趋势关注不足与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异质性与动力机制、多尺度/多类型地域空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技术手段集成应用、"双碳"与城乡融合发展关联等研究。
崔树强周国华周国华吴国华吴国华
关键词:地理学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针对现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新指标体系由5个目标、10个子目标、30个具体指标构成.30个指标中,有23个指标是针对所有开发区提出的,另外7个指标是针对不同类型开发区设置的选择性指标.以湖南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进行的案例分析表明,利用新指标体系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周作江周国华唐承丽邓新忠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区
论传统村落系统的复杂性--以湘南传统村落为例
自组织理论作为复杂系统理论群中一个重要理论体系,近10年来逐渐被应用到传统村落研究中,对认识传统村落本质、揭示传统村落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机理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传统村落系统本身及其复杂性鲜有论...
何峰周国华陈征
关键词:传统村落内部结构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