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文贞

作品数:59 被引量:23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1篇视网膜
  • 31篇网膜
  • 16篇血管
  • 14篇细胞
  • 12篇玻璃体
  • 11篇上皮
  • 11篇黄斑
  • 11篇病变
  • 10篇视网膜病
  • 10篇视网膜病变
  • 9篇新生血管
  • 9篇色素上皮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血管内皮
  • 7篇上皮细胞
  • 6篇视网膜色素
  • 6篇视网膜色素上...
  • 5篇色素上皮细胞
  • 5篇视网膜色素上...

机构

  • 52篇北京大学
  • 5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省眼科研...
  • 1篇国务院
  • 1篇国家人类基因...
  • 1篇济南市儿童医...

作者

  • 58篇于文贞
  • 41篇黎晓新
  • 9篇赵明威
  • 9篇赵敏
  • 8篇尹虹
  • 8篇梁建宏
  • 6篇黄旅珍
  • 5篇董晓光
  • 5篇董建强
  • 5篇姜燕荣
  • 4篇谢万坤
  • 4篇周国宏
  • 4篇胡永华
  • 4篇周玮琰
  • 4篇闫征
  • 4篇何培英
  • 4篇邹贺
  • 4篇陈欢
  • 4篇李娟
  • 3篇侯婧

