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伟坚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漆酶
  • 3篇灵芝
  • 3篇巨大口蘑
  • 3篇口蘑
  • 2篇液体发酵
  • 2篇营养
  • 2篇诱变
  • 2篇三萜
  • 2篇培养基
  • 2篇酶活
  • 2篇均匀设计
  • 2篇菌丝
  • 2篇基因
  • 1篇低直链淀粉
  • 1篇低直链淀粉含...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凋亡
  • 1篇冬凌草
  • 1篇冬凌草甲素

机构

  • 1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广州市谭山蜂...

作者

  • 15篇周伟坚
  • 7篇莫美华
  • 3篇郭丽琼
  • 3篇韩君莉
  • 3篇林俊芳
  • 2篇陈忠正
  • 2篇马紫英
  • 2篇倪焱
  • 1篇郑晓冰
  • 1篇李斌
  • 1篇林捷
  • 1篇张媛媛
  • 1篇郑华
  • 1篇杨水莲
  • 1篇王慧
  • 1篇陈志强
  • 1篇刘永柱
  • 1篇林晓蓉
  • 1篇郭涛
  • 1篇魏要武

传媒

  • 2篇食品科技
  • 2篇中国食用菌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用菌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汁乳菇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被引量:3
2020年
在最佳碳源、最佳氮源、最佳无机盐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玉米粉、蔗糖、棉籽壳、酵母膏浸汁、麸皮、豆粕粉、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作为参试因子,应用均匀设计法,采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进行试验设计,对红汁乳菇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经DPS v9.5数据处理软件,以菌丝体干重为目标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红汁乳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即1 L培养基中各成分用量为玉米10.91 g、蔗糖3.65 g、棉籽壳41.24g、蛋白胨0.01 g、麸皮26.22 g、豆粕粉4.35 g、石膏1.25 g、石灰0.13 g。
周伟坚查丽燕王越张振伟文华枢莫美华
关键词:红汁乳菇发酵培养基均匀设计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不同保藏方法对其产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从校园食堂附近富含油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具有高效脂肪酶活性的菌株。首先以3种不同的平板初筛培养基筛选脂肪酶产生菌,获得的菌株经摇瓶复筛后选出其中一株传代性质稳定,产酶活性高的脂肪酶产生菌,研究其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然后分析了斜面法、液体石蜡法、甘油液态冷冻法对此株脂肪酶产生菌的存活率和酶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平板初筛培养基均能筛选到脂肪酶产生菌,吐温-80琼脂平板培养基筛选效果最佳。经过复筛选定的一株脂肪酶产生菌,最佳产酶条件:发酵液初始p H值9.0,37.0℃培养48 h。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8℃,最适作用p H值为9.0,并在p H8.0-10.0之间稳定。液体石蜡法及甘油液态冷冻法在中短期可以使菌种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和酶活力,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雪玲陈智明周伟坚
关键词:脂肪酶产生菌酶学性质酶活保藏方法
2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突变体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对2个空间诱变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突变体XLA-1和XLA-2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XLA-1低直链淀粉遗传特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这2对基因具有连锁关系和互补作用,任何1对基因隐性纯合都将导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XLA-2低直链淀粉遗传特性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该基因可能为Wx的等位基因,同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XLA-1和XLA-2蜡质基因(CT)n微卫星多态性与糯稻相同,但其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4.42%和11.59%,说明除Wx基因外确实还有其他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因素,这与遗传分析结果相符.
郭涛韦璇王慧刘永柱周伟坚张建国陈志强
关键词:水稻空间诱变
一号灵芝航天诱变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2
2022年
