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宇锦

作品数:19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玉米
  • 4篇性状
  • 4篇茎秆
  • 4篇基因
  • 3篇玉米茎秆
  • 3篇突变体
  • 3篇抗倒
  • 3篇抗倒性
  • 3篇基因定位
  • 2篇选育
  • 2篇玉米穗
  • 2篇玉米籽粒
  • 2篇栽培
  • 2篇郑单958
  • 2篇籽粒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纤维素
  • 2篇木质素
  • 2篇表型

机构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辽宁省丹东农...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吴宇锦
  • 17篇刘志芳
  • 16篇黄长玲
  • 14篇王红武
  • 10篇胡小娇
  • 6篇李坤
  • 5篇刘小刚
  • 3篇李妍妍
  • 3篇丰光
  • 2篇蒋成功
  • 1篇高群英
  • 1篇王亮
  • 1篇于香云
  • 1篇徐丁一
  • 1篇邢锦丰
  • 1篇景希强
  • 1篇丁佳琦
  • 1篇田志国
  • 1篇梁前进
  • 1篇王琪

传媒

  • 7篇作物杂志
  • 4篇玉米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种业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选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玉米生产上推广面积超过66.67hm2(1 000万亩)的20个单交种及其32个亲本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在北京和山东德州两地种植,调查子粒容重、百粒重、穗长、穗粗和穗行数5个穗部性状。对自交系和杂交种各穗部性状做方差分析,并利用混合线性加显(AD)模型和MINQUE(1)法对穗部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进行了剖析,各性状均检测到了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广义遗传力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容重和穗行数检测到了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百粒重、穗长、穗粗3个性状未检测到加性效应;对20个杂交种穗部性状做了杂种优势分析。
刁西洲王红武胡小娇刘志芳吴宇锦李宏杰赵同凯许丹范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力杂种优势
安哥拉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对实地考察结果和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安哥拉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前景及主要对策。
刘志芳吴宇锦
关键词:玉米
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的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以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20份玉米单交种和32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子粒脱水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0份单交种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5%,收获期大部分单交种的子粒含水量集中在25%左右;32份自交系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8%,收获期大部分自交系的子粒含水量在20%~25%;生理成熟后各单交种和自交系的脱水速率有明显差异。
丁佳琦王红武刘志芳吴宇锦王万龙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单交种自交系子粒
郑单958和先玉335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比较被引量:22
2009年
试验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采用3点3种密度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两个品种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均适宜当前的生产,但在不同地区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先玉335更适宜本溪和北京点生产,郑单958更适宜北京和郑州点生产。
李妍妍丰光王亮吴宇锦
关键词:郑单958先玉335方差分析
玉米籽粒突变体dek48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被引量:1
2020年
籽粒是玉米的主要营养储存器官,也是禾本科植物种子发育研究的模式器官。本研究对玉米自交系郑58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籽粒缺陷突变体,命名为defective kernel 48(dek48)。该突变体籽粒皱缩扁小,百粒重显著降低,胚和胚乳发育严重缺陷,不能成苗。在玉米授粉后12 d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发育缺陷,表明该突变发生在籽粒发育的早期阶段。扫描电镜观察发现dek48与野生型相比淀粉粒显著变小。石蜡切片显微观察发现dek48淀粉胚乳填充不饱满,糊粉层细胞发育不规则。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构建F2遗传定位群体,将该突变体基因精细定位于3号染色体7.39 Mb^7.52 Mb之间。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间内有6个开放阅读框,暂未发现与籽粒发育有关的已知基因,后续将通过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进一步确定候选基因。
石慧敏蒋成功王红武王红武李坤李坤刘志芳吴宇锦胡小娇胡小娇
关键词:玉米基因定位
一个玉米ZmMs7复等位基因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2023年
我们在自然群体中发现了一个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ale sterile mutant),命名为ms20s1。该突变体雄花育性彻底丧失,花药干瘪皱缩,没有花粉形成。细胞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ms20s1突变体花药在S11期表现出明显的药室收缩,绒毡层细胞肿胀,小孢子破裂的表型,表明ms20s1突变体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出现异常,且花粉败育。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性状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为克隆目标基因,以ms20s1为母本分别与不同自交系杂交构建F_(2)定位群体,利用靶向测序技术(GBTS)分析群体基因型,将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124.95-128.47 Mb之间,进一步精细定位将该区间缩小到0.68 Mb。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间存在一个已知基因ZmMs7。ZmMs7基因编码PHD-finger转录因子,在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外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等位测验分析发现ms20s1为ZmMs7基因的等位突变体。基因测序结果表明ms20s1突变体在外显子区存在多处序列变异,与所报道的ZmMs7基因已知突变体ms7-6007和ms7gl的突变方式不同,证明ms20s1是一个新的ZmMs7基因等位突变体。突变体ms20s1的发现与鉴定为探讨玉米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及育种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
曹枭雄刘伊凡周玉强王婧吴宇锦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刘志芳郭晋杰胡小娇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ZmC3H2突变体在创制高消化率玉米种质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ZmC3H2突变体在创制高消化率玉米种质材料中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ZmC3H2基因突变体,所述ZmC3H2突变体在野生型玉米基因组序列SEQ ID NO.3的第51‑56位缺失6bp的核苷酸。该突变使玉米...
李坤王红武胡小娇刘小刚刘志芳吴宇锦李树强杨雪黄长玲
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遗传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以抗倒耐密品种中单909亲本郑58和HD568创建重组自交系群体,使用茎秆强度测定仪测量在不同环境下7个时期群体家系茎秆穿刺强度,通过表型分析、联合方差分析以及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茎秆穿刺强度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狭义遗传率为75.58%,其遗传符合3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G-1模型)。不同环境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6.63%和65.75%,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8.14%和10.37%,两者在控制茎秆强度遗传特性上均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抗倒伏材料的选择提供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刘小刚马飞前王红武刘志芳吴宇锦胡小娇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抗倒性
玉米茎秆纤维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B73与By804构建的高油玉米群体为材料,对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茎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与茎秆穿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木质素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0.10%。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纤维素和木质素与茎秆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马飞前刘小刚王红武黄长玲吴宇锦胡小娇刘志芳
关键词:玉米茎秆纤维品质
玉米穗上叶性状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数量遗传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中单909的两个亲本郑58和HD56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穗上叶性状进行遗传特性剖析。通过P_1、P_2以及RIL3个世代联合分析发现,环境对穗上叶性状的表型有着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穗上叶的表型呈现一定的规律,穗上叶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对穗上叶叶面积进行联合分离分析发现,在中、高密度下两个环境的遗传模型一致,均符合E-9模型;在低密度下两个环境分别符合E-9和F-1模型,说明穗上叶叶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是两对具有抑制性的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模型,但会受到密度效应的影响,不同密度下遗传模型的差异在后代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梁前进王辉王红武胡小娇李坤吴宇锦刘志芳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