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志松

作品数:37 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甲醛
  • 10篇细胞
  • 8篇DNA损伤
  • 6篇污染
  • 6篇空气污染
  • 5篇单细胞
  • 5篇单细胞凝胶
  • 5篇单细胞凝胶电...
  • 5篇电泳
  • 5篇遗传毒性
  • 5篇凝胶
  • 5篇凝胶电泳
  • 5篇气态
  • 5篇彗星
  • 5篇彗星实验
  • 5篇哮喘
  • 5篇DNA-蛋白...
  • 4篇室内空气污染
  • 4篇体外
  • 4篇体外实验

机构

  • 35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南洋理工大学
  • 3篇玉林师范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37篇鲁志松
  • 31篇杨旭
  • 21篇乔琰
  • 15篇严彦
  • 9篇刘英帅
  • 8篇丁书茂
  • 5篇李睿
  • 5篇何胡军
  • 4篇吴连锋
  • 4篇王丽
  • 4篇曹毅
  • 4篇甘耀坤
  • 3篇彭光银
  • 3篇乔永康
  • 3篇廖展如
  • 3篇姚汉超
  • 3篇牛丹丹
  • 3篇杨继文
  • 3篇段丽菊
  • 3篇王光学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湖北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环境卫生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13篇2004
  • 8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气态甲醛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装修型化学性室内空气污染物,本项课题着重研究气态甲醛的遗传毒性.方法:实验方法包括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细胞微核...
杨旭李睿刘杰王光学鲁志松严彦乔琰
关键词:甲醛遗传毒性室内空气质量微核实验空气污染
文献传递
眨眼频率-反映急性刺激作用的生物标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用眨眼频率代替眼刺激感觉强度 ,作为反映气态甲醛对人体眼部刺激作用的生物标志。方法 :采用控制暴露人体实验。通过对 1 0名受试者采取眼局部对气态甲醛的暴露 (约 0、 1 .0、 2 .0和 3.0 mg/ m3,5 min) ,测量了受试者的眨眼频率和眼刺激感觉强度。结果 :甲醛暴露水平与眨眼频率之间 (r=0 .980 ,P<0 .0 5 ) ;甲醛暴露水平与眼刺激感觉强度之间 (r=0 .985 ,P<0 .0 5 )均呈暴露 -剂量关系 ,两种生物标志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r=0 .985 ,P<0 .0 5 )。结论 眨眼频率作为反映刺激作用的生物标志比眼部刺激感觉强度更为客观 ,因而更具有科学性。
何胡军吴江刘宏亮鲁志松严彦杨旭
关键词:眨眼生物标志眼刺激受试者眼部
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修复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为了探讨机体对甲醛所致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能力,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不同时间段HepG2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修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5μmol·L-1甲醛染毒HepG2细胞,在染毒18h和24h后,细胞内的DPC水平较染毒结束时发生了显著下降(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由3.0mg·m-3气态甲醛产生的DNA-蛋白质交联在12h内可以得到明显修复(p<0.01),并在24h内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经20mg·kg-1液态甲醛染毒后,18h时DPC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1),在24h时DPC含量与18h时相比有显著的下降(p<0.05),且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显示:甲醛所致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能够得到修复,且24h内能够修复完全.
彭光银赵玮鲁志松刘英帅杨旭
关键词:甲醛体外实验DNA-蛋白质交联
SOD模拟化合物对人体口腔颊黏膜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 SOD模拟化合物 (m im ics of SOD,MSOD)〔 Mn(EDTB)〕(AC)作为抗癌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 以人体口腔颊黏膜细胞为材料 ,用彗星实验 ,通过观察尾距和尾部 DNA百分率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检测染毒后口腔颊黏膜细胞 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 2 0、4 0、6 0、80 μg/ m lMSOD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该化合物对人体口腔颊黏膜细胞 DNA有较明显的损伤作用 ,对于它作为新的抗癌药物应用于临床应持慎重态度。
吴连锋刘英帅鲁志松王丽丁书茂杨旭
关键词:DNA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抗癌药
气态甲醛对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甘耀坤段丽菊李岩刘英帅严彦乔琰鲁志松杨旭
关键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气态甲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小鼠室内空气污染物机体健康
获得性过敏体质:一种可能的甲醛诱导型哮喘的发病机理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哮喘发病率不断增长,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哮喘的发病机理并不清楚,近来室内空气污染物作为哮喘发病的诱发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在我们的研究中,将25只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进行气态甲醛浓度为...
严彦乔永康乔琰杨继文曹毅周砚青鲁志松杨旭
关键词:甲醛哮喘发病机理
文献传递
甲醛对DNA损伤的彗星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甲醛是一种遗传毒性物质。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证实,甲醛可以引起DNA-DNA、DNA-蛋白质分子交联,但对于甲醛是否能够引起DNA 分子的断裂,学界却存在分歧。本实验以颊黏膜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彗星实验对甲醛的遗传毒性——尤其是DNA 分子断裂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醛在较低浓度(5μmol/L,7.5μmol/L,10μmol/L)时具有断裂作用,在较高浓度(15μmol/L,30μmol/L,50μmol/L)时则具有交联作用。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本文还首次论证了甲醛断裂作用的断裂峰值(7.5μmol/L)。
李睿鲁志松乔琰姚汉超于非非杨旭
关键词:甲醛DNA损伤彗星实验遗传毒性
室内空气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被引量:13
2003年
鲁志松
关键词:甲醛
火焰法制备一维碳纳米材料的荧光特性
碳纳米管在近红外波段的荧光性质被认为在生物医学上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壁碳纳米管的荧光性质上,而对多壁碳纳米管的荧光特性的研究还不充分.本工作系统研究利用火焰法制备的两种具有不同微结构特征的一维碳纳米...
鲍桥梁张晗潘春旭鲁志松李昌明唐定元
关键词: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火焰法
文献传递
SOD模拟化合物对人离体肝癌细胞内源SOD活力的影响
2005年
目的研究SO D模拟化合物(m odels ofsuperoxide dism utase,M SO D)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内外环境SO D活力和蛋白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离体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SM C-7721细胞株,加入SO D模拟化合物。结果模拟化合物[M n(ED T B)(A C)(AC)]具有SO D酶的活性,并能通过SSM C-7721肝癌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SO D的活力上升,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结论M SO D可以改变肿瘤细胞内的氧化还原水平,此研究将对抗癌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丁书茂吴连锋鲁志松乔琰李晨岚廖展如
关键词:SOD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