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雅丽

作品数:59 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中老年
  • 17篇中老年人
  • 9篇基因
  • 7篇动脉
  • 7篇血压
  • 7篇风险评估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老年
  • 6篇病例
  • 5篇职业病
  • 5篇乳腺
  • 5篇高血压
  • 5篇病例对照
  • 5篇病例对照研究
  • 4篇代谢
  • 4篇职业病危害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4篇颈动脉

机构

  • 35篇广州市第十二...
  • 23篇香港大学
  • 20篇广东省职业病...
  • 13篇伯明翰大学
  • 10篇苏州大学
  • 9篇中山大学
  • 9篇广州市职业病...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6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常州市卫生局
  • 2篇佛山市顺德区...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溧阳市疾病预...

作者

  • 59篇靳雅丽
  • 27篇江朝强
  • 23篇林大庆
  • 20篇苏世标
  • 17篇徐琳
  • 16篇刘斌
  • 15篇朱彤
  • 14篇郑家强
  • 8篇林洁明
  • 8篇朱峰
  • 7篇刘明
  • 6篇徐琳
  • 5篇沈月平
  • 5篇岳晓军
  • 4篇李荣宗
  • 4篇童建
  • 4篇郭黎红
  • 4篇周海林
  • 3篇黎丽春
  • 3篇杨敏

