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雪莲

作品数:84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菌病
  • 14篇毛孢子菌
  • 13篇皮肤
  • 9篇念珠菌
  • 9篇阿萨希毛孢子...
  • 7篇真菌
  • 7篇康唑
  • 6篇真菌病
  • 6篇念珠
  • 6篇孢子丝菌
  • 6篇毛霉病
  • 6篇抗真菌
  • 5篇菌药
  • 5篇分子
  • 4篇药敏
  • 4篇伊曲康唑
  • 4篇阴道
  • 4篇致病
  • 4篇皮病
  • 4篇孢子丝菌病

机构

  • 3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5篇大连市皮肤病...
  • 18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84篇吕雪莲
  • 37篇刘维达
  • 17篇杨蓉娅
  • 17篇沈永年
  • 17篇王玲
  • 15篇刘泽虎
  • 14篇吕桂霞
  • 12篇夏玉坤
  • 11篇景东云
  • 11篇张晓利
  • 11篇彭琳琳
  • 10篇廖勇
  • 9篇王学军
  • 8篇马洁浩
  • 7篇刘涵
  • 7篇陈伟
  • 6篇周立东
  • 6篇王淼淼
  • 6篇崔红艳
  • 6篇赵文

传媒

  • 17篇中华皮肤科杂...
  • 13篇中国真菌学杂...
  • 9篇中国皮肤性病...
  • 7篇中国麻风皮肤...
  • 6篇国际皮肤性病...
  • 6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全国首届真菌...
  • 1篇2012全国...
  • 1篇2007中华...
  • 1篇2005全国...
  • 1篇2012年中...
  • 1篇2013全国...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形孢子丝菌64株由菌丝相向酵母相的转化实验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球形孢子丝菌由菌丝相向酵母相转换形态学的变化,在三种培养基的酵母转化率。方法将64株球形孢子丝菌于脑心浸液琼脂(BHI)35℃观察菌落及显微镜下酵母转化形态,并与0.5%葡萄糖脑心浸液琼脂(GSBHI)、马龄薯(PDA)培养基上酵母相转化率进行比较。结果多次传代能使酵母转化更完全,BHI转化率48.43%,GSBHI转化率65.63%,PDA转化率为20.31%。结论球形孢子丝菌由菌丝相至酵母相转化需经过连续多次传代;在GSBHI培养基中35℃酵母转化率最高。
景东云黄欣昕王学军彭琳琳张勤王玲吕雪莲
关键词:酵母相菌丝相
PCR相关分子技术在皮肤黏膜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2008年
吕雪莲张晓利刘维达
关键词:皮肤黏膜微生态
抗生素联合阿维A治疗脓皮病一例
2009年
患者为23岁男性,右足背增生浸润性斑块2年余,组织病理检查示:假上皮瘤样增生和真皮混合性炎症浸润,皮损部位反复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学和分枝杆菌相关检查均为阴性。根据临床特征及检查诊断为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患者对多种抗生素及冷冻治疗无效,采用小剂量阿维A联合敏感抗生素口服治疗5个月获愈,停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
吕雪莲夏玉坤赵文陈晶周晓维沈永年史月君刘维达
关键词:脓皮病芽生菌病阿维A抗菌药
PCR—RFLP技术快速鉴定八种致病丝状病原真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建立能快速鉴定深部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的PCR-RFLP方法.方法 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黑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尖端赛多孢和串珠镰刀菌的ITS区,分别用Hha Ⅰ、HaeⅢ、Hinf Ⅰ、Taq Ⅰ和Msp Ⅰ 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建立以PCR为基础的RFLP方法,然后对22株临床株和2株环境分离株进行PCR-RFLP图谱分析.结果 对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可以准确鉴定8种深部致病丝状真菌,从DNA提取到酶切分析可以在1个工作日完成.22株临床株和2株环境分离株PCR-RFLP鉴定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PCR-RFLP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鉴定丝状真菌的有效方法.
张晓利吕雪莲沈永年吕桂霞王淼淼葛一平刘维达
关键词:真菌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883例甲真菌病治疗后复发或再感染情况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自从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七市以来,甲真菌病的问题得到很大缓解,经近几年来的临床应用,疗效可靠。但对其远期效果和影响观察不多。我们于2001—2005年对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的部分患者进行回访,报道如下。
马洁浩李乔吕雪莲陈晶
关键词:甲真菌病复发口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复发性带状疱疹合并皮肌炎1例
2005年
吕雪莲辛淑君周立东马洁浩吕成志
关键词:复发性带状疱疹皮肌炎病例报告雷公藤多甙神经营养
rDNA—RFLP多酶切技术用于人类致病相关毛孢子菌种问鉴定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rDNA-ITS/IGS1-RFLP多酶切技术构建毛孢子菌的酶切谱系并进行聚类分析,尝试将该方法用于人类致病相关毛孢子菌的快速种间鉴定.方法 收集8种14株毛孢子菌,对其进行rDNA-ITS/IGS1扩增测序,并分别应用HaeⅢ、Hha Ⅰ、HaeⅢ和Hha Ⅰ双酶、HinfⅠ、Msp Ⅰ和Taq Ⅰ对扩增片段进行RFLP酶切.结果 rDNA-ITS-RFLP多酶切可将8种毛孢子菌分为不同进化分支的4个亚类,而rDNA-IGS1-RFLP多酶切则可实现8种14株毛孢子菌准确的种间鉴定,并实现对部分进化距离较远的阿萨希毛孢子菌基因型之间的区分.结论 rDNA-ITS/IGS1-RFLP多酶切技术有望用于毛孢子菌属种水平的快速鉴定.
吕雪莲张晓利王淼淼刘泽虎沈永年刘维达
关键词:毛孢子菌属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82例临床分析
目的与方法:对2011—2012年大连皮肤病医院皮肤科确诊的82例皮肤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有效治疗及预防。结果:82例患者中男女比1:1.56,平均年龄58.5岁,发病年龄以61...
景东云王学军彭琳琳张勤王玲吕雪莲
文献传递
基于PubMed数据库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全球医学真菌生物膜文献概貌,了解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利用汤森路透的TDA软件分析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分析引用前20位文献类型及内容,并制作作者合作网络图。结果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自1999年至今文献数量处于稳步增加的趋势,美国和欧洲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文献也主要发表于美国和欧洲的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前10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皮肤病学系医学真菌中心。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念珠菌属和酿酒酵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医学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医学真菌发挥该毒力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基础。被引频次排位与文献贡献排位作者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国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港和北京地区。结论欧美仍是该领域的研究大国,近5年中国内地的文献数量和引用率开始增加。临床常见医学真菌和模式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药敏及其毒力相关机制是医学真菌生物膜的主要研究热点。
廖勇吕雪莲唐庆龙敖俊红杨蓉娅
关键词:医学真菌生物膜PUBMED
微生物群落与皮肤黏膜健康及相关疾病
2009年
通常认为皮肤黏膜表面的微生物是潜在致病菌且种类有限。近年,各种围绕16S rRNA基因序列不依赖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用于微生物群落的研究。研究发现,皮肤黏膜表面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群落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微生物群落参与皮肤屏障及天然免疫形成,在皮肤黏膜相关疾病的病因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变化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
吕雪莲张晓利刘维达
关键词:皮肤疾病黏膜超敏反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