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威
- 作品数:12 被引量:284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厅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Ⅱ.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作物生理效应及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被引量:18
- 2011年
- 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作物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归纳了该领域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蔡太义黄会娟黄耀威贾志宽杨宝平张睿韩清芳聂俊峰
- 关键词:秸秆覆盖量生理效应旱作农区
- 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5
- 2011年
-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了3个水平的秸秆覆盖量(4500、9000和13500kg/hm2)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2a结果表明,3个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较CK均显著提高,分别增加16.52、25.52和34.04mm(P<0.05);播后0~60d,农田蒸散量较CK分别减少4.43、8.23(P<0.05)和6.96mm(P<0.05);9000kg/hm2处理2年平均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优,较CK分别提高11.03%(P<0.05)和9.25%(P<0.05),13500kg/hm2处理次之,4500kg/hm2处理最差。本研究表明,渭北旱塬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蓄水保墒及增产效应明显,且以9000kg/hm2覆盖量为宜。
- 蔡太义贾志宽孟蕾郭芳倩杨宝平黄耀威任小龙
-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覆盖量渭北旱塬春玉米
- 良种生产应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良种场改革意见探讨
- 1996年
- 良种是农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良种场是引进、示范、繁育、推广良种的生产基地。良种质的优劣、供给量的多与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因而要加强种子苗木市场的管理,更要加强良种场的管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是符合产业政策,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上适宜的内外环境,良种生产事业才能向前发展。“七五”期间至“八五”的头二年,正是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良好时机,我省良种场由于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和“财务包干补贴”的办法,我省良种场无论是从生产经营上,还是自我发展,都有较大的突破,尤其是八八年焦作良种场改革会议之后,各地良种场多种经营搞得轰轰烈烈,兴办了许多经营实体,通过加强管理。
- 尚德亮黄耀威
- 关键词:良种场良种生产规模化发展
- 以投资为载体 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探索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
- 2005年
-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基地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以投资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基地建设在培育产品品牌、促进订单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建立有效结合途径,是今后基地投资建设需要探讨的问题。
- 黄耀威
- 关键词:订单农业农村经济
-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被引量:54
- 2011年
-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009)平均土壤贮水量,与CK相比,冬闲末分别高13.9、22.6和33.5mm;播种~拔节期分别高20.2、32.6和42.1mm;收获期分别高15.6、19.1和21.0mm。不同覆盖处理延缓了春玉米前期的生长,但加快了中后期的生长速度。S1、S2和S3处理2008年籽粒产量,较CK分别增产7.65%、16.19%和17.84%,增幅均达显著水平(P<0.05),2009年籽粒产量增长趋势和2008年相似,但前者整体低于后者。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2年平均纯收益分别增加6.53%、16.89%和15.95%,同等产量节水率分别提高5.14%、8.35%和7.44%,节水效益分别增长50.07、81.31和72.30元/hm2。本研究表明,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9000kg/hm2秸秆覆盖量综合表现较优,是渭北旱原及同类生态区适宜的覆盖量。
- 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黄会娟孟蕾杨宝平李涵
- 关键词:覆盖量春玉米节水效益渭北旱原
-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冠气温差和叶水势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冠气温差(CATD)和叶水势(LWP)日变化的影响,在渭北旱塬设置了3种不同秸秆覆盖量(4 5009、000、13 500 kg/hm2),以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了孕穗期春玉米冠气温差及叶水势的日变化。结果表明,4 500~13 500 kg/hm2覆盖量处理,较CK均能显著降低CATD、提高LWP(P<0.05),尤其中午13:00—15:00效果最为明显。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其日平均和14:00的CATD分别为0.79、-0.20℃,较CK依次降低了75.8%、111.4%,差异均显著(P<0.05),15:00时LWP为-1.58 MPa,较CK增加7.06%(P<0.05);其次为13 500 kg/hm2覆盖量处理,其日平均和14:00的冠气温差与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4 500 kg/hm2覆盖量处理表现最差,与CK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冠气温差与秸秆覆盖量、土壤贮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认为,冠气温差可合理反映不同覆盖量条件下作物水分亏缺程度和土壤水分变化状况,且渭北旱塬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以9 000 kg/hm2为宜。
- 蔡太义贾志宽杨宝平黄耀威白玉红张睿聂俊峰
- 关键词:秸秆覆盖量冠气温差叶片水势春玉米日变化
-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57
- 2011年
-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物结构和农田杂草病虫及小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黄会娟杨宝平张睿韩清芳聂俊峰
- 关键词:旱作农区秸秆覆盖量生态效应
- 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47
- 2012年
- 为探明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定位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处理:4 500 kg/hm2(S1)、9 000 kg/hm2(S2)和13 500 kg/hm2(S3)。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与CK相比,S1、S2和S3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08%、14.12%和28.03%(P<0.05);活性有机碳(LOC)分别显著提高19.20%、44.02%和23.50%(P<0.05);碳库管理指数(CMI)分别显著提高20.94%、46.86%和50.21%(P<0.05)。春玉米产量分别与LOC和CMI显著相关(P<0.05),而与TOC则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LOC和CMI较TOC更能灵敏、客观地反映渭北旱塬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碳库质量的影响,且秸秆覆盖量以9 000 kg/hm2为宜。
- 蔡太义黄会娟黄耀威路文涛贾志宽杨宝平
- 关键词:土壤秸秆覆盖还田覆盖量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渭北旱塬
- 不同年限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1年
- 为探明渭北旱塬免耕秸秆覆盖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明确该区免耕覆盖的适宜年限,于2001—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设置了不同年限处理:1年(S1)、3年(S3)、5年(S5)、8年(S8)和10年(S10)的免耕秸秆覆盖定位试验,以常规耕作(CK)和10年免耕不覆盖(CK0)为对照。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S3、S5、S8和S10处理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分别提高7.6%、13.5%、25.4%、48.6%和79.0%;LOC分别提高40.1%、51.5%、102.4%、78.4%和75.3%;CMI分别提高49.4%、61.2%、126.8%、85.4%和75.3%。春玉米产量、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分别与LOC和CMI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与TOC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LOC和CMI较TOC更能快速准确地反映不同年限免耕覆盖对土壤碳库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以作为渭北旱塬免耕秸秆覆盖生态效应的评价指标,且该区覆盖年限以5~8年为宜。
- 蔡太义黄耀威黄会娟贾志宽李立科杨宝平韩思明
- 关键词:免耕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春玉米
-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被引量:32
- 2013年
- 为探明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效应问题,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4500、9000、13500kg·hm-2)在全年覆盖方式(QSM)下(分别以S1、S2和S3表示)和生育期覆盖方式(SSM)下(分别以S4、S5和S6表示)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在0~25cm土层的降温效应,表现为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在0~15cm土层"低温效应"在全生育期内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趋势。0~5cm土层不同处理的地温日变化在早上6:00最低,与CK差异最小;中午14:00最高,与CK差异最大;晚上20:00介于前两者之间。QSM方式下,S1、S2和S3处理与CK相比,3个年度休闲期的0~2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7.6、10.8、12.3mm;生育期内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高出3.9%、8.5%和11.8%。SSM下各覆盖量处理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运移规律与QSM方式相似,但均弱于后者。从水温效应综合来看,QSM覆盖方式整体优于SSM方式,尤以S2处理综合表现较优。故在渭北旱塬或其他同类生态区进行玉米整秸秆覆盖时,推荐选择QSM方式,且以9000kg·hm-2覆盖量为宜。
- 蔡太义陈志超黄会娟黄耀威张合兵刘昌华贾志宽
-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渭北旱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