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再灌注
  • 6篇再灌注损伤
  • 6篇缺血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缺血再灌注损...
  • 6篇灌注
  • 6篇灌注损伤
  • 4篇异氟醚
  • 4篇鼠肝
  • 4篇大鼠肝
  • 3篇乳化异氟醚
  • 3篇羟乙基淀粉
  • 2篇毒性
  • 2篇诱导期
  • 2篇瑞芬太尼
  • 2篇瑞芬太尼预处...
  • 2篇注射液
  • 2篇细胞
  • 2篇氯化钠
  • 2篇介导

机构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吕浩
  • 9篇杨立群
  • 9篇俞卫锋
  • 6篇孙玉明
  • 3篇杨泽勇
  • 3篇李泉
  • 2篇任红梅
  • 2篇朱敏
  • 1篇邱必军
  • 1篇麦智广
  • 1篇徐莹华
  • 1篇沈念慈
  • 1篇刘艳涛
  • 1篇吴飞翔
  • 1篇葛彦虎
  • 1篇刘志强
  • 1篇费凤英
  • 1篇丁振海
  • 1篇徐利亚
  • 1篇李保春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第十二次长江...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基哌喹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报道磷酸羟基哌喹(hydraxypipoxaquino tetraphosphate,HPQP)对小鼠、家兔和犬的急性毒性,并与磷酸氯喹(chloroquine diphospate,CQP)对比。HPQPi.g.对小鼠的LD_(50)为439.0~e83.1mg/kg;CQPi.g.的LD_(50)为266.1~377.5mg/kg。HpQPi.V.对犬的惊厥量和致死量均为40πg/kg;i.g.对犬的惊厥量和致死量分别为200和600mg/kg,均显著高于CQP。两药的中毒表现均为胆碱能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兴奋体征,i.v.和CQP的中毒表现分别比i.g.和HPQP出现早而严重,所不同者CQP均不致吐。HPQP所致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属可逆性。HPQP对家兔的心血管毒性显著低于CQP,且不产生室颤。急性毒性试验的结论为:HPQP的急性毒性小于CQP,安全范围大于CQP,有较好的前景。
沈念慈唐惠兰李保春姜渭周志秋郑昌万吕浩刘巧年
关键词:羟基哌喹抗疟药毒理学
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肺循环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2岁~59岁,体重54kg~73kg,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S)组和复方醋酸林格液(RL)组,每组13例,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前分别输入上述液体7ml/kg于基础值(T0)、输液后10min(T1)、诱导后5min(T2)、插管后5min(L)、插管后10min(T4)和插管后20min(T5)记录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右室心搏作功(RVSW)、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中性别比、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表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R相比,HS组T1时,PASP、PADP、MPAP、PAWP和CVP增加(P〈0.05),PVR值T1到T5时下降(P〈0.05或0.01);HS组患者RVSW值T5时下降(P〈0.05);两组患者RVSW值T1时均增加(P〈0.05或0.01);两组患者HR从T2到T5时下降(P〈0.05或0.01),T3到T5时MAP降低(P〈0.05或0.01);与RL组相比,HS组PVR值T1到T5时降低(P〈0.05或0.01),T2到T5时MAP明显高于RL组(P〈0.05或0.01)。结论7ml/kg 6%羟乙基淀粉130/0.4能明显降低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PVR,但对肺循环无明显副作用。
杨泽勇孙玉明杨立群吕浩俞卫锋范益明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硬膜外全麻诱导期肺循环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HS40注射液组(HHS,4ml/kg)、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7 ml/kg)、复方醋酸林格液组(RL,7ml/kg),于诱导前分别输入相应上述液体,于输注液体前、输液后10min、诱导后5min、插管后5min,插管后10min、插管后20min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ABPm)、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心搏作功(LVSW)、肺血管阻力(P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输液前相比,诱导后3组患者ABPm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但HHS、HES组患者变化幅度较RL组小。HHS、HES组患者输液后10min CO值一过性增高(P<0.05或0.01),后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min与输液前无统计学差异;而RL组上升不明显,至插管后20min明显低于输液前及同时间点的HHS、HES组(P<0.05)。3组SV值、LVSW值变化与CO值类似。HHS组患者麻醉诱导后PVR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亦低于此时的HES、RL组(P均<0.01)。3组患者心率、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平均压(PAPm)、全身血管阻力(SVR)、中收静脉压(CV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前输注HSS40注射液(4ml/kg)能减少肝胆手术患者血压下降程度,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循环阻力,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校正效应。
杨泽勇孙玉明俞卫锋杨立群吴飞翔吕浩
关键词: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血流动力学麻醉诱导期肝胆外科手术
辐射增敏剂CMCa对犬的急性毒性
1989年
辐射增敏剂CMCa为甲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它对肿瘤乏氧细胞有明显的辐射致敏作用,且能浓集癌组织内,是一种有辐射增敏及肿瘤定位特性的化合物。急性毒性试验,犬的近似致死量(ALD)为3.43g/kg,最低致死量(MLD)为4.0 g/kg。小剂量1 g/kg,临床及血相、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变化,属安全剂量。中等剂量(2g/kg),则有呕吐、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实验室变化不显著。大剂量(4.0g/kg)表现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等明显症状。致死原因主要由于DIC,招致脑部血管内凝血,形成血栓性斑块阻塞,各主要实质脏器及肺部出血,是以在此药物剂量范围不能用于临床。由于药物易于沉淀,极不稳定,要考虑改进剂型,临用时新鲜配制,以冀减少药物毒性。
麦智广丁振海项育英张进吕浩余爱国叶美珍蔡惠莉
关键词:毒性
