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以良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电子结构
  • 5篇子结构
  • 3篇第一性原理
  • 3篇团簇
  • 3篇相互作用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3篇N
  • 2篇第一性原理研...
  • 2篇原子
  • 2篇吸波
  • 2篇吸波性能
  • 2篇相互作用能
  • 2篇离子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吸附
  • 2篇掺杂
  • 1篇大学物理

机构

  • 12篇西南民族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宜宾学院

作者

  • 15篇刘以良
  • 5篇蒋刚
  • 5篇滑亚文
  • 3篇徐明
  • 2篇姜明
  • 2篇肖培
  • 2篇杨缤维
  • 2篇蒋志新
  • 1篇陈军
  • 1篇张丽
  • 1篇张莉
  • 1篇黄勤珍
  • 1篇虞游
  • 1篇周必成
  • 1篇孔凡杰
  • 1篇万明杰
  • 1篇袁欢
  • 1篇韦建军
  • 1篇姚永毅
  • 1篇段婕

传媒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质子衍射的束缚态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虽然量子力学的正统理论基本都得到了实验的证实,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有一些理论令科学家感到困惑,认为它们是"来自北方的迷雾".费曼提出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家进而对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理论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根据量子力学束缚态理论,提出质子经过双原子核之间时,波函数的空间分布必然是量子化的,我们称之为瞄准距离的量子化,结合经典力学理论,质子衍射图样也势必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刘以良滑亚文孙翼飞
关键词:定态薛定谔方程单缝衍射
金刚石延(111)面生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碳原子在镍(111)表面吸附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吸附能以及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DOS)分布,分析了吸附在镍(111)面的碳原子和金刚石(111)面的碳原子的分波态密度(PDOS),结果表明吸附在镍表面的碳原子具有与金刚石表面碳原子相类似的电子结构特点,即两者都存在孤对的和成键的sp3杂化电子,进而发现吸附在镍表面的碳原子极易与金刚石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类金刚石几何结构.
刘以良孔凡杰杨缤维蒋刚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化学吸附电子结构
退火温度和涂膜层数对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微结构及光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ZnO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涂膜层数对ZnO薄膜结晶性和光学特性的影响。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退火温度的升高使得薄膜致密性和均匀性均得到改善。旋涂10层以上的薄膜其表面形貌明显要好于旋涂5层的薄膜样品,但旋涂10层和20层的薄膜其形貌和微结构差异并不显著。XRD图谱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纤锌矿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各衍射峰强度增大,晶粒尺寸变大。光致发光(PL)测量显示,退火温度越高,涂膜层数越少,其PL谱发光强度越强。紫外-可见透过谱发现,涂膜层数越少,透射率越高;而提高退火温度也有助于改善薄膜透射率。结合已得到的微结构信息,对观察到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合理解释,综合认为旋涂10层并在600℃退火是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的最佳生长条件。
袁欢徐明黄勤珍刘以良张丽
关键词:ZNO薄膜溶胶-凝胶透射率
Bi_2Se_3、Bi_2Te_3和Sb_2Te_3的声子和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在未考虑和考虑自旋-轨道耦合(SOC)的情况下分别优化拓扑绝缘体Bi2Se3、Bi2Te3和Sb2Te3的结构,计算它们的声子谱及热力学性质.基于广义梯度交换相关泛函及SOC效应,计算得到三种物质的声子频率比不考虑SOC时更吻合实验数据.最后计算出三种物质的赫尔姆赫兹自由能F,内能E,等体热容CV和熵S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周彤段婕张莉刘以良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声子谱热力学性质自旋-轨道耦合
