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 目的: 总结分析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
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2年5月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98例,占同期冠心病...
- 万峰郑健伟贾清仁甘耐炎陈宏褚衍林高峰陈江龙柏本健郝建潮耿树刚白振祥李继良张总刚刘炳学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的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被引量:15
- 2002年
- 目的 评价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1月 ,采用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2 0例 ,术前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所用支架材料为国产形状记忆镍钛合金。结果 在 2 0例患者共放支架血管 2 2只 ,支架人工血管成功隔绝夹层原发破裂口 19例 (成功率为 95 % ) ,胸降主动脉受压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内径 ,无支架治疗导致的死亡。 1例病人手术后 6h因严重再灌注损伤死亡 (死亡率5 % ) ,转手术 1例 (转手术率 5 % )。术后 1个月之内行增强CT复查 ,并在术后 3月、 6月和 12月以及每年1次CT随访 ,未发现与支架人工血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期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
- 李潮李选曲雯高峰崔仲奇
- 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分析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
方法:1996年10月至2002年5月在国内15个中心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98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
- 万峰刘炳学郑健伟贾清仁甘耐炎陈宏褚衍林高峰陈彧江龙柏本健郝建潮耿树刚白振祥李继良张总刚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近期疗效
- 文献传递
- 升主动脉疾病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引量:2
- 2003年
- 杨碧波高峰崔仲奇刁国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人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血管流量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CABG)移植血管通畅性。方法利用瞬时血流测定技术(transit-time flow meter,TTFM)对105例CCABG和140例OPCABG移植血管进行测量,并记录平均流量(mean flow,Qm)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2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2组旁路移植血管数目及血管材料无差异。流量测定结果,乳内动脉OPCABG组(n=101)Qm(37.2±26.6)ml/min,PI3.3±1.3;CCABG组(n=75)Qm(39.5±21.8)ml/min,PI3.3±1.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0.612、0.000,P>0.05),大隐静脉流量两组也无显著性差异[OPCABG组(n=335)Qm(36.8±27.4)ml/min,PI3.1±1.5;CCABG组(n=281)Qm(40.9±26.4)ml/min,PI2.9±1.3,t=-1.881、1.751,P>0.05]。2组各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系统移植血管流量测定Qm及PI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OPCABG组与CCABG组比较,移植血管流量无明显差别。
- 崔仲奇杨碧波高峰刁国华马旭东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特点。 方法 2 2例患者中 ,1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 9% ) ;9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 (41% ) ,其中 5例在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 升主动脉近端吻合。 结果 2 0例康复出院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绞痛、室颤、急性心肌梗死和血胸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 减少术中升主动脉操作是防止升主动脉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带蒂动脉旁路、旁路远端序贯吻合和近端Y形吻合可避免或减少旁路 升主动脉吻合 ;低温体外循环加左心室引流时 ,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远端吻合 ;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下行旁路 升主动脉吻合 ,可避免阻断和部分阻断升主动脉 ,利于控制并发症。
- 杨碧波高峰崔仲奇刁国华徐敏高文德郝兴海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症手术治疗
- 高风险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 评价高风险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安全性、效果及术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5年12月OPCAB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模型(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计算每一病例的风险分数,>5分者作为高风险病例进入本研究,共113例,以同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rdiopulmonary bypas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的76例高风险患者作为对照.分别统计两组的手术前风险因素,并对手术中情况、手术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两组EuroSORE分别为9.0±2.6和8.3±2.1(t=2.016,P=0.045).移植血管数OPCAB组(3.2±0.9)少于CCAB组(3.8±0.9)(t=-4.267,P=0.000).术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OPCAB组[570(61~8246)U/L、20(1~282)U/L]显著低于CCAB组[870(246~8155)U/L、55(12~300)U/L](Z=-3.648、-5.767,P=0.000).输血量OPCAB组显著少于CCAB组[(775±693)ml vs(1088±712)ml,t=-2.887,P=0.004].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死亡率OPCAB组3.5%(4/113),CCAB组6.6%(5/76),差异无显著性(χ2=0.925,P=0.336).结论 对于高风险病人采纳OPCAB的方法是安全的,临床效果满意.但对于有不同风险因素的病人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 高峰杨碧波高文德马旭东崔仲奇胡瑞荣郝兴海刁国华张文先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体外循环高风险患者
- IABP对CABG术中乳内动脉旁路血流量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IABP对CABG术中LIMA-LAD血流量的影响,以观察IABP的辅助效能。方法回顾60例IABP辅助下行CABG手术患者,术中使用TTFM直接测量并记录LIMA-LAD旁路血流波形曲线及PI值,分别记录反搏前后的旁路平均流量,进行自身对比研究。结果左乳内动脉旁路灌注呈现舒张期为主的单相灌注曲线。在未使用IABP时,LIMA-LAD旁路平均血流量为(30.15±10.30)mL/min,PI值为(2.89±0.81)。使用IABP后,旁路的平均血流量增加为(36.38±12.87)mL/min(P<0.01),PI值升高为(3.12±0.67)(P=0.184)。使用IABP可使LIMA-LAD旁路血流量增加约20.5%。结论IABP可显著增加LIMA-LAD旁路的血流灌注。
- 胡瑞荣马旭东郑慧萍高峰高文德郝兴海杨碧波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附1507例报告)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总结 15 0 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国内 15个中心完成的 15 0 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 30 9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1198例 (79.5 % )。二次旁路移植术 18例 (1.2 % )。急诊手术 14 4例 (9.5 % )。合并瓣膜替换或成形术 18例、室间隔穿孔手术 5例、室壁瘤切除术 39例、其他手术 5例。 1.7%的OPCAB手术需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合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2 6 4例 (17.5 %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83例 (5 .5 % )。结果 住院死亡32例 ,总死亡率为 2 .1% ,其中OPCAB手术死亡 14例 (1.2 % )。其他并发症包括 :围术期心肌梗死 (0 .5 % )、急性左心衰竭 (0 .3% )、严重心律失常 (1.2 % )、呼吸系统并发症 (2 .1%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 (1.5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 (1.1% )、出血二次开胸 (1.0 % )、胸骨愈合不良 (0 .6 % )。结论 不同方式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安全可靠 。
- 万峰陈彧江龙柏本健郝建潮耿树刚白振祥李继良张总刚刘炳学郑健伟贾清仁甘耐炎陈宏褚衍林高峰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急诊手术并发症血管移植物
-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联合应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冠心病 3支病变重症冠心病住院患者共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实验组 30例联合应用CABG +TMLR治疗。观察术后 6个月和 12个月时患者心绞痛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6分钟步行距离 (6MWD)和血浆脑利钠肽 (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 随访 1年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两组患者的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血浆BNP、VEGF水平和 6MWD在随访 6个月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但随访 12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术后半年 ,CABG +TMLR联合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在降低心绞痛分级、增加运动耐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CABG ,但术后 1年时 ,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相近。
- 卢长林郭静萱张萍万峰胡大一吴明营杨碧波高峰王广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分流术心肌血管重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