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楠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田氮去向和气态损失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0年
- 该文研究氮肥对冬小麦田肥料氮素去向和气态损失的影响。通过布置田间微区试验,采用15N微区示踪技术和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密闭式静态箱法田间原位监测冬小麦氮肥的去向和气态损失。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和地上部吸氮量增加,但当施氮量高于150 kg/hm2时,产量出现降低的趋势,地上部吸氮比例也以土壤氮为主转变为肥料氮为主。4个施氮处理N75、N150、N225和N300的0-100 cm的土壤氮残留分别为32.6,26.8,34.7,40.6 kg/hm2。冬小麦田间土壤氨挥发排放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排放量在6.03~13.26kg/hm2之间,占施N量的5.4%~11.4%。N2O排放造成的氮素损失比例为0.08%~0.28%,苗期是冬小麦季N2O排放的主要时期。化肥氮在冬小麦当季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及损失量分别为37.2%~50.2%,26.7%~40.6%,17.4%~22.2%,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本试验条件下,150 kg/hm2是适宜的氮肥用量,产量最高,土壤氮残留最低,气态损失占肥料氮总损失的比例高于75 kg/h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控制氮肥用量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一项关键措施。
- 吉艳芝巨晓棠刘新宇张丽娟李鑫刘楠
-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残留
- 河北山前平原高产田冬小麦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10年
- 以河北山前平原现有高产田和周边常规农田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土壤酶及微生物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高产田土壤生物学性状良好,高产田0-40 cm土层内: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磷在冬小麦生长旺盛期显著高于常规农田(P<0.05)。高产田蔗糖酶活性在扬花期达到最大,为5.49 mg/g,磷酸酶活性在拔节期最大,为30.63 mg/g,微生物量磷最大值出现在收获期,为109.2 mg/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总体高于常规农田;脲酶活性则低于常规农田。土壤呼吸商最大值出现在常规农田收获期,为0.3,高产田土壤微生物对秸秆的利用情况也优于常规农田。
- 刘楠张丽娟刘文菊叶灵李小磊
-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油松、山丁子、蒙古栎大苗整形修剪技术研究
- 本文以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新丰林场和山湾子林场的油松、蒙古栎、山丁子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造型修剪技术。旨在得出比较合理的数据,找出规律,为今后木兰林管局制定科学合理的树木大苗整形修剪操作规程提供帮助。同时可以充分发...
- 刘楠
- 关键词:林场管理整形修剪技术
- 河北山前平原小麦—玉米高产粮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 近年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在保障高产田持续高产和改造中低产田的过程中,农业工作者发现,在长期集约生产的条件下,农田土壤存在着潜在的土壤健康风险。因此,以土壤微生物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现有高产粮田及改良中...
- 刘楠
-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高产田土壤健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菌剂与2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 2011年
-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和微生物菌剂施用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笔者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旋耕和深耕方式以及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脲酶活性在拔节期明显降低,施入拔节肥后其活性逐渐增强,孕穗期达到高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生育期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拔节期达到最低,施入拔节氮肥后其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小麦收获期土壤根区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区。旋耕和深耕没有明显影响土壤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而旋耕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施用微生物菌剂对3种土壤酶活性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 李小磊刘文菊赵全利耿丽平张丽娟刘楠乔斌
- 关键词:小麦生育期微生物菌剂耕作方式土壤酶活性秸秆还田
- 高产田夏玉米季土壤中酶及微生物特性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0年
- 以河北山前平原现有高产田为研究对象,以周边常规农田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夏玉米生长季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农田上层(0~20 cm)土壤酶活性较强,且高产田土壤酶活性整体显示出高于常规农田;在不同的土层中,各土壤酶的活性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玉米生长旺盛阶段活性较高,其中高产田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农田(P<0.05)。对于常规农田,玉米十叶期追施尿素有效提高了微生物活性,这有利于作物生长旺盛期的发育及还田秸秆腐解;高产田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在生育期内整体上高于常规农田,且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磷显著高于常规农田(P<0.05)。
- 刘楠张丽娟刘文菊叶灵李小磊
-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高产田养分平衡及其环境风险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选择连续四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的高产田为研究对象,并以当地常规农田为对照,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高产轮作体系中养分平衡及环境风险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田和常规农田的氮、磷、钾素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都有盈余,分别盈余130和202、122和162、315和119kg·hm-2。高产田氮素和磷素的盈余量小于常规农田,钾素盈余量高于常规农田。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各生育期,高产田0~100cm土体硝态氮均存在大量累积,小麦季大于玉米季,高产田大于常规农田,存在较高的淋溶风险。土壤电导率均小于土壤盐渍化的临界值,尚未出现土壤盐渍化的现象。
- 叶灵张丽娟刘文菊刘树庆刘楠
- 关键词:高产田养分平衡土壤硝态氮
- 华北平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0年
- 针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的传统灌溉施肥带来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采集定州保护地蔬菜、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研究了不同农田利用类型、保护地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类型的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对地下水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土壤剖面0-400cm范围保护地蔬菜的硝态氮累积量明显高于农田,0-100cm,100-200cm,200-300cm,300-400cm平均为815.0,293.6,394.9,313.4kg/hm2,分别为农田的12.3,3.8,4.6,5.1倍。保护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0-60cm表现明显,0-100cm和100-200cm老龄棚(>12a)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15.0,293.6kg/hm2,高于低龄棚(<8a)216.2,11.4kg/hm2。大棚黄瓜的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大于番茄,在根区外深层剖面出现多个明显的累积峰。保护地灌溉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灌溉水及手压井饮用水NO3-N含量分别为9.6,7.4,10.5mg/L,超标率(>10mg/L)分别为38%,16%,46%,该区域浅层饮用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污染。
- 叶灵巨晓棠刘楠张丽娟袁丽金刘文菊刘树庆
-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累积地下水污染
-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作物养分吸收动态和土壤硝态氮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再高产、水肥高效、环境友好集成方案的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达到11 032 kg/hm2和20 628 kg/hm2;对作物养分吸收和积累促进效果明显,氮磷钾在花后表现出较高的积累,成熟期作物氮磷钾养分累积比模式A分别高出39、36、42 kg/hm2,植株氮、磷、钾的养分吸收率比模式A分别高出13.6、12.2、7.5百分点;该模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在关键生育期3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其他2种优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粮食高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了高产与环境二者兼顾。
- 韩鹏辉刘楠高宁大张丽娟刘文菊
- 关键词:高产高效养分积累硝态氮
-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04
- 2010年
- 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N 150 kg/hm2的施肥量已达到较高产量,再增加氮肥用量小麦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有所增加,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持续下降,而生理利用率则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低施氮条件下,小麦主要吸收土壤氮的比例高于化肥氮;在高施氮条件下,小麦吸收土壤氮的比例下降。冬小麦收获后,仍有26.7%4~0.6%的氮肥残留在0—100 cm土层中,17.4%2~4.8%的氮肥损失。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氮肥主要分布在表土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土壤根区硝态氮也由播前消耗转为在播前的基础上累加,两个小麦品种表现为相同的趋势。
- 刘新宇巨晓棠张丽娟李鑫袁丽金刘楠
-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