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真胜

作品数:89 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手术
  • 15篇脊柱
  • 13篇骨折
  • 9篇形态发生蛋白
  • 9篇腰椎
  • 9篇骨形态
  • 9篇骨形态发生蛋...
  • 8篇骨质
  • 8篇骨质疏松
  • 7篇术后
  • 7篇细胞
  • 7篇关节
  • 6篇愈合
  • 6篇椎间盘
  • 6篇颈椎
  • 6篇骨科
  • 5篇肿瘤
  • 5篇先天
  • 5篇囊肿
  • 4篇手术治疗

机构

  • 75篇第四军医大学...
  • 2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西安市红十字...
  • 1篇交通大学
  • 1篇西京医院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89篇马真胜
  • 31篇雷伟
  • 20篇张红菊
  • 20篇桑宏勋
  • 17篇胡蕴玉
  • 15篇王林
  • 11篇吴子祥
  • 10篇王全平
  • 9篇李明全
  • 9篇王臻
  • 9篇裴国献
  • 9篇樊勇
  • 8篇吕荣
  • 7篇范宏斌
  • 7篇荆茹
  • 7篇李新奎
  • 7篇张扬
  • 7篇李雪
  • 5篇赵黎
  • 5篇张传山

传媒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中国骨伤
  • 7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国外医学(创...
  • 2篇护理研究(上...
  • 2篇第六届《中华...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现代康复
  • 1篇现代护理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泌...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肩峰下撞击征及关节镜治疗进展被引量:1
1999年
肩峰下撞击征的关节镜治疗近 1 0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传统的开放手术现在多数可在关节镜下得到解决 ,关节镜手术可以早期康复锻炼 ,创伤小 ,并发症少 ,同时可以取得与开放手术几乎相同的最终疗效 ,另外诊断更清楚准确 ,但关节镜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
张春礼马真胜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征关节镜
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策略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51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1例,B级40例,C级28例,D级24例,E级8例。手术方式:前路手术87例,后路手术49例,前后联合入路15例。前路手术方式包括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或齿状突空心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手术方式主要为椎板切除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钢板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联合入路一般先行后路减压,解除关声交锁、骨折复位、植骨内固定,再一期行前路椎间盘或次全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15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5个月(6个月~4年)随访。术后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骨折复位满意,颈椎排序及稳定性均获得良好恢复,植骨逐步融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6个月(2.0~4.5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最终随访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3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40例,E级26例。其中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三种入路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脊髓受压方向、颈椎骨折的部位及外伤后残留的脊柱稳定性足选择手术入路的关键。
桑宏勋雷伟陈志文吴子祥王林樊勇马真胜裴国献
关键词:颈椎骨折固定术手术入路
脊髓损伤大鼠股骨松质骨超微结构的变化
2003年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 (SCI)对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SCI后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40只 3个月龄SD大鼠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 0 处完全横断脊髓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 1、3周时处死动物后用透射电镜对股骨髁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检测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 (ALP)、尿钙、尿钙 /肌酐 (Ca/Cr)的变化。结果 SCI组大鼠 1周时可见显著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发生 ;3周时可见凋亡的骨细胞 ,而成骨细胞多处于正常状态。截瘫鼠血钙、尿钙、尿钙 /肌酐酶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均升高 ;血ALP在伤后 1周时显著下降 ,3周时恢复正常。结论 SCI后早期成骨代谢受抑制可能与成骨细胞凋亡有关 ;骨细胞凋亡可能在破骨
李靖王全平李新奎马真胜王哲范宏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股骨松质骨骨细胞骨代谢
骨密度变化与腰段脊柱退行性变被引量:15
2000年
目的 探讨骨密度 (BMD)改变与腰段脊柱退变之间关系 .方法 受试对象依据 WHO有关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 (1 0例 )、骨量减少组 (2 1例 )及骨质疏松组 (2 8例 ) ,比较 3组间 BMD值、脊柱退变 Nathan积分 ,椎间盘高度和小关节对称度 ,探讨 BMD对脊柱退变的影响 ,并对低 BMD下椎体畸形变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  1 Nathan积分同BMD值呈负相关 (r=- 0 .435 ,P<0 .0 1 ) . 2与对照组相比 ,骨质疏松组在 L3,L4,L5 平面小关不同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5 3.5 % ,82 .1 % ,6 0 .7% ,显著增高 (P<0 .0 1 ) ,在 L1 /2 ,L5 /S1椎间盘高度分别为 (6 .79± 3.6 6 ) m m,(7.1 4± 3.6 5 ) mm ,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1 ) ,而低骨量组仅在 L5 平面小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增高 (71 .4% ,P<0 .0 1 ) ,在 L4/5 ,L5 /S1 椎间盘高度明显降低 [(6 .5 8± 1 .7) mm ,(7.83± 2 .98) mm,P<0 .0 1 ]. 3椎体形变以前楔形为主 ,且多发生在 L1 ,L4,L5 .结论 骨质疏松形成的微型骨折使椎体变形 ,椎间盘退变及后关节肥大 ,内聚 ,应力不稳 ,三者共同导致脊柱的力学特性失常 ,加速脊柱退变 .
