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军

作品数:71 被引量:1,160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2篇老年
  • 26篇老年人
  • 22篇卒中
  • 16篇患病
  • 15篇抑郁
  • 12篇血管
  • 12篇患病率
  • 11篇血压
  • 10篇中老年
  • 10篇高血压
  • 9篇中老年人
  • 9篇缺血
  • 9篇脑血
  • 9篇脑血管
  • 9篇脑卒中
  • 8篇卒中后
  • 7篇血性
  • 7篇抑郁症
  • 6篇原发性
  • 6篇卒中患者

机构

  • 71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市社区卫...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神经外...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普仁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国家人类基因...
  • 2篇北京老年医院
  • 2篇北京市宣武区...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博爱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1篇刘宏军
  • 56篇方向华
  • 49篇汤哲
  • 41篇吴晓光
  • 29篇孙菲
  • 25篇关绍晨
  • 22篇刁丽君
  • 22篇陈彪
  • 14篇张新卿
  • 8篇孟琛
  • 8篇吉训明
  • 8篇刁丽军
  • 7篇王淳秀
  • 7篇秦晓明
  • 6篇李淑婷
  • 6篇顾乡
  • 6篇侯城北
  • 6篇张仲迎
  • 6篇张红梅
  • 5篇江滨

传媒

  • 8篇中国脑血管病...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世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55岁以上人群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病率和残疾率情况及变动趋势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评价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和脑卒中后残疾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92年(3 257人)和2000年(2 838人)采用同样方法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县,在所抽取的区/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992年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分别是7.2%、7.9%和8.0%,到2000年分别提高到12.2%、12.7%和13.7%。1992年调查显示城市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农村(8.0%vs4.8%),2000年城乡差异消失。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者残疾率分别是30.8%和31.2%,残疾率随年龄而增加,80岁组残疾率高达57.3%。以北京市同期人口数推算脑卒中患病人数:1992年约97 000人,2000年约228 000人。推算脑卒中残疾人数:1992年约29 915人,2000年约71 261人。结论从1992年到2000年北京市5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大幅度增长,尽管在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处于稳定水平,但是由于脑卒中患者人数急剧增加使残疾人数激增。
方向华汤哲项曼君Zachary Z陈彪吴晓光刘宏军刁丽君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患病率残疾人年龄因素
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抑郁症状发病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躯体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中抽取有效样本2506人,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采用综合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4年累积发病率是10.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文盲组、小学组和初中以上文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0.5%和5.1%;χ^2=26.587,P=0.000);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的老年人(15.4%、6.1%;χ^2=31.163,P=0.000)。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健康自评为良好、一般和差的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3%、13.2%和38.0%;χ^2=23.385,P=0.00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9.3%、9.6%;χ^2=11.947,P:0.00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37.5%、10.1%;2=15.930,P=0.000;操作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17.5%、9.6%;χ^2=9.5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健康自评和ADL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农村、健康自评差以及ADL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风险增高。
孙菲汤哲刘富荣刁丽军刘宏军吴晓光关绍晨
关键词:抑郁症状躯体健康老年人
2866例老年社区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对老年人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北京市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于1993年开始基线调查,随访调查11年,观察不同血压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及全因死亡情况。结果(1)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1.7%,其中ISH占27.8%。老年人的收缩压(SBP)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2)随访11年显示高血压组老年人总死亡率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老年ISH总体死亡率为55.2%,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46.2%)。ISH的死亡风险是正常者的1.4倍,如合并舒张压增高,则死亡风险是正常者的1.6倍,同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SBP在120~139mmHg(1mmHg=0.133kPa)水平的死亡率最低,140mmHg以上随着SBP水平升高,死亡率增加。结论SBP是影响老年人总死亡和脑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SH是影响老年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李静汤哲关绍晨方向华吴晓光刘宏军刁丽君孙菲
关键词: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
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被引量:125
2004年
目的 :分析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 2 0 0 0年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的 5 5岁以上初老年和老年人的样本 2 660例 ,采用自评量表CES -D评定抑郁症状的有无 ,并和人口学因素 (年龄、性别、地区 )、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抑郁症状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分层分析显示 ,女性 (17 4% )和农村老年人 (2 0 9% )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高于男性 (9 6% ,χ2 =3 4 6,P <0 0 1)和城市居民 (7 4% ,χ2 =10 2 5 ,P <0 0 1)。抑郁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 (ADL) (χ2 =96,P <0 0 1)、慢性病患病情况 (χ2 =3 9,P <0 0 1)密切相关。结论 :女性、居住于山区。
