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翠

作品数:129 被引量:543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8篇关节
  • 45篇软骨
  • 38篇META分析
  • 30篇关节炎
  • 25篇软骨细胞
  • 25篇骨关节
  • 25篇骨关节炎
  • 25篇骨细胞
  • 18篇膝关节
  • 18篇细胞
  • 15篇疗效
  • 15篇关节软骨
  • 15篇关节置换
  • 12篇骨折
  • 10篇蛋白
  • 10篇膝关节置换
  • 10篇干细胞
  • 9篇置换术
  • 9篇全膝关节
  • 9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120篇山西医科大学...
  • 2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山西省人民医...
  • 4篇美国布朗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白求恩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杉达学院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吕梁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128篇李鹏翠
  • 101篇卫小春
  • 21篇段王平
  • 18篇丁娟
  • 17篇魏垒
  • 16篇韩鹏飞
  • 14篇赵瑞鹏
  • 12篇焦强
  • 10篇郭丽
  • 9篇王小虎
  • 9篇杨自权
  • 9篇赵昱
  • 7篇史光华
  • 7篇郭丽
  • 6篇尹崑
  • 6篇王小健
  • 5篇吕智
  • 5篇李刚
  • 5篇向川
  • 5篇陈崇伟

传媒

  • 15篇中华实验外科...
  • 1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1篇中国骨伤
  • 10篇中国矫形外科...
  • 10篇中华关节外科...
  • 6篇中华风湿病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华老年骨科...
  • 3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3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20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随访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不同关节界面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陶瓷-陶瓷(ceramic on ceramic,CoC)界面与聚乙烯-陶瓷(ceramic on polyethylene,CoP)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长期随访效果及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筛选纳入关于比较陶瓷-陶瓷界面和聚乙烯-陶瓷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随机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s),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对采用CoC或CoP术后关节功能、翻修、假体骨折、脱位、关节异响及假体磨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个RCTs研究,其中CoC人工关节390髋,CoP人工关节384髋。CoC和CoP人工关节长期关节功能改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63,95%CI(-1.81,3.07)],P=0.6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CoC人工关节有着较高的关节异响发生率[OR=11.05,95%CI(2.04,59.84)],P=0.005;CoP人工关节则假体磨损速度更快[MD=-87.11,95%CI(-114.40,-59.82)],P<0.0001;关节脱位、假体松动、骨溶解等置换相关并发症和各原因导致的假体翻修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C人工关节的临床功能结果以及并发症与CoP人工关节相当,虽然CoP人工关节假体具有更快的磨损速度,但并不影响关节功能以及增加并发症,且无关节异响。CoC花费大而长期疗效与CoP相当,临床医生选择CoC时应考虑性价比。
吴改革黄凌岸郭丽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外侧入路与传统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差异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直接外侧入路与传统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包括国内外于2008年8月-2018年8月已发表的临床对照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PQDT、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等。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依据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41篇,并最终纳入12篇文献。通过比较发现,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直接外侧入路术后髋关节后伸活动度低于传统后侧入路[95%CI(-10.93^-7.01),P<0.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直接外侧入路术后髋关节前屈活动度[95%CI(8.87~12.70),P<0.001]及术后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95%CI(1.53~13.68),P=0.007]均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结局指标如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95%CI(-0.14~0.62),P=0.21]、术后并发症[95%CI(0.29~1.07),P=0.08]、手术所需时间[95%CI(-7.31~5.94),P=0.8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传统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相当。虽然直接外侧入路组在术后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但是直接外侧入路仍不失为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
车先达韩鹏飞顾晓东高阳阳陈韬予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META分析