钴离子对碳团簇材料微波电磁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丙烯腈中C≡N优良配位性与钴离子反应形成均相的聚丙烯腈/钴(PAN/Co)的络合物溶液;再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该溶液的自由基聚合,生成含Co的PAN复合物;接着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该复合物电纺成极细的纤维布;最后将纤维布进行预氧化和碳化处理,得到含钴的碳团簇复合材料.利用SEM和XPS研究了材料的微观形貌和表面元素组成.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了该碳团簇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并与常规碳团簇材料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o离子对碳团簇材料的微波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
蒋志新刘以良蒋刚姚永毅
关键词:电磁参数吸波性能
H2分子在Al17q(q=-3~+3)表面吸附的电荷效应
2019年
Al17团簇具有明显的曲率变化,其几何结构与宏观金属尖端类似.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H2分子与Alq17(q=-3^+3)团簇离子的相互作用,分析电荷效应对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荷布居的影响.通过对(Al17H2)q(q=-3^+3)吸附体系的吸附结构、吸附能、振动频率和Mulliken布居的计算与分析,发现H2分子在Alq17(q=-3^-1)阴离子吸附体系上倾向于垂直吸附在曲率较大的尖端位置,并且为顶位吸附,这与宏观的尖端效应类似,但在中性和阳离子吸附体系上,随着电子数的减少,H2分子倾向于平行吸附在曲率相对较小的位置,且主要为桥位和穴位吸附.究其原因,认为阴离子吸附体系中库仑排斥占主导地位,而阳离子吸附体系中电子轨道重叠占据主导作用.吸附稳定性和电荷分布方面,研究发现H2分子在Al3-17表面具有最大的吸附能,在Al2+17表面具有最小的吸附能.电荷主要被Al团簇基底占据,并且除Al17H2以及(Al17H2)3+外,其他吸附体系中2个H原子都携带了电性相反的电荷,靠近阴离子基底的H原子携带正电荷,而靠近阳离子基底的H原子倾向于携带负电荷.
滑亚文刘以良周桓毅徐明
关键词:H电子结构
SeH+离子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和跃迁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内收敛多组态相互作用及Davidson修正方法精确地计算了SeH+离子能量最低的3个离解极限对应的12个L-S态的势能曲线.计算中考虑了芯-价电子关联、标量相对论修正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在30000-40000 cm^–1处W态的曲线存在许多避免交叉,导致a2, b0+, A12, A21, A30–, A40+和c1态变为了双势阱.通过求解径向薛定谔方程得到了12个L-S态和9个Ω态的光谱常数.基于势能曲线和跃迁偶极矩,预测出了A^3Π■X^3Σ^↔和A21■X10^+跃迁的弗兰克-康登因子、辐射速率和辐射寿命.首次系统地报道了SeH+离子的光谱与跃迁性质.
滑亚文刘以良万明杰
关键词:光谱常数
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得聚丙烯腈(PAN)基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利用SEM和XRD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和碳团簇材料分别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进行了吸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带宽要优于以碳团簇材料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兼具电和磁损耗的能力。
周必成蒋刚蒋志新韦建军刘以良
关键词:吸波性能
δ-Pu态密度的动力学平均场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局域密度近似结合动力学平均场理论研究了δ-Pu的态密度.借助赫伯德模型下的多体哈密顿量,并使用赫伯德I方法进行杂质求解.计算结果很好的呈现出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低赫伯德带以及高赫伯德带,并可以呈现出费米能级处的准粒子Kondo共振峰.
刘以良肖培
关键词:态密度
金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的结构理论研究
2015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单个金原子填充于单壁碳纳米管(n,0)SWCNT(n=5–10)中的几何结构以及Au原子与不同横截面积的SWCNT的相互作用能.结果发现,在直径较小的(n,0)SWCNT(n=5–13)中,Au原子被束缚于纳米管的中心线上,随着横截面积的增加(n=11–13),Au原子将偏离纳米管的中心线.另外,随着纳米管横截面积的增加,Au原子与SWCNT的相互作用能随之增加,Au原子与(9,0)SWCNT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强,然后随着SWCNT横截面积的进一步增加,曲率变小,Au与SWCNT的相互作用也随之变弱.结果表明(9,0)SWCNT可以被用作连续填充的对象构建SWCNT/一维线性单原子金属链纳米复合材料.
刘以良滑亚文姜明徐明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相互作用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