将一号灵芝搭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进入太空进行诱变处理,经过分离纯化,共培养得到7株诱变菌株。对一号灵芝出发菌株及其7株航天诱变菌株进行拮抗试验、形态学特征的初步筛选,通过出菇试验验证出发菌株及其诱变菌株的出菇情况,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再测试菌株菌丝体液体发酵产总三萜的能力,最终获得一株原种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具有高产总三萜能力的诱变菌株L3。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菌株L3的原种菌丝生长速度为(9.02±0.21)mm/d,比出发菌株节省了15.49%的生长时间,其菌丝体总三萜得率为2.40%,显著高于出发菌株2.27%。经鉴定,诱变菌株L3和出发菌株L0之间遗传距离近,判断为一号灵芝的诱变株。研究结果为今后药用真菌航天诱变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一号灵芝三萜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优良的新菌株。
王雪婷张振伟龙泽雄黄宇林周伟坚莫转林莫美华
关键词:灵芝航天诱变育种三萜
木薯氰化物合成限速酶CYP79D2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2008年
亚麻苦苷和百脉根甙等氰化物是木薯块茎、茎叶等组织或器官中的剧毒物质,细胞色素p450是调控氰化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克隆有关酶基因对于理解木薯氰化物代谢和通过转基因对木薯氰化物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数据库中的木薯氰化物合成限速酶基因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同源克隆法,从木薯中克隆出1626bp cDNA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基因共编码541个氨基酸,与数据库中的木薯CYP79D2基因在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上均达到99%,并含有相应基因家族的保守区域,确定克隆到木薯CYP79D2全长基因。
周伟坚陈忠正容显初李洁宇
关键词:木薯基因克隆
超滤膜孔径对荔枝蜜加工特性的影响及营养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分子截留量(MWCO)的超滤膜对荔枝蜜的加工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测定了荔枝蜜及其3×104、105、3×105、5×105MWCO的超滤样品的粘度、剪切力、冷热稳定性,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四种不同分子截流量的滤膜超滤后的荔枝蜜色泽变浅、透明度增强,热稳定性加强,加热后无沉淀,色泽清澈,感官优于原蜜;各营养成分均有较高的回收率,但30,000的超滤样品中未能检测出淀粉酶活,105MWCO有67%的回收率,3×105和5×105的样品有98%的回收率。综合性能与成本,300,000MWCO的超滤产品最优。
林捷郑华周伟坚谭东山
关键词:超滤营养
一株野生巨大口蘑新菌株的培养条件研究
2021年
采用平皿培养方式探索一株野生巨大口蘑菌株菌丝适宜生长条件。试验结果,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最适p H为6,碳源为果糖,氮源为牛肉膏或酵母膏,适宜维生素为VB_2、VB_6,无机盐Mg SO_4、KH_2PO_4、KCl、Ca Cl_2、Zn SO_4、Fe SO_4对菌丝的生长均没有促进作用。
张振伟周伟坚马紫英倪焱杨水莲莫美华
关键词:巨大口蘑菌丝生长营养物质
灵芝三萜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3
2022年
以灵芝T0菌株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三萜,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85%、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的条件下,灵芝菌丝体三萜的平均得率达到了3.50%。该结果为优化灵芝菌丝体三萜的提取工艺提供了有利参考。
郑苗欣张振伟王雪婷周伟坚莫转林莫美华
关键词:灵芝菌丝体三萜正交试验提取工艺优化
灵芝TR6号菌株液体培养产漆酶条件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分别用碳源、氮源、铜离子、诱导剂等不同的培养方式优化液体培养条件,并研究其对灵芝TR6号菌株漆酶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静止培养相比较,摇床培养能明显促进灵芝TR6号漆酶的分泌。以可溶性淀粉(25g/L)为碳源,胰蛋白胨为氮源(2g/L),培养7d后添加硫酸铜使铜,使离子浓度达到1.0mmol/L。以0.03mmol/LABTS作诱导剂,灵芝TR6号菌株分泌漆酶最多,漆酶活性可达11000U/L。
韩君莉郭丽琼周伟坚赵晨林俊芳
关键词:漆酶
巨大口蘑和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实验测定了在12℃,相对湿度95%的贮藏条件下,巨大口蘑和双孢蘑菇的贮藏品质和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巨大口蘑为非跃变型果实,贮藏期内表现出极好的耐贮藏性,含水量的变化、失重率、硬度变化、呼吸强度、膜透性、丙二醛含量都明显低于双孢蘑菇,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高于双孢蘑菇。巨大口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贮藏后期显著高于双孢蘑菇,并在第6d达到最大值,为双孢蘑菇的1.82倍,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从第2d起显著高于双孢蘑菇,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都低于双孢蘑菇,尤其在贮藏后期表现为伤害作用时,双孢蘑菇POD的活性上升,对双孢蘑菇的伤害效应更大。据此认为,巨大口蘑耐贮藏,是由于维生素C、SOD、CAT和POD此类抗氧化物质的协同作用,能更好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延缓了膜脂的过氧化速度。
倪焱马紫英夏斌周伟坚魏要武聂健莫美华
关键词:巨大口蘑双孢蘑菇采后生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