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玲 作品数:45 被引量:16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冻融胚胎复苏后移植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优质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复苏后优质胚胎为研究对象,对416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8例复苏后2~3 h移植(D3-ET)为对照组,228例复苏后24 h移植(D4-ET)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49.56%,113/228)高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39.89%,7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着床率(30.92%,141/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着床率(23.94%,90/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流产率(3.95%,9/228)低于对照组(5.32%,10/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后延长体外培养时间可以更好地观察胚胎的发育潜能、改善妊娠结局。 吴黎 刘群 任新玲 朱丽霞 艾继辉 靳镭 李豫峰 章汉旺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着床率 OPS法玻璃化冷冻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OPS(open pu lled straw,开放式拉细麦管)法玻璃化冷冻技术冻存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效果。方法:小鼠GV期卵母细胞用OPS法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体外成熟培养(in-vitro m aturation,IVM)或直接行IVM,所获成熟卵行体外受精(IVF)和胚胎的体外培养(IVC)。以体内成熟卵行IVF/IVC作为in-vivo对照组。结果:GV期卵冻融后65.11%存活,IVM后成熟率为52.86%,其成熟率显著低于IVM对照组。冻融卵成熟后受精、卵裂率(33.78%、76.00%)低于IVM对照组和in-vivo对照组,培养后未见囊胚形成。结论:OPS法玻璃化冷冻技术可有效冻存GV期卵母细胞,复苏后可发育成熟,但卵的受精和继续发育能力欠佳。 章汉旺 任新玲 魏玉兰关键词:玻璃化冷冻 未成熟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培养 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不同冷冻保存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比较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不同玻璃化冷冻保存时间对胚胎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在本生殖中心解冻的9 462个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按冷冻保存时间分组,保存时间0~<2月组有3 350例;2~<6月组有3 224例,6~<12月组有1 448例;≥12月组有1 440例。比较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不同冷冻保存时间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四组胚胎复苏存活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性别比例、分娩方式、出生时孕周、早产儿比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以及巨大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12月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囊胚玻璃化冻存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当胚胎冻存时间≥12月时,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增加,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 江亚萍 姜锐 任新玲 靳镭 贺慧关键词:玻璃化 微滴无保护剂玻璃化法冷冻附睾微量精子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微滴无保护剂的玻璃化法冷冻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PESA)所获微量精子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比较微滴法冷冻(微滴组)和常规慢速冷冻(冷冻管组)这两种冷冻方法的复苏率、回收率及精子核DNA断裂发生率,评价两种冷冻方法的冷冻效果。结果:22例患者附睾精子标本经两种方法冷冻后,仅冷冻管组中有1例患者附睾精子标本中未见活动精子,余均有活动精子,冷冻管组与微滴组的复苏率均低,分别为(18.16±9.38)%和(21.99±10.9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冷冻管组与微滴组的回收率分别为(58.39±12.67)%和(70.82±14.9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22例患者附睾精子冷冻前都存在一定比例核DNA断裂,经单细胞凝胶电泳后出现典型的彗星精子,精子核DNA断裂发生率为(26.68±9.45)%。复苏后冷冻管组和微滴组精子核DNA断裂发生率分别为(28.68±12.54)%和(27.64±10.70)%,与冷冻前比较均未增加,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滴可作为微量精子冷冻的合适载体,并且微滴法无保护剂的玻璃化冷冻附睾微量精子可能是一种简单、安全而行之有效的冷冻方法。 靳镭 郑家凤 刘群 任新玲 胡娟 魏玉兰关键词:梗阻性无精子症 颗粒细胞在玻璃化冷冻中对卵母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采用开放式拉细麦管(open pulled straws, OPS) 法玻璃化冷冻技术, 探讨卵丘颗粒细胞对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率及其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生殖泡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 或完全去颗粒细胞后的裸卵(DO) 用OPS法玻璃化冻存, 复苏后行体外成熟培养(IVM); COC直接行IVM作为对照组。结果 COC及裸卵冻融后存活率(分别为69. 49%、77 .90%)、成熟率(分别为56 .10%、56. 74%) 无显著性差异, 但成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 28%)。结论 在未成熟卵的玻璃化冷冻中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冻存无保护作用。 任新玲 章汉旺 朱桂金 靳镭 刘群关键词:玻璃化冷冻 卵母细胞 颗粒细胞 辅助生殖 核抑制剂(Roscovitine)对促排周期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核抑制剂(Roscovitine)对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maturation,IVM)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获取促排周期的GV期未成熟卵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经二步法):未成熟卵母细胞先用含有200μmol/LRoscovitine的培养液培养6 h,然后转入IVM成熟培养液培养24~36 h;对照组:直接用IVM成熟培养液培养24~36h。观察两组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并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培养成熟后MⅡ期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果实验组共获未成熟卵母细胞61个,经体外成熟培养后50个卵成熟,其中39个卵可观察到纺锤体与染色体,纺锤体的形态异常者为15个,染色体异常者11个;对照组共获未成熟卵母细胞60个,经体外成熟培养后43个卵成熟,其中32个卵可观察到染色体与纺锤体,纺锤体形态异常者14个,染色体异常者11个。