脊神经节节前或节后切断影响大鼠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2017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一侧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节前/节后切断、联合同侧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观察骨折愈合过程,评价脊神经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将120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SO组)、脊神经后根节前切断组(AGR组)和脊神经后根节后切断组(PGR组),每组40只。切断范围包括L4~L6神经根。将神经切断侧胫骨造成横断骨折模型。术后3 d、7 d和2周时,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骨折处骨痂组织,应用RT-PCR技术检测I型胶原和II型胶原的mRNA表达情况。于术后4周和8周时,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对骨折处骨痂组织进行组织学观测。使用影像学方法在术后4周和8周对所有大鼠进行骨折愈合情况观测。所有数据采用相对数(骨折侧数据/健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术后3 d和7 d时,骨折端骨痂组织中I型胶原和II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面,SO组[I型胶原分别为(81.3±11.1)倍、(17.9±5.8)倍;II型胶原为(2.4±0.5)倍、(12.5±3.4)倍]较其他两组[AGR和PGR组I型胶原3 d时分别为(37.5±8.2)倍、(24.7±9.2)倍,7 d时分别为(7.2±1.8)倍、(6.7±2.4)倍;II型胶原3 d时分别为(2.1±1.0)倍、(2.9±1.2)倍,7 d时分别为(2.8±1.3)倍、(1.2±0.4)倍]明显增高(P〈0.05),而术后7 d时II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面AGR组(2.8±1.3)较PGR组(1.2±0.4)增高(P〈0.05)。术后4、8周,AGR组和PGR组比SO组骨折端局部骨痂体积大,矿化程度低,力学载荷低(P〈0.05),尤以PGR组明显(P〈0.05)。结论感觉神经损伤影响骨折愈合的过程,而感觉神经根上的脊神经节对骨折愈合可能也起重要作用。
王小健苏云星余建平安雪君贾中伟郭淑敏郭秀生李鹏翠魏垒
关键词:脊神经节感觉神经骨折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与皮质类固醇治疗肩袖肌腱病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与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注射治疗肩袖肌腱病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和关节活动度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e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PRP注射与CS注射肩袖肌腱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注射后短期(3~6周)、中期(8~12周)、长期(≥2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西安大略肩袖疾病评分指数(Western Ontario Rotator Cuff Index,WORC),以及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共纳入7篇RCT文献,共379例患者,其中PRP组188例,CS组1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短期和中期随访内VAS、ASES及WOR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ASES评分[MD=7.1,95%CI(2.06,12.14),P=0.006]和VAS[MD=-1.55,95%CI(-2.65,-0.55),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袖肌腱病的患者,PRP与CS在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方面的短期和中期随访疗效相似。然而,长期随访发现,PRP较CS在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方面体现出优势。肩关节活动度在整个随访期间无明显差异。
孙润杰郭丽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皮质类固醇肌腱病META分析
条件性敲除ihh导致生长板提前闭合的现象及机制初步研究
ihh(印度刺猬蛋白)作为Hedgehog家族中的一员,在骺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是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因子,ihh不仅自身在生长板软骨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起作用,还通过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
赵瑞鹏段志青卢剑功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IHHPTHRP
血清和关节液透明质酸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OA基本的病理变化是软骨退行性改变,由于病变组织的生化改变要早于形态学改变。所以目前主要依据影像学改变来诊断OA的方法不能用来诊断早期OA。
王国金卫小春李鹏翠丁娟
关键词:酸含量关节液退行性改变形态学改变
外翻膝关节置换中外侧与内侧入路的选择: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一些对照研究尝试回答膝关节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应用于外翻膝关节置换后临床效果的优劣,但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目的:系统评价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或外侧入路的优越性。方法:电子搜索从2000-01-01开始,截止到2018-04-01,获取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外侧入路和内侧入路的比较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膝关节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外翻程度、术后膝关节残留外翻畸形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和各结局指标的合并,并绘制森林图。结果与结论:(1)纳入8项符合条件的回顾性队列研究;(2)外侧入路的平均手术时间比内侧入路长[MD=2.72,95%CI(0.03,5.41),P=0.05];(3)对于外翻全膝关节置换,使用外侧入路可降低患者术后膝关节残留外翻畸形率[OR=0.13,95%CI(0.05,0.36),P <0.000 1],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也优于使用内侧入路[SMD=0.17,95%CI(0.03,0.32),P=0.02];(4)2种手术入路在术后膝关节外翻角、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提示在外翻全膝关节置换中,外侧入路会花费更长的手术时间,但使用外侧入路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及矫正外翻畸形成功率优于使用内侧入路。因此在外翻全膝关节置换中,外侧入路是一种可靠的、有应用前景的入路选择。未来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来论证2种手术入路的优劣。
