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宪文

作品数:91 被引量:45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9篇土壤
  • 12篇香蕉
  • 11篇微生物
  • 11篇降解
  • 9篇堆肥
  • 9篇木薯
  • 9篇还田
  • 8篇养分
  • 8篇菌剂
  • 7篇薯渣
  • 7篇酶活性
  • 7篇木薯渣
  • 7篇枯萎
  • 7篇枯萎病
  • 6篇克百威
  • 6篇废弃物
  • 5篇丁硫克百威
  • 5篇养分释放
  • 5篇养分释放特征
  • 5篇还田方式

机构

  • 91篇中国热带农业...
  • 23篇海南大学
  • 10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水北方勘测...
  • 1篇兴义民族师范...

作者

  • 91篇侯宪文
  • 72篇李勤奋
  • 67篇李光义
  • 38篇邓晓
  • 30篇邹雨坤
  • 11篇武春媛
  • 10篇程汉亭
  • 10篇王进闯
  • 7篇郑鹏
  • 7篇符瑞益
  • 7篇文少白
  • 7篇王定美
  • 6篇张桂花
  • 5篇邹立飞
  • 5篇徐林
  • 4篇陈炫
  • 3篇楚小强
  • 3篇沈哲峰
  • 3篇魏志远
  • 3篇李焕苓