阻塞性黄疸大鼠肝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胆管阻塞对大鼠肝脏功能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胆总管结扎组(BDL,n=50)和假手术组(n=10,仅游离胆总管不予结扎)。BDL组据结扎持续时间又分为BDL3、BDL7、BDL14、BDL28和BDL42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第3、7、14、28、42日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假手术组于术后7d行上述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大鼠肝脏功能指标明显改变,血清TBIL、DBIL、TBA值在阻塞早期(BDL3或BDL7组)为最高,后呈下降趋势,至实验末期(BDL42组)时仍高于对照组;ALT等酶学指标也有类似变化。BDL组大鼠的主要病理形态学改变为肝内小胆管增生和肝纤维化。结论:大鼠肝脏功能阻塞早期即发生明显的损害,机体可产生一定的代偿以改善肝功能,但持续存在的胆管阻塞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大鼠阻塞性黄疸期内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显示其肝功能测定值并不能反映其肝脏组织的实际损害程度。
刘志强吕浩杨立群孙玉明李泉俞卫锋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肝功能试验病理学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高容量血液稀释组(HH组)。S组仅开腹,不阻断血管;IR组阻断肝门静脉和左肝动脉30min,再灌注2h;HH组30min内经尾静脉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10ml/kg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输注完毕后15min,行肝脏缺血再灌注。再灌注2h时,下腔静脉取血样,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取左肝叶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HH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HH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容量血液稀释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氧自由基生成减少有关。
杨泽勇吕浩杨立群俞卫锋孙玉明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和假手术组(Sham),其中RPC组又分0.2、1、10μg.kg-1.min-1共3个剂量亚组(RPC1、RPC2、RPC3)。观察各组肝脏缺血45min再灌注2h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用TUNEL染色比较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R组、RPC1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AST含量显著升高,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增高,SOD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增加;TUNEL染色显示存在大量凋亡细胞。而IPC、RPC2、RPC3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和AST含量与前二组相比显著降低,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和凋亡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前两组。Sham组未见明显酶学改变和病理学损害表现。结论:合适剂量的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类似IPC的保护作用。
孙玉明葛彦虎杨立群吕浩刘艳涛俞卫锋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瑞芬太尼缺血预处理
库普弗细胞介导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证明这一作用由库普弗(Kupffer)细胞介导。方法将 SD 大鼠32只,制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脂肪乳剂对照组(C 组)、库普弗细胞阻断对照组(KC 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IP 组)和库普弗细胞阻断后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IK 组),每组8只,观察肝脏缺血30 min 再灌注2 h 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细胞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 C 组相比,IP 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 ALT 和 AST 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匀浆 MDA 含量减少,SOD 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而 KC 组和 IK 组与 C 组相比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 ALT 和 AST 含量,肝细胞匀浆 MDA、SOD 含量,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这一作用由库普弗细胞介导。
吕浩杨立群俞卫锋李泉任红梅朱敏徐利亚
关键词:库普弗细胞乳化异氟醚缺血再灌注损伤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被引量:45
2010年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年龄≥70岁,术前1d和术后2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将术后2h认知功能评分相对于术前1d下降≥2分的患者归为POCD组(18例),无下降或上升的患者为对照组(21例)。采血检测IL-1β、IL-6和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CD组术后2h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5),POCD组麻醉诱导前10minTNF-α和术后1d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10min相比,POCD组TNF-α于术中1h、IL-6于术后2h和术后1d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IL-6也于术后2h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障碍者伴随血中IL-6和TNF-α表达增强。
杨泽勇徐莹华费凤英吕浩李泉杨立群俞卫锋
关键词:术后认知障碍老年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Kupffer细胞介导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Kupffer细胞介导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在体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证明这一作用由Kupffer细胞介导。方法将SD大鼠制...
吕浩
关键词:KUPFFER细胞乳化异氟醚缺血再灌注损伤KUPFFER细胞乳化异氟醚缺血再灌注损伤乳化异氟醚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