刘宏军孟琛汤哲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状患病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检出率教育水平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复发和死亡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复发及死亡的关系。方法于2003.1-2006.12期间对北京五家二级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登记和基线调查。随后进行随访,记录CVD事件发病情况,随...
刘宏军方向华穆丽媛张新卿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震颤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分段、整群、随机、等距的抽样原则,2000年在北京城区、近郊平原、远郊山区调查了2835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采用筛查和临床诊断两步法确诊患者。结果发现ET患者135例,55岁以上中老年人城市、近郊平原、山区的ET患病率(标化)分别为4·3%、2·9%、2·3%,北京市的患病率为3·3%。男性患病率(6·0%)高于女性(3·6%);随年龄增加,ET的患病率增加;ET与吸烟、饮酒、喝茶、职业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居住地、性别、年龄有相关性。结论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ET的患病率为3·3%(标化),ET患病率与年龄、地区及性别有关。
孙虹陈彪孙菲张新卿汤哲刘宏军吴晓光方向华
关键词:流行病学患病率性别因素老年
健康自评与老年人健康
健康自评是对中老年人健康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国外研究表明人群健康自评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关于健康自评与老年人健康的研究不多,为评价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健康自评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于1992年对北京市城市和农...
方向华汤哲孟琛刘向红吴晓光刘宏军刁丽君陈彪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健康自评就医情况慢性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
文献传递
老年人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
2006年
目的:在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基线人群基础上,对抽样筛查确诊的中老年人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2000-07/09以社区为基础调查了北京市55岁以上2835名中老年人群,通过原发性震颤的筛查和诊断,最终共确诊原发性震颤患者135例,其中男83例,女52例;年龄55~101岁,平均(75.8±7.9)岁。55~64岁年龄段男7例,女2例;65~74岁年龄段男31例,女14例,≥75岁年龄段男45例,女36例。对调查发现的135例原发性震颤患者进行病史收集、体格检查、震颤评分和功能评价,进而分析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结果:135例原发性震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震颤部位以上肢(100%)、头部震颤(20%)为主。②女性震颤总分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7.2±3.4,6.5±2.5,P=0.150);男性和女性肢体震颤总分差异也不明显(6.3±2.4,6.0±2.2,P=0.421)。女性头部震颤几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6.9%,P>0.05)。③头部震颤组肢体震颤总分与无头部震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6±4.1,6.0±1.6,P=0.506)。④阳性家族史报告仅占3%,有69.6%的患者曾意识到震颤的存在,大部分患者(90.4%)均于50岁以后起病。⑤按照有无病史将原发性震颤患者分为两组,发现有病史组头部受累几率明显高于无病史组(25.5%,7.3%,P=0.015),而震颤总分和肢体震颤总分差异均不明显(6.8±2.7,6.5±3.1;6.1±2.1,6.2±2.7,P>0.05)。结论:①上肢与头部是原发性震颤患者的主要震颤部位,震颤程度与特点无明显性别差异。②是否合并头部震颤不影响肢体震颤程度。③大部分原发性震颤患者于50岁之后发病。④头部震颤与否是影响震颤病史汇报的主要因素。
孙虹陈彪孙菲孟琛汤哲刘宏军张新卿方向华吴晓光
关键词:震颤性别因素流行病学
北京市社区居民老年期痴呆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乡居民老年期痴呆发病率,探讨其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方法 1997年采用按类分层、分阶段随机抽取区(县)街道(乡)居委会(自然村),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获得研究样本.分两阶段进行基线痴呆患病率调查,第1阶段完成问卷调查及筛查量表(MMSE)等测试,第2阶段由神经内科医师对MMSE得分低于界值和部分正常的老年人进行病史搜集、临床查体和神经心理测验等,最后根据DSM-Ⅲ-R和NINCDS-ADRDA诊断标准完成痴呆临床诊断.按照同样的方法在2000年和2004年对研究样本进行随访,总计追踪7.25年.结果 基线调查有效样本2788例,筛查出痴呆171例.截至随访期末,累积诊断新发痴呆180例,经年龄标化的年发病率(以下均为标化率)为0.84/100人年,其中男性为0.64/100人年,女性为1.01/100人年.老年性痴呆(AD)的年发病率为0.41/100人年,其中男性为0.23/100人年,女性为0.59/100人年;血管性痴呆(VaD)年发病率为0.35/100人年,其中男性为0.39/100人年,女性为0.32/100人年.痴呆的年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随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文肓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男性、文盲、卒中和血压(收缩压)高是Va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社区居民老年期痴呆年发病率略高于国内其他研究.高龄、文盲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男性、文肓、卒中和血压(收缩压)高是VaD发病的危险因素.
吴晓光汤哲方向华关绍晨刘宏军刁丽君孙菲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队列研究
吸烟、饮酒对中老年原发性震颤发病的纵向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对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发病的影响。方法研究人群为北京老龄纵向研究队列,该队列为1992年在北京市3个社区随即抽取的3257名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2000年随访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筛查和临床诊断两步法确诊患者。采用回顾性前瞻设计的方法,分析1992年确认未患病研究对象当时的吸烟、饮酒等暴露情况在2000年随访时诊断为ET患者的相关关系。结果2000年共诊断出1992年调查时无症状的86例新发ET患者。吸烟人群在ET和非ET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4.9%、33.3%,不同吸烟情况人群在两组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Х^2=0.412,P=0.814)。饮酒人群在ET和非ET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6.3%、24.8%,无统计学差异(Х^2=2.675,P=0.102)。男性ET饮酒比例为23.6%,明显低于对照组(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860,P=0.049,OR=0.50,95%CI:0.23~1.06)。结论吸烟对ET发病没有显著性影响,饮酒对男性ET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孙虹陈彪孙菲张新卿汤哲刘宏军方向华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吸烟饮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