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旅珍
- 作品数:2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拓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思路被引量:7
- 2012年
- 在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严重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是6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加速,AMD患者不断增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AM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是全世界眼科研究的热点。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环境与基因、氧化损伤、炎症免疫、血管生成与抑制生成因子失调等因素参与AMD的发生与发展。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相关因素中,探索我国人群AMD的发病机制是值得国内研究者认真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善于从学术争议中寻找突破点,以拓展AMD发病机制的研究思路,为临床治疗AMD提供理论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12,48:865—866)
- 黎晓新黄旅珍
- 关键词:黄斑变性哮喘TOLL样受体3
- 眼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研究
- 黎晓新何守志黄旅珍于文贞史雪辉郭丽莉
- 该成果属于眼科学领域。该成果以RPE细胞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及CNV实验动物模型为对象,从体外、体内研究两个方面,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转染、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等方法,从细胞、分子和蛋白水平,对CNV...
- 关键词:
- 关键词:眼科学乙酰肝素酶动物实验
- AMRS2基因在老年性黄斑变性和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中遗传性和功能性探讨
- 目的 研究AMRS2基因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PCV)疾病中遗传性和功能性探讨.方法 对284位无关联的中国北方大陆患者,其中包括96位渗出型AMD患者,92位PCV患者,96位对照患者,进行...
- 程湧黄旅珍周鹏黎晓新
- 基因捕获技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突变筛选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因捕获技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RB1基因突变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研究。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7例RB患者的外周血。通过设计RB1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的靶向捕获探针,对患者外周血DNA进行测序分析,并采用Sanger法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同时收集患者父母血样进行比较。结果在17例RB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0.5~23.0岁,平均(3.2±5.2)岁;双眼患者6例,单眼患者11例。4例患者存在RB1基因突变,其中双眼受累2例,单眼受累2例。2例新发现基因突变,包括RB1基因第15外显子c.1408A〉T错义突变,造成异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和RB1第19外显子0.1960G〉C错义突变,造成缬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该2例患儿父母均未检测到基因突变。另外2例存在已报道的基因突变位点。其中1例患者的家族史阳性,其父亲为单眼RB患者,患者及其父亲均在第10外显子发生c.1030C〉T无义突变。1例患者发生了第3外显子c.371.372delTA的缺失突变,该父母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应用基因捕获技术联合Sanger测序可有效筛选RB患者RBI基因突变,发现了2例RB患者新的RB1生殖细胞突变,补充了RB1基因突变谱。
- 孟庆娱黄旅珍王斌黎晓新梁建宏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突变DNA外显子
- 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比较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灌洗液(BSS)组和复方电解质眼内灌注液(CEIIS)组,分别在含体积分数10%DMEM/F12培养基、BSS和CEIIS中培养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增生A值;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BSS组6只和CEIIS组6只,均取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根据分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眼内灌注液。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测定术眼视网膜功能,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实验眼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收集各时间点术眼眼球,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各层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bax蛋白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SS组和CEIIS组3种培养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生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加;与BSS组相比,CEIIS组培养细胞排列致密整齐,细胞形态和大小均一。BSS组HRPE细胞和RGC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157±6.918)%和(29.993±12.330)%,明显高于CEIIS组的(4.163±1.310)%和(6.337±1.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45)。正常对照组、BSS组和CEIIS组间HCEC和HRPE细胞的G0/G1+S期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EC:F=2.226,P=0.189;HRPE:F=2.634,P=0.151);BSS组RGC的G2/M分裂阻滞期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24)。各培养时间点CEIIS组HCEC、HRPE细胞和RGC的增生A值�
- 朱莉苗恒胡钦瑞刘志明白玉婧虞有智傅亚飞夏会卡黄旅珍齐赟邓洵李岩黎晓新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灌注液细胞活性视网膜功能
- SLIT-ROBO信号在糖尿病纤维增殖膜以及糖尿病状态下RPE细胞作用的研究
- 周玮琰于文贞谢万坤黄旅珍黎晓新
- HTRA1基因过表达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HTRA1基因过表达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TRA1基因在老年黄斑变性(AM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携带人HTRA1基因的慢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感染效率,lit—PCR和WesternBlot检测HTRA1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感染细胞毒性及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与空载体慢病毒感染RPE细胞相比,HTRA1基因慢病毒感染的RPE细胞HTRA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表达HTRA1基因能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THRA1基因可能通过影响RPE细胞功能参与AMD的进程。
- 蒋晶晶黎晓新吴夕于文贞黄旅珍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老年黄斑变性
- 辅酶Q10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有多种因素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与AMD的发病密切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辅酶Q10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探讨其对人RPE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对于AMD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辅酶Q10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培养)、不同浓度(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和单纯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处理组,其中各浓度辅酶Q10预处理组以辅酶Q10预处理后暴露于TBHP,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RPE细胞的形态;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RPE细胞活性的变化;AnnexinV—FITC/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BARS法检测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用DCFH—DA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RPE细胞中促凋亡基因Fas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单纯TBHP处理组RPE细胞贴壁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而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贴壁细胞数较单纯TBHP处理组增加,高浓度辅酶Q10预处理组细胞形态的改善和细胞存活的数目更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单纯TBHP处理组比较,1μmol/L、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RPE细胞吸光度(A450)值明显增高(0.52±0.10VS.0.25±0.03、0.59±0.06VS.0.25±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02);RPE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72.1±6.6)%VS.(91.7±2.3)%、(69.0±4.4)%VS.(91.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4);0.01、1、100μmol/L辅酶Q10预处理组的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依次降低,与单纯TBHP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
- 张丽娟曲进锋白玉婧孙摇遥于文贞黄旅珍黎晓新赵明威
- 关键词:辅酶Q10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
- 八年制医学生早期开展临床科研能力培养探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第一阶段(临床本科教育阶段)开设临床科研课程,对于培养八年制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6名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初期阶段开设临床科研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采用集体授课形式,实践教学采用“二级学科前导师”制度.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方式了解临床科研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科研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生今后完成毕业论文有所帮助,能够培养临床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科研兴趣.结论 八年制医学生临床阶段早期开展科研培训,在培养医学生尽早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和提高临床科研兴趣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培养高素质医学领军人才尤为重要.
- 付瑶姜冠潮徐涛张晓辉张培训申占龙穆荣周城李晶黄旅珍岳思峰王建六
-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课程建设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中T-bet表达的研究
- 褚利群徐永胜黄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