传媒

  • 12篇中国职业医学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肿瘤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中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内脏脂肪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肌肉率(MR)和内脏脂肪率(VFR)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为预防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中老年人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于2018年9月—2020年1月完成基线调查及体成分指标检查的5 778名≥50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特征、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及MR和VFR等数据。采用SPSS 25.0进行χ2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edCalc 18.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非MS组5 013人,MS组765人。调整年龄和性别后,MS组MR(63.2%±7.6%)低于非MS组(66.8%±6.8%),VFR(11.2%±4.1%)高于非MS组(8.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男性和女性MS患病风险均随MR升高而下降,随VFR升高而上升(P趋势<0.01)。与最低四分位数组比,男性(OR=0.15,95%CI:0.07~0.33)和女性(OR=0.48,95%CI:0.25~0.90)最高四分位数组MR与MS患病低风险相关,男性(OR=5.57,95%CI:2.96~10.50)和女性(OR=7.64,95%CI:3.51~16.62)最高四分位数组VFR与MS患病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UC分析结果表明,男性MR和VFR最佳切点值分别为73.1%和14.0%,女性分别为60.3%和7.7%。结论 MR和VFR与中老年MS患病相关,MR和VFR可能是预测MS患病风险的良好指标,加强肌肉锻炼对中老年人防控MS及其相关疾病有重要作用。
吴永君张维森周柏靖朱峰朱彤靳雅丽江朝强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老年人
三种风险评估方法在某汽车4S店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选用国内外3种风险评估方法分别对某汽车4S店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讨不同风险评估方法适用性。方法2018年8月选择汽车4S店作为调查对象,应用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定量法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对某汽车4S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进行评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3家汽车4S店现场调查率检测结果均符合调查限值,噪声危害存在超标岗位,除6次ICMM定量法结果与综合指数法相一致均高于作业分级,其余结果均是ICMM定量法>综合指数法>作业分级或ICMM定量法>作业分级。结论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低于50%OEL时,风险评估结果倾向于ICMM定量法>综合指数法>作业分级;职业病危害因素涉及芳香烃化合物时,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更易得出岗位健康风险不可接收的结论。
陈琳岑子博马炜钰靳雅丽舒友梅刘移民李旭东
关键词:风险评估汽车4S店
男性吸烟状况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 探讨男性中老年人吸烟状况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心血管疾病亚队列〉中随机抽取959名≥50岁相对健康的男性中老年人的个人资料与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血压)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结果 (1)不吸烟者占39.1%、已戒烟者为25.7%和现在吸烟者为35.2%.受检者的平均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为0.78(95%CI:0.77~0.79)mm.其中18.4%受检者单侧或双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1.0 mm,34.1%的受检者检出颈动脉斑块.(2)在调整年龄、教育、体力活动、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BP和DBP等混杂因素后,现在吸烟者较从不吸烟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危险明显增加(OR=1.82,95%CI:1.30~2.55和OR=1.95,95%CI:1.38~2.75,P值均<0.001);颈动脉IMT和斑块形成的危险随每日吸烟量(支/日)、吸烟时间(年)和吸烟总量(包·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趋势检验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吸烟显著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江朝强徐琳林洁明林大庆张维森刘斌靳雅丽郑家强Thomas G.Neil
关键词: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剂量-反应关系中老年人
广州中老年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与高血压的相关性,为防控来自血液粘度增高的高血压风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平台,选取24944名50岁及以上非地中海贫血的广州居民,基线调查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收入、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身体质量指数和空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HGB和HCT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男性占28.6%,平均年龄(64.3±6.7)岁,女性平均年龄(61.3±7.0)岁。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9.3%和46.2%,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随HCT和HGB水平升高而升高(P<0.001);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的年龄较大,HGB和HCT水平也更高(P均<0.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第1四分位数组相比,HGB、HCT第4四分位数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OR(95%CI)分别为男性1.35(1.16~1.57)、1.29(1.11~1.50)和女性1.51(1.37~1.67)、1.47(1.34~1.61)。结论中老年人HGB和HCT水平的升高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相关,建议适当关注中老年人HGB和HCT异常增高导致血液粘度增大带来的高血压风险。
周柏靖张维森徐琳靳雅丽朱彤朱峰江朝强林大庆
关键词:中老年人高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以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人群对豆制品摄入的OR值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对OR进行合并,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共查到符合要求的国内外文献10篇,病例和对照数分别为5609、22291例。以偶尔或不食用豆制品的女性为参比组,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危险性降低,合并OR为0.80(95%CI:0.69~0.92)。[结论]经常摄入豆制品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
靳雅丽沈月平童建
关键词:乳腺肿瘤豆制品META分析
弱射频电磁辐射对人群及小鼠神经行为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对人和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为环境电磁辐射限值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 30MHz,2 5mW的电磁辐射场下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 ,并对使用移动电话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小鼠的活动时间明显增加 ,从 (2 3 99± 3 34)s/min到 (2 7 5 6± 4 89)s/min (P <0 0 1) ,静息时间相应减少 ,从 (36 0 9± 3 4 8)s/min到 (32 4 4± 4 89)s/min (P <0 0 1) ;同时 ,小鼠的活动速度也加大了 ,从(1 2 3± 0 5 9)cm/s到 (1 6 0± 0 80 )cm/s (P <0 0 5 )。在使用移动电话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观察到使用人群和非使用人群间某些神经系统的症状 (如心情、情绪和睡眠质量等 )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弱电磁辐射场下 ,小鼠的神经行为发生明显的改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人的神经行为也有类似的变化。
曹根发童建王军刘琼靳雅丽
关键词:小鼠神经行为
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凋亡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长期连续照射人群凋亡相关基因(抑制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选择我国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50名50~59岁男性居民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恩平市某镇(CA)出生并长大的年龄相仿的50名男性居民为对照人群。分别取其周围血10 ml并利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测定其白细胞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HBRA和CA人群中,bcl-2 mRNA相对表达量(RQ)分别为(1.26±0.59)、(1.03±0.39);bax mRNA RQ分别为(1.63±0.85)、(2.11±0.64);bcl-2 mRNA RQ/baxmRNA RQ分别为(0.92±0.10)、(0.54±0.05)。与CA组比较,HBRA组人群抑制凋亡基因bcl-2 mRNA RQ较高,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RQ较低,指示抗凋亡能力的指标bcl-2 mRNA RQ/bax mRNA RQ值较高,以上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长期连续电离辐射可能提高机体细胞存活基因的表达,降低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苏世标郭强之靳雅丽杨敏张丹英刘明陈建雄秦立强
关键词:高本底辐射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铀矿工GSTP1基因多态与MGMT基因和p16基因甲基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氡职业暴露人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与痰细胞6-氧-甲基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p16基因甲基化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确定70例氡职业暴露人群GSTP1的基因型;用聚合酶链反应-甲基化特异性法(MSP)确定痰细胞中MGMT和p16基因的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状态。结果在70名铀矿工中,GSTP1基因A105G位点的纯合子(Ile/Ile)42例,杂合子(Ile/Val)25例和纯合子(Val/Val)3例。MGMT、p16基因甲基化率和总甲基化率分别为14.2%、8.6%和18.6%。与携带Ile/Ile人群相比,携带异常等位基因(Ile/Val与Val/Val)的人群MGMT基因甲基化和总甲基化率增加[P=0.037,OR=4.8,95%CI(1.1~21.0);P=0.016,OR=5.1,95%CI(1.4~19.6)];p16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OR=4.6,95%CI(0.8~29.2)]。结论GSTP1(A105G)基因多态性与氡致MGMT基因甲基化和总甲基化的易感性有关。
苏世标靳雅丽张卫杨鲁静聂继华童建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P1甲基化
自然绝经年龄与绝经后肥胖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女性自然绝经年龄提前或推迟与绝经后肥胖的相关性,为绝经后女性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从2017年11月—2020年1月广州中老年人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调查中选取5646名≥50岁广州自然绝经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的一般人口特征指标和女性生理数据,检测肥胖相关指标;对基线横断面数据采用SPSS 25.0版的广义线性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STATA 16.0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646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0±5.8)岁,平均绝经年龄(50.3±3.1)岁;自然绝经年龄与肥胖呈近“U”型关联;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自然绝经年龄正常者相比,绝经年龄提前增加以腰围(OR=1.32,95%CI=1.03~1.69)、腰臀比(OR=1.32,95%CI=1.06~1.64)判定的中心性肥胖风险和以体质指数(BMI)(OR=1.39,95%CI=1.13~1.71)判定的超重肥胖风险;绝经年龄推迟者增加以腰围(OR=1.34,95%CI=1.11~1.63)、腰臀比(OR=1.41,95%CI=1.19~1.68)判定的中心性肥胖风险和以BMI(OR=1.49,95%CI=1.26~1.76)判定的超重肥胖风险。结论自然绝经年龄提前或推迟均与绝经后肥胖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建议自然绝经年龄提前或推迟的中老年女性多注意强肌训练和平衡饮食,适当控制以提供能量为主的食物摄入。
吴永君张维森周柏靖朱峰朱彤靳雅丽潘静江朝强
关键词:肥胖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人血尿酸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FPG与血尿酸(SUA)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第一期基线资料收集时10413名年龄≥50岁的广州市居民,按照不同FPG水平分组,分析FPG与SUA及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结果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各FPG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5)。男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在糖尿病(DM)组、IFG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FPG正常组(P<0.05)。按不同FPG水平分组与HUA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以及BMI、TG、SCr、高血压等相关因素后,女性患HUA的风险随FPG水平升高而明显增加(趋势检验P<0.01),当出现IFG时(FPG 6.1~6.9 mmol/L),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0%(95%CI:1.19~1.64),受检者诊断为DM与非DM者相比,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4%(95%CI:1.15~1.79),而男性患HUA的风险则与FPG水平的升高无明显相关(趋势检验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FPG水平的升高使女性HUA患病风险增加,而男性则未见此现象。
余永杰江朝强靳雅丽徐琳刘斌张维森郑家强林大庆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空腹血糖血尿酸中老年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