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林锋

作品数:16 被引量:126H指数:8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慢性
  • 5篇心病
  • 5篇慢性肺
  • 4篇蛋白
  • 4篇凝血
  • 4篇肺心病
  • 3篇蛋白原
  • 3篇血功能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凝血功能
  • 3篇纤维蛋白
  • 3篇纤维蛋白原
  • 3篇慢性肺心病
  • 3篇急性加重
  • 3篇急性加重期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血液
  • 2篇源性

机构

  • 16篇汕头市第二人...
  • 7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16篇黄林锋
  • 8篇林广玲
  • 3篇林美珊
  • 3篇温文川
  • 2篇林少晖
  • 2篇蔡建生
  • 1篇邱树彬
  • 1篇陈林兴
  • 1篇林关珊
  • 1篇叶志华
  • 1篇陈小凤
  • 1篇王玫

传媒

  • 6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尿酸联合纤维蛋白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和纤维蛋白原(FI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预后评估价值。方法AECOPD组81例,经2周治疗后分为好转组(65例)及未好转组(16例),检测治疗前后血uA和FIB变化;健康对照组70名,检测血UA和FIB值作为对照。结果AECOPD患者治疗前血uA和FI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好转组治疗后uA和FI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未好转组UA和FI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联合FIB可能可作为AECOPD患者评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标志物和预测因子。
黄林锋董仁寿
关键词: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肺疾病慢性
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病例总共136例,全部于入院后48h内通过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地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率达67.64%(92例),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2.08%,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早、房室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如心衰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黄林锋温文川王玫林广玲
关键词:肺心病心律失常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血管病变患者56例,无血管病变患者52例) 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PDW),同时采用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结果 DM有血管病变组与DM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显著减少( P〈0.01),除FBG外,MPV、PDW和GHB显著增高(P 〈0.01), FBG在糖尿病患者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DM无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无明显差别(P〉0.05), MPV、PDW、GHB和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GHB、FBG能及时有效发现微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发生,及时干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黄林锋董仁寿林广玲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小板参数
术后早期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预防肺不张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预防术后肺不张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20例患者术后早期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对分泌物、痰栓或血凝块进行抽吸,必要时分次用生理盐水灌洗或活检钳钳夹。对照组25例采用鼻导管吸引分泌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内的X线胸片和临床表现。结果 实验组17例临床表现改善,X线胸片示无一例肺不张; 2例恶化,X线胸片示肺不张;死亡1例。对照组4例临床表现改善、X线胸片炎性阴影完全或部分吸收; 21例恶化,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证实一侧或叶段肺不张。结论 对于术后气道分泌物增多潴留者,早期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预防术后肺不张。
温文川黄林锋
关键词: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分泌物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COPD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COPD病人 113例 ,未合并肺心病者 46例为B组 ,合并肺心病者 67例为C组。正常健康人 40例为A组。全部病例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和FEV1。结果纤维蛋白原 :B组显著高于A组 ;C组显著高于B组 ;FEV1:C组显著低于B组 ;纤维蛋白原与FEV1的关系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COPD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
温文川黄林锋蔡建生董仁寿
关键词:血浆纤维蛋白原COPD肺通气功能FEV1肺心病负相关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1999年
本文通过应用降纤酶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3.3%;心电图ST段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治疗后明显改善;且在治疗过程无明显毒副作用,所以认为降纤酶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较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黄林锋董仁寿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降纤酶心绞痛
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分析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多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产贝克曼全自动血凝仪 (ACL -90 0 0型 )检测 1 50例足月妊娠妇女与 1 0 0例健康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足月妊娠妇女PT、APTT、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5或P<0 .0 1 ) ,FIB极其明显增多 (P <0 .0 1 )。结论 足月妊娠妇女血液凝血程度明显高于非孕对照组 ,处于高凝状态。
林广玲陈林兴黄林锋
关键词: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
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
2005年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方法对52例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构成、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均有较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多数患者免疫力低下,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药敏试验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到86.5%,其次为左旋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唯酸、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吡啶、头孢他啶也有相当敏感,而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等常用抗菌素耐药率高。结论治疗临床疑是不动杆菌感染时,必须尽快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尽量减少经验性用药,才能更有效控制该菌所致各种感染。
黄林锋林广玲林美珊
关键词: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病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肺部病原菌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9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共行192例次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分析仪和配套细菌鉴定及药敏卡进行分析。结果192份痰培养阳性率为82.81%(159/192),单纯细菌感染119例,混合细菌感染26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4例。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6.63%(53/199),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52.26%(104/199),真菌感染占21.11%(42/199)。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四种常见阴性杆菌耐药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均高于35.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耐药率分别为6.5%、5.3%和13.6%),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洛培南。结论应重视慢性肺心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黄林锋林关珊林广玲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原菌耐药性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了解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降纤、抗凝治疗,是否有利于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方法:将7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性治疗,39例)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9例),另设一健康人组。治疗前后同步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和肺功能(FEV1),并与32例同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分别与健康组比较,Fb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此两组间上述指标无差别(P>0.05);②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较治疗前Fb显著降低(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升高(P<0.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TT、TT、Fb各项指标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功能(FEV1)有改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检测指标的比较,PT、APTT、TT、Fb和FEV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其血液呈高凝状态,肺功能明显下降;②常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抗凝、降纤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
黄林锋蔡建生叶志华曾昭孟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肺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