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瞿明
- 作品数:75 被引量:306H指数:9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HLA-B27表达比较
- 2004年
- 目的通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HLA—B2 7的表达 ,对比分析 ,寻求一种经济实用的HLA—B2 7检测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以SSC—FSC特性选定淋巴细胞和CD3+确定T淋巴细胞测定HLA -B2 7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差异。结果两者表达百分率无本质性差异。结论用单色HLA -B2 7荧光抗体处理样本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LA -B2 7的表达结果完全能满足临床需要。
- 凡瞿明张国元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抗核抗体(ANA)的异同。方法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40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CMIA法检测ANA。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者采用欧蒙印迹法复查抗核抗体谱。结果IIFA法与CMIA法检测240例ANA阳性率分剐为90.83%和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77.92%;在53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中,41例IIFA(+)CMIA(-)患者抗核抗体谱阳性率仅为14.63%;而12例IIFA(-)CMIA(+)患者抗核抗体谱阳性率高达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FA不同荧光核型中,“其他型”在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方面低于颗粒型、胞浆型、均质型核型(P〈0.05)。结论CMIA法检测总ANA的敏感度低于IIFA法,而CMIA法的特异度优于IIFA法,因此将IIFA法作为ANA的筛查方法,再结合CMIA法检测,可在获得荧光核型信息观察抗体滴度的同时,进一步对ANA进行定量。而且应用两种不同方法学原理的实验互相佐证,还可以战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 汪光蓉蔡艳娟王强凡瞿明毛明杜琴张国元
- 关键词:抗核抗体化学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 抗CCP等4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AKA)及相关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ANA(抗核抗体 ) ;类风湿因子 (RF)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共检测 134例 ,其中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 6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2 5例、骨关节炎 (OA)患者 9例、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 8例和正常对照 30例。结果 6 2例RA患者中抗CCP、AKA、ANA和RF的阳性率分别是 4 8.4 % (30 / 6 2 )、38.7% (2 4 / 6 2 )、5 3.2 %(33/ 6 2 )和 5 9.7% (37/ 6 2 ) ;2 5例SLE患者的阳性率是 4 .0 % (1/ 2 5 )、4 .0 % (1/ 2 5 )、88.0 % (2 2 / 2 5 )和 32 .0 % (8/ 2 5 ) ;9例OA患者无一例阳性 ;8例AS中ANA阳性率为 12 .5 % (1/ 8) ;30例正常对照中有一例RF阳性 ,其阳性率为 3.3% (1/ 30 )。结论抗CCP抗体和AKA抗体为RA特异性诊断指标 ,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率。
- 何兰唐中凡瞿明张国元
- 关键词:抗CCP自身抗体RA类风湿关节炎
- 丹参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丹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高剂量丹参组(丹参终浓度为50 mg/mL)、低剂量丹参组(丹参终浓度为0.39 mg/mL)和溶剂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和PI双标记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丹参组和低剂量丹参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且高剂量丹参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大于低剂量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能有效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 刘青松凡瞿明蒋红朱兴春邢艳唐中
- 关键词:丹参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 外周血CD64index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评价CD64index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感染发热病人,以白细胞分类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为依据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和病毒感染组29例,随机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64的表达荧光强度水平来计算CD64index,同时检测血清CRP含量;cD64index与cRP诊断价值的比较采用ROC曲线来分析,采用四格表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分析CD64index与CRP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index为4.33±2.24,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2.83±1.36)和正常对照组(1.96±0.24)(P〈0.05)。ROC曲线确定cD64index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最佳阈值为2.215;CD64index的Auc为0.953,明显高于CRP(AuC=0.794,P〈0.05)。CD64index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剐为87.5%,86.2%和86.9%,高于CRP。而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97.3%)。CD64index与CRP在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相关性都很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和0.181(P〉0.05)。结论外周血CD64index对细菌性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RP。
- 卢小岚蔡嘉镜蔡艳娟杜娟汪光蓉王强张国元凡瞿明
- 关键词:CD64C反应蛋白细菌流式细胞术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05年
- 何兰邢艳凡瞿明张国元唐中
- 关键词:抗核小体抗体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定量、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前S2抗原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MIA)对141例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两对半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检测。结果137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2阳性119例,HBeAg阳性69例,HBV-DNA阳性84例,阳性率Pre-S2>HBV-DNA>HBeAg。结论联合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HBV-DNA定量及Pre-S2,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临床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状况。
- 张国元王永富凡瞿明周彤张金花何兰邓仁兵程吉兵赖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 抗C1q抗体及抗E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受累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及抗ENA抗体与SLE疾病活动状态和肾脏受累的关系,揭示抗C1q抗体、抗ENA抗体在疾病诊断及评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来自本院123例SLE患者按疾病活动状态以及是否满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诊断条件分为LN活动组、非LN活动组、LN稳定组和非LN稳定组。患者24 h内收集血、尿标本,分别用ELISA法检测抗C1q抗体;斑点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干式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肌酐(CREA)。结果β2-MG阳性率:LN活动组与非LN活动组(88.6%vs 59.4%)、LN稳定组与非LN稳定组(66.1%vs 4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REA阳性率:LN稳定组与非LN稳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7.8%vs 0.0%,P<0.01);尿蛋白"++++"阳性率:LN活动组(42.9%)与非LN活动组(12.5%)、非LN稳定组(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抗C1q抗体阳性率:LN活动组与非LN稳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6%vs 36.8%,P<0.05)。抗C1q抗体阳性与阴性组间尿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6.2%vs 11.3%,14.8%vs 38.7%,P<0.05)。结论 SLE患者肾脏损害常发生于疾病活动期,抗C1q抗体和部分抗ENA抗体可能是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实验室监测抗C1q抗体及β2-MG的水平对预测SLE患者肾脏损害有积极指导意义。
- 凡瞿明刘秋月张子夏张国元汪光蓉王强何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变化及与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50例)、甲减治疗前组(59例)、甲减治疗后组(48例)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甲减患者(43例)继续治疗5~10个月后空腹血浆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PON1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脂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减患者治疗前FT3、FT4、PON1活性和SO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MAD、TSH及ox-LDL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甲减患者治疗后血浆FT3、FT4、PON1活性和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MAD、TSH及ox-LDL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表明,甲减患者PON1与SOD、FT3、FT4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AD、TSH及ox-LD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43例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继续治疗5~10个月后抗氧化酶及氧化应激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甲减患者血浆PON1活性异常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可能为治疗甲减提供新思路。
- 蒋兴亮任兴军张晓岚凡瞿明刘素兰张均
- 关键词:对氧磷酯酶1氧化应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101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 分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检测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特征。方法 用Architect i2000 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1010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对于检测发现的少见模式(“1235”、“1245”、“1345”、“12345”)的38例标本再用ELISA法检测作对比分析。结果 CMIA法定量检测结果共15种模式,常见模式以“145”、“135”、“245”、“25”、“2”及全阴为主。ELISA法检测结果:少见模式中的“1345”主要表现为“145”;“1245”模式主要表现为“145”、“245”;“1235”模式主要表现为“135”;“12345”模式共2例,均表现为“15”。结论 乙肝两对半表现模式较为复杂,CMIA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是目前临床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较好方法。
- 张国元胡彦凡瞿明周彤何兰邓仁兵
- 关键词:化学发光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