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晓春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软骨
  • 3篇软骨细胞
  • 3篇骨细胞
  • 3篇关节
  • 1篇单束重建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等离子刀
  • 1篇新鲜性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变化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肢体
  • 1篇肢体畸形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机构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篇任晓春
  • 5篇卫小春
  • 4篇李鹏翠
  • 2篇史光华
  • 2篇王昕洋
  • 2篇段王平
  • 1篇李文斌
  • 1篇张蜀华
  • 1篇李琦
  • 1篇张志强
  • 1篇杨自权
  • 1篇郝永壮
  • 1篇黄永波
  • 1篇孙振伟
  • 1篇赵昱
  • 1篇赵瑞鹏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实验室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对自2006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6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38...
史光华李鹏翠任晓春卫小春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后凸成形术
前交叉韧带双束与单束重建术临床结果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和单束重建术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依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比较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Scopus,Pubmed,Medline和Cochrane等数据库,选择符合条件文献并作出方法学评估后,统计分析在Revman 5.1上进行。结果纳入文献25篇,双束重建的结果在KT-1000(WMD=-0.31,P<0.05;WMD=-0.59,P<0.01),IKDC评分(RR=1.43,P<0.05;RR=1.17,P<0.01),长期Lachman(RR=1.32,P<0.01)和长期Tegner运动评分(RR=0.37,P<0.01)优于单束重建;轴移试验中期随访结果双束组更好(RR=1.20,P<0.01),但长期效果无区别。结论通过Meta分析本文发现相比单束重建术,双束重建术能更好的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由于双束重建后生物力学性质更接近正常,可能更好的保护包括软骨在内的关节内组织。因此认为双束重建术总体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术。
王昕洋任晓春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关节炎META分析
体外软骨细胞与软骨单位共培养构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最佳比值
任晓春
急性消化成年兔膝关节软骨单位与软骨细胞基因表达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成年兔膝关节软骨单位和软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8月龄新西兰兔5只,无菌条件剖取双膝关节股骨髁全层软骨组织,左侧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0.4%Pronase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依次酶解消化获取软骨细胞,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0.3%dispase酶和0.2%Ⅱ型胶原酶联合搅拌酶解消化3 h获取兔膝关节骨单位。通过实时定量PCR对急性消化软骨细胞和软骨单位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包括基质蛋白[聚集蛋白聚糖(Agg)、胶原蛋白(Col)-2、Col-6A6、Col-10、Col-11]、MMPs及MMPs抑制因子(TIMPs)(MMP-1、MMP-3、MMP-9、MMP-13、TIMP-1、TIMP-2、TIMP-3)、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及细胞骨架蛋白(黏着斑蛋白、微管蛋白、肌动蛋白)、炎症因子(IL-1β、TNF-α)。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软骨细胞相比,软骨单位中Agg[(5.78±0.90)与(1.89±0.27),t=9.26,P<0.001]、Col-2[(6.29±0.76)与(3.06±0.60),t=7.46,P<0.001]、Col-6A6[(0.89±0.18)与(0.22±0.06),t=7.90,P<0.001]、Col-10[(3.83±0.76)与(1.00±0.26),t=7.88,P<0.001]及TIMP-1[(1.98±0.85)与(1.03±0.34),t=2.32,P=0.049]、TIMP-2[(3.46±1.50)与(1.52±1.06,t=2.36,P=0.046]、TIMP-3[(3.96±0.50)与(1.36±0.18),t=10.94,P<0.001]、Sox-9[(7.09±2.93)与(3.24±0.77),t=2.84,P=0.022]、黏着斑蛋白[(3.42±1.69)与(1.46±0.68),t=2.41,P=0.043]、微管蛋白(9.34±0.71)与(2.35±0.80),t=14.61,P<0.001]表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软骨细胞相比,在软骨单位中MMP-1[(1.02±0.30)与(2.67±0.45),t=6.91,P<0.001]、MMP-3[(1.21±0.32)与(2.52±0.79),t=3.44,P=0.009]、MMP-13[(1.23±0.34)与(3.42±0.86),t=5.30,P=0.007]、IL-1β[(1.02±0.14)与(2.70±0.49),t=7.37,P<0.001]、TNF-α[(0.99±0.08)与(3.15±0.54),t=8.85,P<0.001]表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l-11、MMP-9、肌动蛋白在软骨单位及软骨细胞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软骨细胞相比,急性消化软骨�
段王平郝永壮宋文杰赵瑞鹏任晓春赵昱李琦孙振伟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实验性骨骺损伤后生长板形态学变化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2,13的动态监测
2022年
目的探寻骨骺损伤的大鼠模型中生长板形态学变化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12,13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将40只4周龄SD大鼠(110~140 g)随机分为5组,对每只大鼠的右侧胫骨造成骨骺损伤,分别于损伤后1、7、14、28、42 d取材,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损伤后大鼠双侧胫骨长度的变化,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后胫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BMP⁃12,13在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12,13在胫骨生长板中的表达分布及变化,最后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染色检测骨骺损伤后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速度的改变。结果在骨骺损伤后可以观察到典型的损伤修复过程,并且第14天观察到生长板内骨桥的形成;在第14、28、42天,损伤侧肢体的长度明显短于正常对照组肢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长板中的BMP⁃12表达在第1天(P=0.037)和第42天(P=0.026)显著升高,但在第7天(P=0.004)、第14天(P<0.001)和第28天(P=0.026)显著下降,BMP⁃13的表达在损伤后第1天显著增加(P=0.037),但在第42天显著下降(P=0.02);在损伤后42 d,实验组生长板EdU阳性软骨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骨(P=0.011)。结论骨骺损伤早期BMP⁃12,13表达变化表明其参与骨桥形成,这将对骨骺损伤后肢体短缩和畸形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杨定龙黄永波李鹏翠李文斌张倩闫鲜艳张志强任晓春高建苗苗黄凌岸
关键词:生长板骨形态发生蛋白肢体畸形骨骺损伤
关节软骨单位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软骨单位由细胞周基质(pericellularmatrix,PCM)包绕软骨细胞所形成,是关节软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基础。过去软骨单位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早期软骨单位的分离一般采用机械匀化法,此种方法所获的软骨单位并不完整,且数量极少。近年来采用体外酶解法获得了大量完整的软骨单位,经过对软骨单位的研究,已经逐步了解了软骨单位的结构及成分,认为软骨单位中的PCM提供给软骨细胞代谢所需的微环境,参与软骨细胞基因表达及代谢产物的顺利分泌;在有力学负荷的情况下,PCM有保护软骨细胞不受损害,且在关节负荷中起着信号传导作用等。本文对软骨单位的成分结构及基本功能综述如下。
任晓春段王平史光华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MATRIX软骨细胞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比较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与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治疗单节段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I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单节段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33例采用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A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4±8.8)岁;病程12-38个月,平均(19.9±5.8)个月。31例采用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治疗(B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39.8±7.3)岁;病程12-48个月,平均(19.2±8.1)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估术后疼痛的分级及JOA评分评价术后功能改善率。结果:术后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VAS评分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A组)痛疼减轻优于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B组)。术后12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功能改善率评定疗效:A组,优9例,良21例,可3例,差0例;B组,优6例,良18例,可7例,差0例。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优良率优于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P〈0.05)。结论:在短期内治疗单节段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更好。
任晓春王昕洋张蜀华杨自权卫小春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微创性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