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庆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粘膜免疫
  • 6篇免疫
  • 5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肠道
  • 3篇粘膜
  • 3篇粘膜免疫应答
  • 3篇伤寒
  • 3篇伤寒杆菌
  • 3篇上皮内淋巴细...
  • 3篇免疫应答
  • 3篇抗原
  • 3篇抗原诱导
  • 3篇肠道粘膜
  • 2篇多糖
  • 2篇人参
  • 2篇人参多糖
  • 2篇肿瘤
  • 2篇小鼠

机构

  • 12篇齐齐哈尔医学...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2篇刘文庆
  • 5篇张湛波
  • 5篇谢遵江
  • 5篇贺业春
  • 3篇方传龙
  • 3篇刘颖
  • 2篇刘富
  • 2篇沈雷
  • 2篇张晓明
  • 1篇张春晶
  • 1篇朱兰芹
  • 1篇姚丽杰
  • 1篇姚立杰
  • 1篇宁文虎
  • 1篇魏振华
  • 1篇刘一弘
  • 1篇金融冰
  • 1篇高音
  • 1篇赵英

传媒

  • 6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Peyer’spatches ,PP)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 ,观察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PP和淋巴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光镜下可见灌服伤寒杆菌后PP和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增多 (P <0 .0 1,P <0 .0 1) ,生发中心增生活跃。电镜下生发中心和旁小结区可见许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群和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群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周围的淋巴细胞多为CD4 和CD8细胞 ,以CD4 细胞为多。结论 伤寒杆菌可诱导小鼠回肠集合淋巴小结的免疫应答 。
谢遵江刘文庆方传龙刘颖张湛波贺业春
关键词:伤寒杆菌淋巴细胞粘膜免疫
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3
1997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EL)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以探讨IEL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灌服伤寒杆菌后回肠及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肠上皮内含B和T两种淋巴细胞,以B淋巴细胞为主;电镜下可见上皮内淋巴细胞主要由小和中等淋巴细胞组成,且后者有两种形态。一种细胞器较少,与上皮微绒毛之间有紧密接触。另一种细胞器丰富,内质网呈扩张状态。同时观察到IEL有的位于上皮细胞内,有的位于相邻的上皮细胞间隙内。本研究提示,小肠上皮不仅为粘膜免疫效应部位,而且也是免疫诱导部位。提示伤寒杆菌能诱导淋巴细胞向小肠上皮和圆顶区上皮迁移,且圆顶区上皮比小肠上皮更易接受抗原刺激。
谢遵江刘文庆贺业春张湛波张湛波
关键词:上皮内淋巴细胞电镜肠道粘膜免疫
“五环紧扣”是解剖教学模式改革中实施大、小课讲授结构评分制考核的关键被引量:1
2001年
刘文庆刘富金融冰姚立杰高音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
伤寒杆菌和柯萨奇病毒诱导小鼠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建立适用于实验的免疫鼠模型 ,并确定建立免疫鼠模型的最佳剂量和时相。方法 用免疫血清学测定和光镜及电镜方法研究经口伤寒杆菌 (salmonellatyphi,ST)和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CV)诱导的小鼠肠道粘膜免疫应答。结果 ST和CV均可引起肠道粘膜免疫应答。ST经口灌注造模较为适宜的剂量为 10 3 个菌 /ml,CV的剂量为 10 -12 单位 /ml,两者第 2次灌注后 7天为最佳时相。此时小鼠回肠和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集合淋巴小结明显增大 ,淋巴细胞增殖活跃 ,且未发生病理改变。结论 ST和CV是研究肠道粘膜免疫建立免疫鼠模型较理想的实验工具。
谢遵江刘文庆方传龙贺业春张湛波
关键词:伤寒杆菌粘膜免疫肠道粘膜
腓骨上端测量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主要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测量100例(左侧50例,右侧 50例)干燥完整成人排骨的用E骨头和腓骨颈的矢状经和冠状径、周长、排骨头和腓骨颈之间的夹角。结果用腓骨头矢状径、冠状径和周长分别为 1. 92± 0 31 cm、 1. 99± 0 30 cm、 7 57± 107 cm,腓骨颈矢状径、冠状径和周长分别为136±024cm、128±0.28cm、4.12±029cm,腓骨头和腓骨颈之间的夹角为 163± 6.8°。结论腓总神经在腓管内与腓骨上端骨膜紧密相贴,因此腓骨上端异常可能导致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沈雷宁文虎刘富张晓明刘文庆
