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吉贤

作品数:72 被引量:62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0篇肿瘤
  • 29篇胃癌
  • 22篇胃肿瘤
  • 19篇肠癌
  • 16篇手术
  • 14篇外科
  • 14篇细胞
  • 12篇病理
  • 12篇大肠
  • 11篇肠肿瘤
  • 10篇外科手术
  • 10篇大肠癌
  • 9篇切除
  • 9篇淋巴
  • 8篇直肠
  • 8篇直肠癌
  • 8篇淋巴结
  • 7篇预后
  • 7篇淋巴结转移
  • 6篇乳腺

机构

  • 6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射洪县人民医...
  • 1篇沈阳二四二医...
  • 1篇抚顺矿务局总...

作者

  • 72篇单吉贤
  • 38篇陈峻青
  • 38篇王舒宝
  • 28篇徐惠绵
  • 22篇齐春莲
  • 12篇戴冬秋
  • 9篇刘庆华
  • 8篇梁洪伟
  • 6篇张文范
  • 5篇侯滨
  • 5篇辛彦
  • 4篇丁志杰
  • 4篇张荫昌
  • 4篇吴云飞
  • 4篇尚海
  • 4篇李世正
  • 3篇王梅先
  • 3篇都姝妍
  • 3篇戚晓东
  • 3篇董怡民