任广宗张芝良韩鹏飞陈韬予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META分析外侧入路膝外翻
海藻酸钠凝胶球复合软骨细胞体内外降解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软骨细胞的海藻酸钠凝胶球在体内外的降解特点。[方法]取2个月龄新西兰兔5只,酶解消化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混合制成细胞密度为5.8×106/ml的混悬液,制成体积为25μl软骨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球,在6孔板中进行体外培养对照;体内组取4个月龄新西兰兔36只,双侧股骨滑车行直径4 mm的全层软骨缺损,并将软骨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球置入缺损处并经MRI评估缺损模型。分别于1、2、4、6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体外对照海藻酸钠降解情况;通过MRI、大体显微镜和番红O染色观察体内组中海藻酸钠凝胶球体内降解过程。[结果]大体显微观察体外对照组中1周海藻酸钠凝胶球边界清楚,4周凝胶球边界模糊不清,6周藻酸钠边界消失且成糊状。体内组中Roberts MRI评价修复效果显示4周(2.25±0.500)与1周(1.00±0.8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 P=0.0401),与2周(1.25±0.5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P=0.0300),与6周(2.75±0.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6,P=0.2070);大体观察1周时凝胶球开始液化,4周时海藻酸钠完全消失,且随着凝胶球的降解,缺损以组织修复;番红O染色示实验组修复1、2、4、6周后分别表现为无修复、部分纤维修复、大部分修复、完全纤维修复。[结论]与体外对比,复合软骨细胞的海藻酸钠凝胶球在兔膝关节内生物相容性较好,降解时间明显缩短,大约4周吸收完全,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赵昱段王平卢剑功甄俊平段志青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体外软骨细胞海藻酸钠降解
浓缩生长因子在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存中应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牙齿拔除后牙槽窝位点保存的效果,为临床中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减少拔牙位点牙槽骨吸收,促进牙槽骨再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PubMed、EMbase、CBM、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将CGF用于拔牙后牙槽窝位点保存的随机对照试验。每位研究者分别提取相关数据,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所纳入文献的质量及偏倚风险。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测量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0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共276名患者,292个拔牙位点;拔牙窝用CGF复合人工骨材料处理与拔牙窝仅使用人工骨材料或自然愈合处理在拔牙后颊侧牙槽骨吸收高度具有显著差异(3个月:SMD=-0.86;6个月:SMD=-2.52;P<0.05);腭侧牙槽骨吸收高度具有显著差异(3个月:SMD=-0.85;6个月:SMD=-1.27;P<0.05);拔牙后使用CGF组与未使用CGF组相比,牙槽骨的吸收宽度存在显著差异(SMD=-1.43,P<0.05)。结论:CGF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可显著降低牙槽骨吸收,提高牙槽骨成骨的疗效。
陈亚楠李文晋李文晋
关键词:牙槽骨位点保存牙槽骨吸收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软骨单位对间接共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体外间接共培养的方式,分析兔膝关节软骨单位对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2个月龄新西兰兔6只,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双侧股骨全层软骨组织依次酶解消化获取软骨细胞,联合酶解搅拌消化获取软骨单位。按2×105个/孔浓度接种于Transwell双层细胞培养板。实验组:软骨单位接种于上室,软骨细胞接种于下室;对照组:下室接种软骨细胞,上室未接种。分别在第2、4、6、8天提取各组Transwell下室软骨细胞,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软骨细胞增殖率检测。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3.60±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4.76±2.69)%,t=8.271,P<0.01];第8天实验组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75±4.26)%比(42.48±6.06)%,t=7.419,P<0.01]。EdU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46.23±6.17)%明显高于对照组[(32.23±5.40)%,t=3.254,P<0.05]。PCNA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第6天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为(76.60±5.85)%明显高于对照组[(62.73±6.69)%,t=5.573,P<0.01];第8天实验组增殖率为(64.65±8.44)%明显高于对照组[(44.35±7.97)%,t=7.722,P<0.01]。结论软骨单位延缓了间接共培养后期软骨细的早期凋亡,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
段王平赵瑞鹏宋文杰任晓春赵昱李琦孙振伟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软骨细胞增殖凋亡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