关键词:腓骨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经日抗原诱导的肠道粘膜免疫反应——集合淋巴小结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1998年
为探讨粘膜免疫反应的诱导因素,本文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了30只BALB/c小鼠经口柯萨奇病毒诱导下集合淋巴小结(Peyer’s Patch PP)中淋巴细胞的类型、超微结构和迁移特点.结果:光镜下PP明显增大,圆顶区(dome区)上皮内淋巴细胞(dome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dIEL)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多(P<0.01),而dIEL在分布位置上无显著差异(P>0.05).电镜下胚中心及旁滤泡区细胞增生活跃,出现大量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丛.在dome区上皮内发现近绒毛顶的淋巴细胞与下方的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有紧密接触.dome区M细胞下方的囊袋内淋巴细胞成群.同时dome区还可见大量内质网丰富淋巴细胞.PP的输出淋巴管和高内皮静脉内充满淋巴细胞,并见有的淋巴细胞正在穿越高内皮,有的正在穿越基膜.结果提示:PP以其抗原传递活跃、淋巴细胞增殖、迁移活跃诱导了经口柯奇病毒产生的粘膜免疫反应,PP的dome区同时发挥了效应功能.
刘文庆姚丽杰朱兰芹
关键词:淋巴细胞粘膜免疫
左侧睾丸动脉变异1例
1993年
某男尸,约35岁,标本显示腹后壁腹膜后隙。解剖肾蒂时发现左侧睾丸动脉起始及近段变异:左睾丸动脉与到达左肾上腺的动脉小支共同以一短干起始于左肾动脉与主动脉腹部交界处的上角,起始后的短干与左肾动脉约呈45°。此动脉自短干起始后在左肾静脉末端上后面斜向左上方并穿过主动脉肾神经节向下形成了一纤维环,行至距左肾静脉上缘8mm处斜向左下方,逐渐下行至左肾静脉的前面距肾门11mm处下行。
刘文庆刘一弘郭连君姜恒国
关键词:睾丸动脉左肾动脉腹膜后隙肾蒂肾门
经口抗原诱导的肠道粘膜免疫反应——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
1998年
为探讨肠道粘膜免疫反应的特征,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了30只BALB/c小鼠经口柯萨奇病毒诱导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的类型,超微结构和配布特点。结果显示:实验组iIE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以核区及核上区的iIEL增加明显(P〈0.001,P〈0.01)。电镜下iIEL可大致有两种,一种含或不含胞浆颗粒,与凋亡或坏死靶细胞接触紧密,与细胞毒效应有关。
刘文庆魏振华
关键词:小肠上皮粘膜免疫
人参多糖及IL-2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体内的抑制效应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依赖人参多糖及IL 2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 ,TIL)在体内抗肿瘤作用。 方法 建立B1 6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 ,将 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 4组 ,1组瘤体周围皮下注射IL 2 ,2组注射IL 2和人参多糖 ,3组注射人参多糖 ,4组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通过测量瘤重、瘤体积和抑瘤率观察其抗肿瘤作用。同时取瘤周部位皮肤组织 ,光镜和电镜观察TIL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结果 人参多糖与IL 2联合体内应用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组瘤周区可见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 ,其中以 2组为多 ,且可见TIL细胞与肿瘤细胞有膜接触。 结论 人参多糖与IL 2联合体内应用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对照组 。
谢遵江刘文庆贺业春刘颖张湛波
关键词:IL-2小鼠人参多糖B16黑色素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人体解剖学作业在结构评分制考核模式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0年
刘文庆张春晶郑晖沈雷张晓明
关键词:医学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