传媒

  • 13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5篇实用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1
  • 4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8篇1995
  • 6篇1994
  • 3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53
2000年
目的 探讨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的早期诊断与合理外科治疗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年收治的残胃癌 2 7例 ,残胃再发癌 2 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残胃癌多在胃切除术10年后发病 ,残胃再发癌多在 10年内发病 ;胃镜检查确诊优于双对比造影 ;发生在胃空肠吻合口的早期癌 ,可行部分残胃切除术 ,其它部位则应行全残胃切除术 ;吻合口癌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约占40 % ,应常规清除此淋巴结 ;晚期病例外科治疗效果不佳。 结论  (1)胃癌切除术后近年、胃良性病切除术后 10年左右开始定期胃镜检查是发现残胃内癌的有效方法。 (2 )残胃再发癌比首次原发癌恶性程度更高。 (3)早期病例外科治疗效果较好 。
陈峻青王舒宝邢承忠单吉贤徐惠绵戴冬秋侯滨
关键词:残胃癌残胃再发癌临床病理外科手术
胃癌根治术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被引量:13
1996年
作者报告了胃癌R_2、R_3手术309例中,发生断端癌残留17例(5.5%),胃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21例(6.8%)及胃浆膜受侵106例(34.7%)。手术后因吻合部位及转移淋巴结癌残留复发,尤其腹膜种植性转移,影响手术疗效。癌残留主要发生在胃上部癌的上切缘及胃下部癌的下切缘;发生在7、8a、12组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占80%;原发癌肿>5.0cm、BorrmannⅢ、Ⅳ型浸润癌、弥漫性生长方式的未分化型癌、淋巴管癌栓阳性及TNMⅢ、Ⅳ期胃癌,易发生断端癌残留、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及胃浆受侵癌细胞向腹腔脱落种植。对此,作者提出术前和术中相应的诊断及防治对策。
徐惠绵陈峻青王舒宝齐春莲单吉贤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
MMP-2、MMP-14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检测67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MMP-2、MMP-14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MMP-14在正常胃组织表达为阴性,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呈密切相关性;MMP-2与MMP-1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认为MMP-2、MMP-1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可作为胃癌预后判定的肿瘤生物学标记物。
王江单吉贤
关键词:胃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直肠癌组织CD44v6,DNA含量的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CD44v6表达情况和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40例直肠癌及10例正常组织中CD44v6 表达量和DNA含量.结果:直肠癌中CD44v6表达量和DN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70%vs 0%,1.11± 0.6 vs 0.9±0.65,P<0.01),肿瘤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浸润深度(0%vs50%vs 80%vs 100%)、淋巴结转移(93.3%vs 56.0%)及Dukes分期(56.0%vs 93.3%)有关(P<0.05);DNA异倍体与淋巴结转移(100%vs 68%)及 Dukes分期(68%vs 100%)有关(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细胞DNA倍体无关(85.7%vs68.7%,P>0.05).结论:CD44v6表达异常及DNA倍体异常在直肠癌进展和浸润转移中起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DNA倍体可作为预测直肠癌进展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用的指标.
丁志杰单吉贤都姝妍
关键词:直肠癌CD44V6DNA含量癌组织流式细胞术肿瘤转移
aFGF和genistein对大肠癌细胞株CCL229 PKC及ERK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aFGF及TPK抑制剂genistein对大肠癌细胞株CCL229细胞内PKC及ERK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FGF(0.15 mg/L,0.30 mg/L,0.60mg/L,1.20 mg/L)和genistein(6.00mg/L,12.00mg/L,24.00mg/L,48.00mg/L)诱导CCL229细胞,利用[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液体闪烁测定PKC及ERK活性.结果:随着aFGF浓度的增加,PKC及ERK活性随之升高,与aF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当aFGF浓度为1.20mg/L时,PKC(胞质),PKC(胞膜)和ERK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60,2.79,1.77倍.genistein抑制细胞内PKC及ERK活性,且与 genistein 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P<0.05).当genistein浓度为48.00mg/L时,PKC(胞质),PKC(胞膜)和ERK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0.41,0.36,0.50倍.genistein对aFGF诱导的PKC及ERK活性抑制更显著.结论:大肠癌细胞株CCL229中aFGF受体具有TPK活性,TPK激活后促进蛋白质和酶磷酸化,导致PKC和ERK活性升高,进一步证明PKC及ERK确是TPK的下游信号分子.
尚海张颐单吉贤
关键词:AFGFGENISTEIN大肠癌PKC细胞增生
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缝合并发症处理体会被引量:24
1993年
直肠癌Miles术会阴部切口的处理有开放和缝合两种方法。后者住院期短,易管理、痛苦少,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
单吉贤王舒宝陈峻青齐春莲
关键词:直肠癌肠肿瘤并发症
胃癌全胃切除术7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3例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83.6%,转移度为35.7%。每例患者平均检取淋巴结数29.03枚,平均转移淋巴结数10.44枚。随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浆膜受侵面积的增加,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依次呈递增趋势(P<0.01);在不同的浆膜反应类型、大体分型、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分型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胃癌全胃切除术而言,应按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淋巴结清除范围。
朱海涛吴云飞安家祥杨建伟单吉贤徐惠绵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
直肠癌远端肠管、直肠系膜内DNA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检测直肠癌组织中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并以此探讨直肠癌远端肠管及直肠系膜的切除范围。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38例直肠癌手术标本的癌组织、远端 3cm、5cm处肠管及相应的 3~ 5cm、>5cm处直肠系膜和正常组织中DNA指数 (DI)增殖指数 (PI)和S期细胞百分比 (SPF)进行检测 ,并比较各组织间差异。结果 癌组织、癌远端 3cm肠管中异倍体率显著高于癌远端 5cm肠管及正常组织 (P <0 .0 5 ) ,癌远端 3cm肠管与癌组织、癌远端 5cm肠管与正常组织间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癌组织中PI及SPF显著高于癌远端 3cm、5cm肠管及相应直肠系膜和正常组织 (P <0 .0 5 )。癌远端 3cm、5cm肠管中PI及SPF高于正常组织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癌组织、癌远端 3~ 5cm、>5cm处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及PI、SPF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远端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高于癌组织 ,但无显著差异 ;不同范围内的远端系膜中异倍体率、PI及SPF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远端 3cm肠管中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 ,具有恶变倾向 ,手术时应予以切除。直肠癌远端 3~ 5cm、>5cm处直肠系膜中也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 ,呈现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 。
丁志杰单吉贤徐惠绵王舒宝
关键词: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胃癌根治手术中三个主要问题的现状被引量:39
1999年
作者们基于自己的经验,论述了胃癌手术中的三个问题:1)当今胃癌手术原则变更,早期胃癌中粘膜内癌、分化型、无溃疡形成者,依不同部位、不同大小,可行各种缩小的手术。进行期胃癌的外科治疗原则仍是扩大切除术。着重提出胃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胃上、中部癌联合尾侧半胰切除术适应证的变更。2)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①淋巴结转移与癌浸润胃壁深度有明显正相关关系。胃壁内粘膜肌与浆膜对胃癌淋巴结转移似有屏障作用;②淋巴结转移的计量学与分级研究,根据转移枚数与转移距离(站)分为五级。其中Ⅰ、Ⅱ级为淋巴结清除术的良好适应证。Ⅲ级行D3清除术亦可获较好疗效。但Ⅳ、Ⅴ级转移,即使行D2、D3清除术,疗效亦明显不佳。外科医师术中确定淋巴结清除范围与估计预后时,必需根据转移分级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③淋巴结转移的分型,分为大结节融合型与小结节孤立型。前者貌似转移严重,实际上多较限局,后者转移严重而广泛。3)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检测与杀灭方法的现状:①胃癌脱落癌细胞是进行期胃癌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胃癌根治术后腹膜转移者占40%~50%。手术操作造成的损伤、出血以及CEA的分泌释放,更为脱落癌细胞形成腹膜转移提供了条件;②腹腔脱落细胞的?
陈峻青王舒宝单吉贤徐惠绵刘庆华戴冬秋吴云飞梁洪伟戚晓东
关键词:胃癌
高龄胃癌病人临床及病理特点44例分析被引量:20
1995年
高龄胃癌病人临床及病理特点44例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110001)齐春莲,陈峻青,王舒宝,单吉贤,徐惠绵随着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胃癌病人也相应增多。为提高对高龄胃癌病人的治疗效果,本文对44例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与同时期47例50...
齐春莲陈峻青王舒宝单吉贤徐惠绵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病例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