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婵 作品数:15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2006—2015年宜昌市主要死因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最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吴婵 刘继恒 苏拥军关键词:主要疾病 死亡率 2015—2020年宜昌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2015—2020年宜昌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水平、构成比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0年宜昌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季节、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宜昌居民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以及死亡构成比等。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0软件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CI。结果2020年宜昌市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399.20/10万,2015—2020年间,宜昌市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3.42%,P<0.05);城市(APC=-3.52%,P<0.05)和女性(APC=-4.23%,P<0.05)标化死亡率下降较快;大部分年龄组(40岁、70岁组除外)慢性病死亡率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APC=-12.31%∽-3.13%,P<0.05);第二、四季度慢性病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APC=-3.83%、-4.02%,P<0.05)。城市和女性居民慢性病死亡构成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0.39%、-0.54%,P<0.05)。2020年传染病疫情爆发后,第一季度粗死亡率,从过去5年的上升趋势(APC=3.71%,P<0.05)转变为无统计学意义,并低于其它所有年度;慢性病死亡在来院途中、养老服务机构的构成比,从过去的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转变为呈下降趋势(APC=-14.65%,P<0.05)、上升趋势(APC=8.03%,P<0.05)。结论2015—2020年宜昌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城市和女性死亡构成比下降,传染病疫情阶段性改变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时间趋势、局部影响了居民临终地点的选择。建议落实慢性病全人群防控策略,重点关注农村、男性居民,全面落实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加强医防协同,优化慢性病管理方式。 吴婵 鲁芳芳 杨佳娟 苏拥军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死亡率 宜昌市2003年动物致伤人群的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04年 望宏玉 李淑英 邓亚玲 吴婵关键词:动物致伤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宜昌区域性2015年15岁以下少年儿童死因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2015年全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采集宜昌区域性1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资料,分析死亡特征、变化趋势与危险因素,针对位居前三位死因进行重点干预,以期达到提高我市儿童生活质量,降低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目的.方法 从... 徐英 徐勇 吴婵 刘继桓 赵露 杜舟关键词:儿童 死因构成 死亡率 宜昌市2015—2021年心脑血管病死亡预测模型研究 2023年 目的 分析宜昌市心脑血管病死亡状况,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其死亡趋势预测分析的效果。方法 描述宜昌市2015—2021年心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及趋势,以月死亡数为基础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用2021年监测死亡数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宜昌市2015—2021年报告心脑血管病死亡88 890例,标化死亡率为191.24/10万;2015—2021年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474.71,P<0.01);时间序列图显示死亡数主要集中在每年1、2、11和12月,有明显季节性和周期性趋势;构建的最优预测模型为ARIMA(1,0,0)(0,1,0)_(12),2021年1~12月预测值和监测值比较显示,2021年各月实际死亡数均在模型预测的95%CI内,MAPE=6.2%,相对误差较小,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建立的ARIMA模型对宜昌市心脑血管病死亡数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短期预测。 张玲 胡池 杨佳娟 吴婵 邓亚玲 余志颖 朱婕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期望寿命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准确评估人群健康状况,比较分析适合中国的健康期望寿命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全面总结了健康期望寿命的涵义、分类和计算方法;介绍了相关理论假说;重点概括了其产生、发展及应用的历程;综合分析了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期望寿命作为先进的人群健康综合测量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上,健康期望寿命已经被政府机构、私人部门用于制定健康促进项目、卫生保健计划养老保障核算的政策依据。尤其是欧洲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监测运用日趋成熟,适宜推广。结论建议全国统一人群健康综合测量工具,明确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类别,推荐采取类似欧盟最小健康模块监测指标,并纳入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核心指标体系。 徐勇 赵露 吴婵 苏拥军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 2005~2015年宜昌市肿瘤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宜昌市2005~2015年的肿瘤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针对性的开展肿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分地市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报告宜昌市肿瘤的死亡率,早死概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果2005~2015年宜昌市的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从1.76‰下降至1.54‰,过早死亡率从9.76%下降至7.79%。2015年标化DALY率排名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子宫颈癌,分别为837.40/10万,697.48/10万,487.53/10万,258.38/10万,178.37/10万。在所有肿瘤中,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增长最快,标化YLL率从79.27/10万上升至171.81/10万,标化YLD率从3.19/10万上升至6.56/10万,标化DALY率从82.46/10万上升至178.37/10万。结论宜昌市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但肺癌、肝癌疾病负担严重,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变化较大,是干预和控制的重点所在。 杨佳娟 张培 胡池 吴婵关键词:肿瘤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宜昌市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分地市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年份、性别描述和分析宜昌市的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慢性病早死概率,以及早死和伤残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结果 2005年、2014年和2015年宜昌市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下降。标化YLL率从2005年的17 945. 69/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6340. 30/10万;标化YLD率从2005年的9 859. 95/10万,下降至2015年的9 423. 26/10万;标化DALY率从2005年的27 805. 64/10万,下降至2015年的25 763. 56年/10万。三大类疾病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标化YLL率、标化YLD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宜昌市总体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上升,应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杨佳娟 周脉耕 徐勇 胡池 刘韫宁 曾新颖 吴婵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 疾病负担 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徐勇 刘继恒 徐承中 刘军 张培 杨佳娟 赵露 张皓 蒋静 蒋蔚 吴婵 鲁芳芳 研究背景: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要求。为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关键词:关键词:互联网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宜昌市伍家岗区2006-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宜昌市伍家岗区居民2002-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及人口统计方法对2006-2010年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昌市伍家岗区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208.59/10万,居全死因第l位,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99.18/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126.43/10万,男女死亡率比为2.37。恶性肿瘤排名前5位是肺癌、肝癌、结肠癌、胃癌、食管癌。不同类别恶性肿瘤变化趋势不同,结肠癌呈上升趋势,而肺癌、肝癌等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0~4岁组白血病为唯一恶性肿瘤死因,其他年龄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强恶性肿瘤综合防治力度。 吴婵 汪艳平 苏拥军关键词:死因监测 恶性肿瘤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