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坤

作品数:21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玉米
  • 11篇基因
  • 6篇玉米籽粒
  • 6篇籽粒
  • 5篇突变体
  • 4篇基因定位
  • 3篇性状
  • 3篇雄性不育
  • 3篇玉米基因
  • 3篇玉米基因组
  • 3篇玉米株高
  • 3篇突变
  • 3篇株高
  • 3篇位点
  • 3篇基因组
  • 3篇分子标记
  • 3篇表型
  • 3篇不育
  • 2篇蛋白
  • 2篇雄性不育突变...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21篇李坤
  • 19篇黄长玲
  • 18篇胡小娇
  • 18篇王红武
  • 13篇刘小刚
  • 8篇张伟
  • 7篇刘志芳
  • 6篇吴宇锦
  • 4篇蒋成功
  • 2篇梁前进
  • 2篇王琪
  • 2篇王辉
  • 1篇马庆
  • 1篇闫长生
  • 1篇郑军
  • 1篇方沩
  • 1篇陈旭
  • 1篇周阳

传媒

  • 4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糖料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鉴定玉米糊粉层层数的CAPS标记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玉米糊粉层层数的CAPS标记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用于鉴定玉米糊粉层层数的SNP位点,位于玉米DEK48基因CDS序列第491位,SNP位点处的核苷酸为G或A;CAPS标记基于SN...
胡小娇石慧敏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张伟
玉米穗上叶性状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数量遗传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中单909的两个亲本郑58和HD56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穗上叶性状进行遗传特性剖析。通过P_1、P_2以及RIL3个世代联合分析发现,环境对穗上叶性状的表型有着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穗上叶的表型呈现一定的规律,穗上叶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对穗上叶叶面积进行联合分离分析发现,在中、高密度下两个环境的遗传模型一致,均符合E-9模型;在低密度下两个环境分别符合E-9和F-1模型,说明穗上叶叶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是两对具有抑制性的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模型,但会受到密度效应的影响,不同密度下遗传模型的差异在后代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梁前进王辉王红武胡小娇李坤吴宇锦刘志芳黄长玲
关键词:玉米
玉米籽粒突变体smk7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玉米自交系B73进行诱变,获得一个可以稳定遗传的小籽粒突变体smk7(small kernel 7)。smk7成熟籽粒表现为体积变小,胚和胚乳发育缺陷,百粒重显著降低。突变籽粒发芽率仅为10%,且幼苗黄化不能生长成正常植株。成熟smk7胚乳中淀粉、蛋白、油分含量与野生型籽粒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突变体胚乳淀粉粒体积明显变小且形状不规则。smk7突变籽粒在授粉后12 d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小籽粒和空瘪表型,石蜡切片显微观察显示突变籽粒的胚和胚乳发育迟缓,胚乳基部转移层细胞(BETL)相对于野生型细胞壁向内生长减少,发育受阻。用杂合植株(+/smk7)与多个自交系分别杂交,构建不同背景的F2分离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分型(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GBTS)技术将基因初定位于2号染色体短臂,进一步精细定位发现该基因位于RM1433917和RM1535316两个标记之间约120 kb的物理范围内,共有8个蛋白编码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和解析SMK7基因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蒋成功蒋成功王红武王红武李坤黄长玲刘志芳吴宇锦胡小娇胡小娇
关键词:玉米基因定位
玉米半矮杆基因ZmD13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半矮杆基因ZmD13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一个技术方案是用于检测玉米基因组中SNP1477的多态性或基因型的引物组合物,所述引物组合物由序列表中序列2和序列3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所述S...
胡小娇张伟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s2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
2024年
玉米突变体male-sterile 20s2(ms20s2)是在玉米自交系KWS49中发现的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细小且颜色偏浅,花药内未观察到花粉。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与野生型相比,9叶期突变体ms20s2的花药中未观察到正在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抽雄后突变体花药壁外部角质层形成异常,内部未观察到乌式体结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花药的石蜡切片发现,在S6-S7时期,与野生型相比,ms20s2突变体花药部分中间层和绒毡层细胞发生异常分裂,导致花药壁萎缩,花粉母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减数分裂,最终造成花粉母细胞死亡,产生雄性不育表型。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ms20s2的雄性不育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玉米10K SNP芯片对F2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初步将该突变位点定位在玉米2号染色体长臂上6.21 Mb区段内。进一步精细定位将该区间缩小到了590 kb,区间包含一个已知的蛋白编码基因MS32(Zm00001eb106620)。对MS3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在突变体MS32基因4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段3166 bp的大片段插入,可能影响了MS32蛋白功能,造成ms20s2的花药发育异常和雄性不育的表型。等位测验结果表明,突变体ms20s2是雄性不育基因MS32的新等位突变体。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玉米花药中特异表达,且仅在花药发育的S6和S7时期表达量较高,进一步验证了该基因在玉米花药绒毡层和中间层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周玉强曹枭雄王婧刘伊凡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李树强刘小龙张亚男于飞荣马庆胡小娇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定位表型分析