传媒

  • 10篇中华实验眼科...
  • 8篇眼科研究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第三届中国眼...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4篇200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正>目的:探讨重硅油玻璃体腔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后效果及其相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重硅油玻璃体腔填充的效果及并发症。病例的入选排除标准:所有病人的患眼均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且对侧眼视力大于...
于文贞黎晓新姜燕荣梁建宏尹虹
文献传递
SLIT-ROBO信号在糖尿病纤维增殖膜以及糖尿病状态下RPE细胞作用的研究
周玮琰于文贞谢万坤黄旅珍黎晓新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3d,3、6、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有29、11、2眼分别注射2、3、4次。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4.78±3.91)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结果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3、6、12周BCVA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39,-6.182,-4.189,P=0.000)。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6周、12周时CMT平均值均明显减低(t=8.684,5.019,P=0.000)。治疗前病程≤1个月的患者,治疗后3周,视力平均值比病程〉1个月的患者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黄斑灌注良好者CMT降低的效果可保持到术后12周,无灌注区组CMT降低的效果保持到术后6周。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引起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病程短者效果则更好。
钱彤黎晓新尹虹梁建宏齐慧君于文贞
关键词:AVASTIN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凋亡和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和移行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干预RPE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于PVR的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RPE细胞生长、凋亡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 用低糖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和传代人RPE D407细胞系,选择50代以内的细胞进行实验.应用特异性敲减ILK的小干扰RNA(siRNA) (ILK-siRNA)与100μl无血清培养基和RPE细胞共培养的方式转染RPE细胞作为实验组,应用非特异性siRNA转染RPE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将24孔板置于37℃、体积分数5% CO2孵箱中孵育.转染48 h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RPE细胞活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E细胞的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RPE细胞中cyclin D1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RPE细胞分泌VEGF水平的变化. 结果 转染siRNA 48 h后,MTT法检测见实验组和对照组RPE细胞活力分别为(43.69±0.89)%和(73.95±1.20)%,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4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24,P=0.000).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实验组处于G1期的细胞数为(83.30±1.26)%,对照组为(47.10±0.93)%;实验组S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为(12.63±0.92)%,对照组为(36.25±1.21)%;实验组G2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为(4.07±1.40)%,对照组为(16.65±1.53)%,两组间G1、S、G2期细胞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624、-38.130、-14.860,均P=0.000).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5.18±1.22)%,对照组为(2.20±0.1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2,P=0.000).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示,实验组cyclin D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caspase-3的表达量则明显增高.ELISA法检测结果示,实验组RPE细胞的VEGF分泌量为(1314.49±147.23) ng/L,比对照组的(3
郭丽莉于文贞黎晓新周玮琰谢万坤赵敏陈欢何培英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小干扰RNA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经初次手术失败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18例IMH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2±6.4)岁。所有患眼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采用OCT测量黄斑裂孔孔径。初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2.6±13.1)个字母,平均孔径为(621.0±161.8)μm;再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4.4±12.3)个字母,平均孔径为(499.0±148.6)μm。初次及再次手术平均间隔(3.4±1.3)周。再次手术术式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按摩。ILM剥除范围扩大至直径为4 DD至上下血管弓。黄斑孔缘按摩采用软硅胶头笛针利用负压吸引或轻触孔缘向心方向活动。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3±5.2)个月。对比观察再次手术前后患眼BCVA变化;同时,根据手术后OCT图像判断黄斑裂孔是否闭合。以手术后首次获得清晰的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图像时间作为裂孔闭合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8只眼中,再次手术后裂孔闭合1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4.4%,裂孔平均闭合时间为(2.1±1.0)周;再次手术失败1只眼,接受第3次手术后裂孔闭合。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51.5±13.0)个字母,较初次手术时平均提高18.9个字母(>3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01)。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较初次手术前提高大于3行者11只眼(61.1%),提高>1行者15只眼(83.3%),无变化或下降者3只眼(16.7%)。与再次手术前BCVA比较,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平均提高(17.1±9.5)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5,P<0.001)。结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ILM患眼,可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患眼视力。
姚昱欧赵明威曲进锋于文贞李梦洋胡洁许晖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眼部色素上皮培养与移植的最新进展被引量:4
2001年
于文贞董晓光谢立信
关键词:色素上皮视网膜
Targeting of Integrin-Linked Kinase with Small Interfering RNA inhibits VEGF induced angiogenesis in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
于文贞谢万坤周玮琰赵敏黄旅珍黎晓新
我国近五年眼底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2
2005年
近5年我国眼底病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临床方面,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等在我国逐步开展,玻璃体手术及眼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综合防治,眼内肿瘤综合治疗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和设备更新等方面均进展较快。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移植、眼底病基因治疗等多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标志着我国眼底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黎晓新赵明威于文贞
关键词:眼底眼疾病眼底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网膜变性值得研究。目的研究IL-1ra对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出生后9、15、16、25、30、35、40、50、60d的RCS大鼠各9只9只眼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选择出生后15d的RCS大鼠9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浓度1.8g/LIL-1ra 1μl,左眼玻璃体腔注入PBS 1μl作为对照,分别待大鼠20日龄、25日龄时各重复注射药物1次,30日龄时处死实验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分析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鼠龄视网膜中阳性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鼠IL-1ra注射组与PBS注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的差异。结果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自出生后第25天出现凋亡,第30~35天达高峰,不同鼠龄间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20,P〈0.01)。TUNEL凋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30日龄大鼠IL—lra注射眼视网膜TUNEL阳性染色弱于PBS注射眼,且阳性染色细胞数少于PBS注射眼;IL-1ra注射眼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总面积及相对面积均明显低于PBS注射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面积:(223.052±153.092)μm2 VS.(1235.050±359.767)μm2,t=4.370,P〈0.01;相对面积:(2.206±1.531)%VS.(7.269±1.624)%,t=3.250,P〈O.01]。IL-1ra注射组和PBS注射组视锥与视杆细胞层厚度分别为(15.324±9.035)μm和(49.566±4.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4
李爱军房军朱秀安于文贞狄春辉杨丽萍
关键词: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细胞凋亡
整合连接激酶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整合连接激酶(ILK)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系)中,用LY294002抑制ILK活性或siRNA转染敲减ILK表达后,检测ILK对VEGF诱导的细胞黏附、增生、迁移及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并在动物模型水平观察LY294002抑制ILK活性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VEGF处理组、LY294002抑制组、siRNA转染组细胞黏附实验结果分别为(0.0726±0.01961)、(0.1137±0.02631)、(0.0837±0.01503)、(0.0853±0.02454),VEGF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1,P〈0.01);LY294002抑制组以及siRNA转染组与VEGF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4和2.91,P〈0.01)。正常对照组、VEGF处理组、LY294002抑制组细胞增生实验结果分别为(0.4162±0.1392)、(0.6412±0.2420)、(0.4476±0.1834),VEGF处理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P〈0.05);LY294002抑制组与VEGF处理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244,P〈0.05)。正常对照组、VEGF处理组、LY294002抑制组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分别为(83.66±30.283)、(248±74.748)、(138.5±38.167),VEGF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P〈O.01);LY294002抑制组与VEGF处理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2,P〈0.01)。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实验显示,ILK活性或表达受到抑制后无明显管状结构形成。动物实验显示腹膜下注射LY294002使视网膜后极部无灌注区面积从(62798±16995.62)μm^2增加至(84722.65±10435.01)μ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6,P〈0.01)。结论应用LY294002抑制ILK活性或siRNA转染敲减ILK表达使细�
邹贺黎晓新于文贞闫征张同河张晓光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整合素类信号传导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