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希临
- 作品数:33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伤股骨骨折—治疗和结果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改进产伤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以使骨折产生的畸形获得最大限度的矫正。方法 :共 14例 ,臀位剖腹产 11例 ,臀位产道分娩 3例 ,成角移位平均 46.3° ,短缩移位平均 1.2cm。采用悬吊位皮肤牵引、固定垫和小夹板固定、四头带固定髋部作对抗牵引等方法。结果 :出院前X线检查 ,除 4例就诊时间超过 1周的病儿留有小于 2 0°成角外 ,其余的短缩和旋转移位已纠正 ,成角移位基本消失。经过 8个月~ 5年 3个月的随访 ,肢体外形好 ,无短缩 ,无跛行。结论 :本组治疗产伤股骨的方法 ,具有纠正骨折畸形明显 ,损伤小 ,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余希临沈先涛段君玉桂彤
- 儿童股骨干骨折并移位的骨牵引治疗
- 2002年
- 目的 总结 3~ 14岁儿童股骨干骨折并移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屈髋 90度 ,屈膝 90度 ,髋外展 30~ 45度位股骨髁上骨牵引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结果 86例患儿疗效均满意。结论 该方法简单、有效 ,既避免了皮牵引的诸多并发症 。
- 张平宋培德余希临林静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骨牵引
- 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8例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2007-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岁1个月~13岁3个月,平均9岁8个月,右侧9例,左侧9例;均采用微型钢板代替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术前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成人指骨、掌骨、跖骨微型不锈钢或钛钢板,测量骨折线距骺板的距离准备T型、L型、三叶草型或直型钢板。术后及随访时观察关节功能、前臂旋转丢失的程度、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在门诊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4个月。18例患儿前臂旋前功能有平均10°的受限,功能锻炼后基本恢复,不影响日常活动。旋后功能及腕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全部愈合。无再移位和再骨折、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以及骨桥形成等并发症,也未见血管和神经损伤。结论:对不能满意复位、复位后不能维持稳定再次移位或陈旧性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开放复位者,用微型钢板内固定避免对前臂远端骨骺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只要选择好合适的微型钢板,则可以代替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
- 余希临徐杨沈先涛
- 关键词:微型钢板儿童
- 儿童肌间血管瘤误诊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肌间血管瘤的特点、分析误诊的原因、减少误诊的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关键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肌间血管瘤24例的治疗体会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24例中有13例术前误诊,误诊率为54.2%。门诊获随访11个月-9年10个月,平均4年7个月。彻底切除的22例术后有1例复发;未完全切除术后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没有再复发。随访时有5例轻微跛行或肌力下降,快步行走或奔跑时明显。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儿童肌间血管瘤临床表现比较隐蔽,常规检查容易漏诊,应利用多种检查手段确诊,降低术前误诊率。术前明确病变范围,熟悉解剖位置,保护重要结构和肢体功能,争取彻底切除,如手术风险较大,应分次手术切除配合介入栓塞治疗。
- 余希临夏敬东
- 关键词:儿童血管瘤误诊外科手术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前后关节腔动态测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出2001年6月至2002年7月22例(29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持续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为22.8个月(18~31个月).结果牵引之后脱位侧的关节腔压力仍高于正常侧,在三种体位中,屈曲外展位的压力为-0.52±2.8,明显高于正常侧(P<0.01).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后关节压力明显下降,以屈曲90°,外展45°位压力下降最多,为6.22±4.6(P<0.01).结论本组经复位前牵引、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的成功率为89.7%,无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腔测压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根据测得的关节压力,调整内收肌切断的范围和选择石膏固定的角度,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余希临桂彤沈先涛
