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登翰

作品数:65 被引量:235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文学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艺术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8篇文学
  • 23篇文化
  • 13篇华文文学
  • 10篇文学研究
  • 7篇华文文学研究
  • 6篇中华文化
  • 5篇台湾文学
  • 5篇闽南文化
  • 4篇新文学
  • 4篇移民
  • 4篇诗歌
  • 4篇世界华文
  • 4篇文化研究
  • 4篇国文
  • 3篇学术
  • 3篇中国文学
  • 3篇诗学
  • 3篇台湾文学研究
  • 3篇祖国
  • 3篇文化承传

机构

  • 58篇福建社会科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台湾成功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闽台缘博...
  • 1篇华文文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63篇刘登翰
  • 6篇刘小新
  • 2篇朱双一
  • 2篇朱立立
  • 1篇王列耀
  • 1篇郑镛
  • 1篇谢重光
  • 1篇陈庆元
  • 1篇何池
  • 1篇徐晓望
  • 1篇汤漳平
  • 1篇曹惠民
  • 1篇戴冠青
  • 1篇王日根
  • 1篇李诠林
  • 1篇喻大翔
  • 1篇蔡志诚
  • 1篇陈益源
  • 1篇黄育聪
  • 1篇谢国兴

传媒

  • 8篇世界华文文学...
  • 7篇福建论坛(人...
  • 6篇东南学术
  • 6篇华文文学
  • 5篇文学评论
  • 5篇台湾研究集刊
  • 5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台湾研究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闽台文化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漳州职业大学...
  • 1篇福建艺术
  • 1篇复印报刊资料...
  • 1篇诗探索
  • 1篇学术评论
  • 1篇第二届闽南文...
  • 1篇纪念抗日战争...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8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杨逵日据时期的文学书写被引量:2
2005年
杨逵是日据时期台湾抵抗殖民统治的典范作家。庶民身份认同构成了杨逵情感结构和价值倾向的基石,也是理解他的左翼思想和文学精神的一把钥匙。日据时期杨逢的创作,多含有庶民记忆解构与颠覆日本殖民叙事的意味。杨逵小说文本中的左翼思想,带有整合阶级意识与民族抗争意识的特征;对于民族危难境况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乌托邦追寻,作者给予了深切同情,也进行了痛苦的质疑。
朱立立刘登翰
关键词:现代文学情感结构自我认同文学创作
《世界华文文学解读》序被引量:1
2006年
刘登翰
关键词:华文文学研究文学解读学科建设初创时期
走向学术语境──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二十年被引量:8
2000年
20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前10年处于资料积累、初步分析且包含较多政治意味的阶段。近10年除了研究层面的扩展、研究成果的剧增、研究布局和人员构成的调整外,更重要的发展表现于内在的研究品格、基本理论和学术规范的建立上,研究从政治本位向学术本位转移,而整合性研究和开放性视野,是新提出的最为重要的研究观念。
刘登翰
关键词: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
分流与整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被引量:13
2001年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局部地区的分割和疏离,使共同的文学传统在这些地区出现分流,形成特殊的文学形态──台湾、香港、澳门文学。研究、分析母体文学与分流文学之间的异同,旨在走向新的整合,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和架构。
刘登翰
关键词:文学形态澳门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传统疏离
传统本位的现代变奏——兼论金门历史文化对李锡奇现代绘画的影响
2002年
李锡奇的现代绘画艺术有两个重要出发点 :一是来自民间和传统的民族因素的潜在影响 ;一是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的显在吸引。由金门的乡土出发而交错在中国历史沧桑中的文化感悟 ,构成了李锡奇毕生绘画的宏大背景。而在台湾开放的艺术氛围中成长的历程又提供给了李锡奇对现代艺术的多元选择的可能。从最初的《失落的阿房宫》、《落寞的秦淮河》 ,经过“月之祭”系列 ,到以传统书法为素材的“顿悟”系列、“大书法”系列和被称为“后本位”漆画系列 ,李锡奇一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自己归属于民族本位的艺术独创性。越来越专注于来自民间和传统的形而下的艺术语言 ,和越来越强烈感悟到的形而上的现代精神 ,构成了李锡奇的现代画艺术的重要特征。
刘登翰
关键词:历史文化历史传统民族文化
大陆台湾文学研究十年被引量:6
1989年
文学研究的新热点如果从《当代》1979年第一期首次发表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算起,大陆对台湾文学的介绍和研究,迄今已经十年.在这十年里,随着一阵又一阵港台文学热的浪潮涌过,对台湾文学进行学术本位的严肃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尤其进入1989年以来,已经举行的和拟议中即将举行的各种有关现当代文学的学术研讨会,一个普遍的趋向是,把当代中国文学(不仅是大陆文学,还包括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等)放在世界文化的大格局和中国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上来进行整体的考察.
刘登翰
关键词:台湾文学研究当代中国文学文学现象大陆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化
序朱立立《台湾知识人的精神私史》
2003年
刘登翰
关键词:小说序言现代主义
论《过番歌》的版本、流传及文化意蕴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围绕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区中的长篇方言说唱诗《过番歌》的不同版本 ,讨论其产生的背景、传播的情况及异本之间的关系 ,对《过番歌》
刘登翰
关键词:文化意蕴
论香港文学的发展道路被引量:8
1997年
香港文学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即以岭南文化为主要形态的中华母体文化与港英当局统治引入的西方文化冲撞、交融的格局。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存在着复杂的分合关系,即内地新文学的发展轨迹与香港文学自身的发展道路的前期重合与后期分途(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国际冷战格局的结束,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一国两制的构想回归祖国的前景,使香港文学得以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逐渐确立自己的价值,即以开放的现代的国际性都市生活为基础的现代都市文学。这使香港文学在整个当代中国文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
刘登翰
关键词:香港文学香港作家性文学地文学香港社会都市文化
星宇苍桑的那轮古月——古月诗集《浮生》序
2008年
  古月将她四十多年来的诗作,选了九十余首,编为一集,题名<浮生>.我接到她越海带来的诗稿,乍一看,不禁慨然.我与古月认识缘于她的先生、台湾现代画家李锡奇,迄今十七、八年.虽不能说时常过从,却每年总要见上几面,或在福州,或在台北,相聚虽疏,却相处极熟.在我印象里,古月一直是用一双善良而天真的眼睛张望世界和善待朋友,突然读到"浮生"这样的书名,不免要心生感慨:连古月这样的清纯"女生"都有了人世的沧桑了.……
刘登翰
关键词:诗集生命诗人诗歌抒情形象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