范宏斌王全平马真胜金格勒刘欣郑永宏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变
上颈椎失稳后路手术内固定范围的合理方案选择
:回顾分析8年169例颈1颈2失稳和颈枕失稳后路内固定手术具体的颈椎固定节段,结合12个典型病例,探讨上颈椎失稳后路手术科学合理的固定范围及得失.方法:2004 年~2011年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方法共治...
雷伟马真胜桑宏勋
关键词:内固定手术疗效评价
阶段注射法预防椎体成型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评价两阶段注射法在椎体成型术中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50个新鲜绵羊腰椎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两阶段注射法及常规椎体成型方法,在X线透视引导下向椎体内注射总量为3mL的PMMA,模拟临床椎体成型术。实验组首先向椎体后部注射0.5mL的PMMA,待其固化后,再次向椎体内注射2.5mL的PMMA。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向椎体内注射3mL的PMMA。通过X线及肉眼直视,统计两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8例出现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而实验组中仅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尽管实验组骨水泥总体渗漏发生率56%高于对照组44%,但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两阶段注射法可显著降低骨水泥向椎管内方向渗漏的发生率。
吴子祥雷伟桑宏勋马真胜胡蕴玉万世勇刘达
关键词:椎体成型术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并发症
灌注培养促进人胚成骨细胞在大体积可控微结构支架内的均匀扩增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采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和可控微结构支架促进人胚成骨细胞在大体积支架内均匀扩增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设计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制备大体积可控微结构磷酸三钙支架.将人胚成骨细胞与支架复合后分别行静态培养或灌注培养4、8、16 d.利用D-葡萄糖日消耗量、细胞活力(MTT法)检测,和组织学切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X射线能谱(EDX)分析,研究细胞在支架内的扩增、分布及功能情况.结果 葡萄糖日耗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F=96.81,P<0.05),灌注培养组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F=1848.91,P<0.05);细胞活力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F=125.67,P<0.05),灌注培养组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F=1588.15,P<0.05).组织学切片及SEM观察均显示静态培养组细胞仅在支架边缘存活,而灌注培养组细胞在遍及支架内部的管道内均有良好增殖,并形成层状的新生组织.EDX分析证实细胞间的类球体基质为磷酸钙结节.结论 灌注培养结合可控微结构支架实现了人胚成骨细胞在大体积支架内的均匀扩增,可控微结构支架可作为深入研究载体内液流调配和细胞行为的有效工具,人胚成骨细胞可作为体外构建大体积骨移植物的种子细胞.
王林马真胜雷伟胡蕴玉王臻张扬裴国献李涤尘李祥
关键词:成骨细胞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
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6 9例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片和CT。结果 :①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45例(6 5 2 % )。②突出椎间盘与滑脱椎体同一平面 42例 (6 1% )。③L4 / 5椎间盘突出 35例 (5 0 9% )。④椎间盘突出旁侧型 5 9个 (5 9 1% ) ,旁中央型 2 2个 (2 5 % ) ,中央型 14个 (15 % )。⑤术后 48例获随访 ,平均随访 3 5年 ,依Macnab评定标准 ,优 :38例 ,良 :7例 ,可 :3例。结论 :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以同一间隙旁侧型突出多见 ,好发于L4 / 5,主要症状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纠正滑脱同时处理突出椎间盘 ,可取得满意疗效。
范宏斌王全平刘欣郑永宏马真胜金格勒
关键词: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
实施健步行动--中国先天性马蹄内翻足Ponseti治疗方法推广计划的开展和思考被引量:15
2008年
杜青赵黎潘少川吉士俊杨建平Jose A.Mowuende吴欣乐刘振庭马真胜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表达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定位研究被引量:29
1997年
创伤后,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十分完全,其修复常无瘢痕残留。骨组织之所以有如此完美的愈合能力,是因为骨骼组织内存在有成骨因子,即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因其直接诱导软组织成骨而受重视。本文应用BMP4cDNA探针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痂内BMP4基因表达的定位与分布,探讨BMP4基因表达在闭合性骨折愈合外骨痂形成中的作用。用64只健康SD大鼠制备闭合性胫骨骨折动物模型。分别于骨折后12小时、1、3、5、7、9、14及28天取材。取材后行恒冷切片,用地高辛素标记的BMP4cDNA探针进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大鼠骨折后12小时~3天,骨折周围血肿内细胞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4mRNA表达检测为阳性信号。表明创伤激活BMP4mRNA的表达,并呈区域性参与骨折的修复,也说明骨折血肿及周围软组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真胜胡蕴玉王臻吕荣刘新平柴玉波顾广玉张传山高辉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表达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