ZmD13蛋白在调控玉米株高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ZmD13蛋白在调控玉米株高中的应用。本发明所保护的一个技术方案是蛋白质或调控所述蛋白质活性或含量的物质在调控或缩短植物茎节长度、调控或抑制植物细胞伸长、调控或缩短植物穗长、调控或缩短植物叶长以及植物育种和改...
胡小娇张伟蒋成功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
玉米籽粒突变体dek48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被引量:1
2020年
籽粒是玉米的主要营养储存器官,也是禾本科植物种子发育研究的模式器官。本研究对玉米自交系郑58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籽粒缺陷突变体,命名为defective kernel 48(dek48)。该突变体籽粒皱缩扁小,百粒重显著降低,胚和胚乳发育严重缺陷,不能成苗。在玉米授粉后12 d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发育缺陷,表明该突变发生在籽粒发育的早期阶段。扫描电镜观察发现dek48与野生型相比淀粉粒显著变小。石蜡切片显微观察发现dek48淀粉胚乳填充不饱满,糊粉层细胞发育不规则。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构建F2遗传定位群体,将该突变体基因精细定位于3号染色体7.39 Mb^7.52 Mb之间。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间内有6个开放阅读框,暂未发现与籽粒发育有关的已知基因,后续将通过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进一步确定候选基因。
石慧敏蒋成功王红武王红武李坤李坤刘志芳吴宇锦胡小娇胡小娇
关键词:玉米基因定位
一个玉米ZmMs7复等位基因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2023年
我们在自然群体中发现了一个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ale sterile mutant),命名为ms20s1。该突变体雄花育性彻底丧失,花药干瘪皱缩,没有花粉形成。细胞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ms20s1突变体花药在S11期表现出明显的药室收缩,绒毡层细胞肿胀,小孢子破裂的表型,表明ms20s1突变体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出现异常,且花粉败育。遗传分析表明该不育性状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为克隆目标基因,以ms20s1为母本分别与不同自交系杂交构建F_(2)定位群体,利用靶向测序技术(GBTS)分析群体基因型,将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124.95-128.47 Mb之间,进一步精细定位将该区间缩小到0.68 Mb。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间存在一个已知基因ZmMs7。ZmMs7基因编码PHD-finger转录因子,在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外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等位测验分析发现ms20s1为ZmMs7基因的等位突变体。基因测序结果表明ms20s1突变体在外显子区存在多处序列变异,与所报道的ZmMs7基因已知突变体ms7-6007和ms7gl的突变方式不同,证明ms20s1是一个新的ZmMs7基因等位突变体。突变体ms20s1的发现与鉴定为探讨玉米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及育种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
曹枭雄刘伊凡周玉强王婧吴宇锦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刘志芳郭晋杰胡小娇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为研究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遗传响应,以郑58和HD568为亲本构建的220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4年春、2014年冬及2015年春分别在北京和海南进行3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调查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表型性状。利用SAS软件计算穗部性状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值(BLUP),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3个种植密度下共检测到42个QTL,单个QTL可解释4.20%~14.07%的表型变异。3个种植密度下同时检测到位于第2染色体上控制穗行数的QTL。2个种植密度下同时检测到4个与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有关的QTL,其中第4染色体上1个与穗行数有关的主效QTL,在低、中种植密度下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0.88%和14.07%。此外,在第2、第4和第9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同时调控不同穗部性状的QTL。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部性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遗传调控发生变化,在不同密度下共同检测到的稳定QTL可应用于精细定位或开发玉米耐密性分子标记用于辅助育种。
王辉梁前进胡小娇李坤黄长玲王琪何文昭王红武刘志芳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InDel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InDel分子标记及应用,涉及分子标记技术领域。该InDel分子标记位于玉米的2号染色体上211,047,516bp位置,等位基因为3166bp的插入/缺失。本发明在玉米自交系KWS49中鉴...
胡小娇周玉强王红武李坤刘小刚黄长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