结论Roscovitine能可逆性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卵母细胞的核成熟,但未对纺锤体及染色体形态产生不良影响。 李豫峰 田红帅 李舟 刘群 章汉旺 任新玲 魏玉兰 胡娟 朱桂金关键词:未成熟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纺锤体 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24h体外成熟后受精 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分析 2023年 目的 研究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成熟后进行ICSI的受精、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以期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1月—2021年10月行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ICSI周期中未成熟卵母细胞比例>50%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63枚24 h体外成熟(IVM)的卵母细胞(B组)与来自相同周期的241枚体内成熟的同胞卵母细胞(A组)进行对比,分别比较两组胚胎的受精、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结果 B组成熟的卵母细胞(MII)比率59.63%明显高于A组的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余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精方面,B组2原核(2PN)受精率50.57%与A组的51.45%接近;1PN率3.42%、3PN率3.42%和退化(DA)率16.73%与A组相比(分别为2.07%、3.32%、12.45%)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天(D3)继培数68.42%较A组的50.81%明显增多,D3优胚率15.79%和可利用囊胚率20.88%较A组(分别为28.23%、39.6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D2)卵裂率90.98%、囊胚形成率34.07%、优质囊胚率8.79%与A组相比(分别为95.97%、49.21%、11.11%)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苏移植18例:妊娠3例(分娩1例,正在进行的妊娠2例);B组复苏移植15例:妊娠3例(分娩2例,正在进行的妊娠1例),分娩胎儿均健康无畸形及并发症。结论 对于MII卵母细胞较少的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成熟后进行ICSI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利用这部分卵母细胞可以提高卵子利用率和增加妊娠机会。 李丹 余琼 任新玲 江亚萍 张思佳关键词: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未成熟卵母细胞 受精 发育潜能 新鲜ICSI移植周期D3胚胎卵裂球数目与助孕结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新鲜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移植周期D3胚胎卵裂球数目不同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期优化单胚胎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ICSI治疗的2618个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第三天(D3)胚胎卵裂球数目分为6组:≤6细胞组(78例)、7细胞组(199例)、8细胞组(1936例)、9细胞组(178例)、10细胞组(163例)和≥11细胞组(64例),比较组间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妊娠结局的比较:8细胞组的临床妊娠率(52.8%)显著高于≤6细胞组(20.5%)、7细胞组(34.2%)和9细胞组(34.3%),活产率(44.5%)也显著高于≤6细胞组(11.5%)、7细胞组(27.6%)和9细胞组(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细胞组和≥11细胞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略低于8细胞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的比较:7细胞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占比显著高于8细胞组(10.9%vs.2.7%,P<0.001),组间其他新生儿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细胞组获得9例健康活产儿。结论新鲜ICSI移植周期中,优先考虑移植D3的8细胞胚胎,其次为10个及以上细胞的胚胎;9细胞胚胎和7细胞胚胎具有相似的临床结局,但7细胞胚胎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当没有优质胚胎可供移植时,≤6细胞胚胎依然有健康活产的机会。 田文曲 郭娜 任新玲 马冰馨 姚青云 李倪捷 李钰莹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 不同病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切开睾丸取精及ICSI结局比较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icro-TESE)的成功率及配偶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55例行micro-TESE N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将其分为先天性NOA(n=49)、获得性NOA(n=15)和特发性NOA(n=91) 3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超声表现、micro-TESE取精成功率。同时,根据女方情况,纳入符合要求的取精成功患者对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NOA患者睾丸体积[(6. 4±5. 0) ml)]显著小于获得性NOA患者[(10. 2±2. 0) ml]和特发性NOA患者[(9.9±3.2) ml](P <0.05);先天性NOA患者LH[(15. 2±10. 1) IU/L]显著高于获得性NOA患者[(9. 1±6. 5) IU/L)]和特发性NOA患者[(7. 8±3. 5) IU/L)](P <0. 05);而特发性NOA患者T[(11. 8±4. 8) nmol/L]显著高于先天性NOA患者[(8. 9±4. 5) nmol/L](P <0. 05)。先天性NOA患者micro-TESE取精成功率为73. 5%(36/49),获得性NOA患者为100%(15/15),特发性NOA患者为24. 2%(22/91),3组间差异显著(P <0. 05)。获得性NOA患者配偶ICSI后受精率为(73. 1±23. 3)%,显著高于先天性NOA患者[(48. 9±21. 7)%]和特发性NOA患者[(52. 6±22. 7)%](P <0. 05)。不同病因NOA患者配偶ICSI后可利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获得性NOA患者micro-TESE取精成功率最高,且ICSI后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最高,其次是先天性NOA患者;特发性NOA患者取精成功率及ICSI结局较差。 杨竣 杨竣 任新玲 孙雪娇 谷龙杰 孙雪娇 宋靖宇 高鑫涛 魏玉兰 余哲 郭娜 唐哲 钱坤 魏玉兰 吴黎 郭娜 胡娟 钱坤关键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Effects of cumulus cell removal time on embryo quality an pregnancy outcomes dur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bling-oocyte study 郭娜 刘群 任新玲 李豫峰 艾继辉 靳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