传媒

  • 12篇热带作物学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5篇热带农业科学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农药
  • 2篇腐植酸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发展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14篇2009
  • 1篇2008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人们认为利用活的生物体对农药污染土壤环境进行修复是一种被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综述分析微生物、植物对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进行预测和展望,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侯宪文
关键词:农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一种设施蔬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施蔬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的设施土壤调理剂,以重量份数计,它由下述组分组成:有机肥料70~85份、矿源腐植酸1份和碳酸钙10~30份。本发明设施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团粒...
侯宪文李光义唐超符瑞益
文献传递
两种菌剂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研究嗜热菌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对木薯秆基质化的影响,本试验对6种不同处理(木薯秆、木薯秆+嗜热菌、木薯秆+有机菌曲、木薯秆+鸡粪、木薯秆+嗜热菌+鸡粪、木薯秆+有机菌曲+鸡粪)的木薯秆基质在发酵腐熟过程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堆温、总碳(TC)、总氮(TN)、碳/氮(C/N)、pH值、全K(TK)、全P(TP)、电导率(EC)及其他各项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剂的添加均能加快木薯秆基质的腐熟,但不同处理间腐熟速度有一定差别;两种菌剂的添加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差别不大;发酵结束后,木薯秆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完全达到理想基质的要求。因此,两种菌剂可以在木薯秆基质化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李光义田丰侯宪文邓晓李勤奋
关键词:菌剂发酵
除草剂对蟛蜞菊化感作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化感作用是形成植物群落、决定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组成、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释放及其效应强弱除了与植物的内在特性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生存的环境。研究运用野外实验和室内生测法,以触杀型除草剂百草枯、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和选择型除草剂稳杀得的不同剂量(1/4倍推荐剂量、1/2倍推荐剂量、1倍推荐剂量)的药液处理蟛蜞菊,对施药蟛蜞菊进行动态取样,以小白菜为受体检测其化感作用在不同除草剂胁迫下的化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施药后40天内,施药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强度变化幅度大于对照,但这种表现在质量浓度为0.5g/ml提取液下才明显;(2)不同种类除草剂使蟛蜞菊化感作用强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均在施药后的第20天;(3)施药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强度经一定的波动后,最后几乎都恢复到对照水平;(4)不同除草剂相同施药水平(1/4倍推荐剂量、1/2倍推荐剂量、1倍推荐剂量)下的同质量浓度提取液的化感作用强度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除草剂的作用强度和机理有关;(5)蟛蜞菊的化感成分不随施药与否、施药浓度高低、生长阶段而改变。综上所述,化学除草剂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强了蟛蜞菊的化感作用,从而增强了其入侵潜力。
李光义侯宪文邓晓王中张桂花李勤奋
关键词:除草剂蟛蜞菊化感作用
一种用于剑麻田的除草剂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剑麻田的除草剂组合物。该除草组合物活性成分由高效氟吡甲禾灵和二甲四氯异辛酯组成,高效氟吡甲禾灵和二甲四氯异辛酯重量比为1:50-20:10;组合物剂型优选加工成乳油、悬浮剂、微乳剂、水分散颗粒剂,更优...
程汉亭王进闯范志伟李勤奋侯宪文邹雨坤楚小强
香蕉枯萎病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生态特征被引量:15
2011年
在海南香蕉种植区采集了23个香蕉枯萎病发病和不发病土壤样品,研究其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及其数量与香蕉枯萎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与香蕉枯萎病是否发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②土壤pH值是影响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③香蕉枯萎病危害程度中、重度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类及数量与危害程度轻度和无危害土壤相比均明显减少,而真菌种类没有明显的改变,数量却明显增加;④土壤微生物数量在约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重度和中度发病区与轻度发病或不发病区两大类型。由此推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改变是香蕉枯萎病发病后的重要特征。
邓晓李勤奋侯宪文洪葵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种群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测定方法的改进被引量:6
2009年
用酚二磺酸比色法做对比,分析了不同前处理条件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堆肥过程堆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酚二磺酸比色法与经KCl溶液和超声波浸提,活性炭处理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氮测定值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后者消除了有机物的影响,操作简便。改进后的方法回收率为96%~108%,变异系数1.7%~5.5%。
张聿柏侯宪文邓晓李光义李勤奋
关键词:堆肥过程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氮
多菌灵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推荐浓度:416.7mg·L-1)、2N、4N3个施药浓度,以植株喷药和土壤喷药两种方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9.0d;植株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6~51.0d、11.2~31.0d。土壤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各组织中残留量低于植株喷药后的残留量。不同喷药方式多菌灵在香草兰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多菌灵在茎、叶中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在果荚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喷药时,多菌灵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茎叶中残留量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不管哪种喷药方式果荚中残留量均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说明香草兰果荚对多菌灵有短期的吸收积累效应。喷施1推荐浓度多菌灵于香草兰植株后,果荚中残留量预计到第50d能降解到0.5mg·kg-1;到第63天能降解到0.1mg·kg-1。
王中侯宪文邓晓沈哲峰李勤奋
关键词:多菌灵香草兰土壤
秸秆还田氮肥不同配施比例在土壤中的淋失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的氮肥比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不同处理的碳氮比例为15∶1、20∶1、25∶1、30∶1、35∶1、CK。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于氮素的淋失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硝态氮共淋出129.57、123.68、103.02、122.59、100.12、96.11 mg,占总氮淋溶量的11.05%、13.68%、10.89%、14.75%、15.15%、22.14%,处理组淋溶损失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又以碳氮比例为25∶1的效果最好;铵态氮共淋出21.33、18.61、9.57、12.30、5.59、7.57 mg,占总氮淋溶量的1.82%、2.06%、1.01%、1.48%、0.85%、1.74%,碳氮比例为25∶1和35∶1时淋淋损失比例较小。综合考虑,配施氮肥时以碳氮比例25∶1淋失损失最少。
田路园邹雨坤李光义侯宪文赵凤亮李勤奋
关键词:秸秆还田碳氮比淋溶液氮素淋失
土壤调理剂对砖红壤性质及空心菜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农田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在强降雨淋溶地区尤为严重。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在砖红壤上蔬菜生产中调节酸度应用的可能性,以期确定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砖红壤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硅铝率等性质、空心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调理剂用量为1200~1800 kg·hm-2时,土壤pH值在施用初期比对照增加0.14~0.58,硅铝率增加0.06~0.20;空心菜总产量增加2.92%~6.98%。[结论]在砖红壤上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和硅铝率,提高了空心菜产量;土壤调理剂的施用也增加了空心菜硝酸盐含量。研究发现,土壤调理剂施用后一段时期存在返酸现象。综合比较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对砖红壤pH值等及蔬菜质量的影响,施用量为1200 kg·hm-2时表现最佳。
侯宪文符瑞益李兆君李光义
关键词:土壤调理剂土壤PH值砖红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