- 关键词:关节腔闭合复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内收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压力比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保留和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治疗策略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保留和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治疗原则与策略。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DDH64例(79髋),年龄11个月~12岁11个月,平均5.35岁。按Tonnis分度:Ⅰ度22髋、Ⅱ度18髋、Ⅲ度15髋,Ⅳ度11髋。根据不同的年龄和脱位类型,采用术前充分牵引、内收肌松解等措施,有效降低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然后择期施行Ⅰ期综合手术治疗,采用Salter或Pemberton手术。术中注意保留、恢复和重建髋关节周围的动力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髂腰肌、臀肌等)。术后晚负重、有规律地髋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在门诊获得随访,时间23个月~9年10个月,平均6年8个月。术后疗效的评价临床采用Mekay标准,优64髋(81%),良9髋(11%),一般6髋(7.5%),优良率92%。X线片采用Severin标准,优62髋(78%),良ⅠB9髋(11%),良Ⅱ3髋(3.8%),一般5髋(6%),优良率92.8%。结论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时,采取术前降低髋关节的压力,术中重建髋关节功能,术后晚负重和规律性地功能锻炼等策略,有效的保留和恢复髋关节功能,明显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比较理想的方法。
- 余希临沈先涛伍兴徐杨
-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矫形外科手术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动态测压临床意义的研究
- 余希临沈先涛桂彤余晖徐杨李天红宋培德张平于立松李艳红
- 该课题为武汉市卫生局医学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研究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临床资料:随机抽出43例,共56髋。男10例(...
- 关键词:
-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 采用HoffmannⅡ组合式外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HoffmannⅡ组合式外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彻底清创后根据原有伤口的特点选择手术切口扩创。骨折复位后用可吸收线捆绑游离的骨折块,在胫骨钻入3根以上外固定针,针的位置不追求对称,尽可能地使杆-杆固定夹朝向骨折方向,连接杆也尽可能地短。C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放置负压引流管或橡皮片,如肢体肿胀严重,可用VSD覆盖创面,二期闭合伤口。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骨生愈合及拆除外固定架时间5.0-6.5个月,平均5.2个月。拆除外固定系统时膝、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再次骨折的病例。3例出现针道感染,其中1级2例、2级1例,通过换药、抗生素治疗、加强护理等手段痊愈,无因针道感染发生外固定系统松动而提前拆除。按照Jc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5%。结论彻底清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源和后期的感染控制呈正相关。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采用HoffmannⅡ组合式外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
- 余希临夏敬冬程银涛
- 关键词:HOFFMANN开放性
- 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分类及手术治疗被引量:18
- 1999年
- 目的 介绍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分类,讨论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 例先天性多指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轴前型多指根据Wassel 法进行分型,Ⅳ型最多,占46 .71 % ;Ⅱ型占23 .03 % ;Ⅶ型占5 .92 % 。轴后型多指根据StellingTwrek 法进行分型,Ⅱ型占75.0 % ,Ⅰ型占16.67 % ,Ⅲ型占8 .33 % 。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 ~7 年,除12 例出现并发症外,其余病例效果满意, 效果满意率为93 .90 % 。结论 多指的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分型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对于赘生指和末节指骨型多指应尽早手术,恢复手的外形。近节指骨型或掌骨型多指手术年龄可推迟至1 岁6 个月以后。
- 余希临刘海峰成琦黄茂华高玉美
- 关键词:多指畸形外科手术先天性
- 儿童肘内翻截骨角度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三角函数正切公式计算肘内翻楔形截骨角度和截骨量及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肘内翻21例,内翻角15~45°,平均26.4°,其中超过30°有7例.用轴线相交法测得肘内翻的角度和健侧肘关节提携角,将所得数值代入三角函数正切公式,将截骨的楔形骨块对侧边的长度刻在肱骨外侧骨皮质上为C点,截断AB和CB连线的骨质,截骨完成后AB和CB两条线对合.结果:全部病例随诊时间1~4年,随诊时肘关节功能正常,提携角5~10°,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对肘内翻楔形截骨设计和计算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截骨的精度。
- 余希临沈先涛于立松董耀红
- 关键词:肘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