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5篇血糖
  • 5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预混胰岛素
  • 3篇病患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绞痛
  • 2篇胰岛素治疗
  • 2篇预后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控制血糖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绞痛

机构

  • 13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14篇陈静
  • 12篇郭玉红
  • 9篇刘宇明
  • 5篇白进军
  • 2篇尹咏梅
  • 1篇丁德弘
  • 1篇彭长录
  • 1篇于安寿
  • 1篇付长海

传媒

  • 8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2007年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49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和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比较两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陈静郭玉红
关键词: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01年
刘宇明尹咏梅郑月来郭玉红陈静于安寿
关键词: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预后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抗感染对策。方法将糖尿病足合并感染分为浅溃疡组、深溃疡组及坏疽组3组,取它们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需氧、厌氧以及真菌培养。结果 10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统计出138个病灶(包括同一患者多个不同类型病灶),共培养菌株232株。浅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95%,其中G+(76.00%)>Gˉ(20.00%)>真菌(4.00%)>厌氧菌(0);深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100%,其中Gˉ(65.82%)>厌氧菌(22.78%)>G+(8.86%)>真菌(2.53%);坏疽组细菌培养率达100%,其中G+(49.05%)>Gˉ(27.18%)>厌氧菌(16.50%)>真菌(5.83%)。浅溃疡组以单一G+菌感染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以下;深溃疡组以Gˉ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1.08%,且混合感染中60.00%合并厌氧菌感染,大部分菌株的耐药率在50%以上;坏疽组以G+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2.35%,有40.48%的混合感染合并厌氧菌感染,且较深溃疡组更易耐药。常见抗真菌药及抗厌氧菌药对所培养出的真菌及厌氧菌均较敏感。结论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有其规律性,对临床早期抗感染治疗有指导意义。
白进军刘宇明陈静郭玉红
关键词:糖尿病足菌谱
不稳定型心绞痛118例临床演变及转归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提高及加强临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重视.方法 按照WHO 1979年心绞痛(angina pectoris,AP)的分型以及国内对AP的补充分型标准,结合冠心病(CHD)心绞痛病人发病的临床特点、ECG和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个别病例做冠脉造影(CAG)而进行确诊.结果 118例UAP中演变为AMI 51例,达43.2%;心脏性死亡28例,死亡率达22%,其中,冠心病猝死23例,泵衰V级(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5例;非心脏性死亡(脑出血)2例.结论 从UAP的演变、转归而言,经过正确诊断和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劳累型心绞痛(SAP),否则可演变为AMI或猝死.临床应高度重视,及时确诊进行有效治疗,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挽救的.
刘宇明陈静尹咏梅余剑波郑月来于安寿
关键词:转归不稳定型心绞痛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被引量:17
2009年
糖尿病前期,是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的时期,介于糖尿病与正常糖代谢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糖调节受损(IGR)。
郭玉红陈静
关键词:糖尿病
卡双平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020年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两个基本病理生理学缺陷。高血糖诱发和加重胰岛B细胞损伤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后期,胰岛B细胞功能损害更加明显,需要补充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胰岛素的使用使患者体重增加,再次加重胰岛素抵抗。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可解决胰岛素抵抗,但仍会导致体重增加,而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减轻体重。本研究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卡双平)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宋萍陈静郭玉红刘宇明
关键词:患者体重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控制血糖胰岛素增敏剂病理生理学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人群的迅猛增长以及人们对血糖的严格控制,低血糖的发生率也在提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和长期使用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几乎均有可能发生低血糖Ⅲ。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进行分析如下:
陈静郭玉红付长海丁德弘彭长录刘宇明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症并发糖尿病患病率发生率
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及/或胰岛素抵抗引起,β细胞功能缺陷的诱发及病情加剧是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的主要因素,这一因素使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1]。肾脏在葡萄糖稳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比正常人明显增加。
宋萍陈静郭玉红刘宇明
关键词:高血糖状态重吸收二甲双胍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肾脏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特征,患者体内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学作用受损而引起机体高血糖[1],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循环中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缺血性心脏病、休克、血栓形成、肺栓塞、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心衰与高浓度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白进军刘宇明陈静郭玉红
关键词: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利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T2DM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T2DM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8例T2DM患者,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5mg,q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总体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利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12周后,患者的FPG、2h PG和Hb A1c分别由(9.20±2.90)mmol/L、(14.80±3.80)mmol/L、(8.98±1.12)%下降至(6.60±0.60)mmol/L、(8.21±1.22)mmol/L、(7.11±0.81)%(P<0.05),达标率(Hb A1c<7.0%)由14.71%增至58.82%(P<0.05),胰岛素用量由(58.66±25.62)U/d下降至(40.20±22.25)U/d(P<0.05),TG和β2-MG分别由(4.02±1.91)mmol/L、(3.88±0.65)mmol/L下降至(2.20±0.91)mmol/L、(3.01±0.52)mmol/L(P<0.05);治疗前后患者体质指数及LDL、ALT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有6例患者发生轻度低血糖事件22次,均出现在联合治疗的前10d,无中重度低血糖事件发生;仅3例患者治疗初期出现胃肠不适,但均能耐受,无一例退出治疗。结论利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T2DM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HbA1c达标率升高,且不增重,患者依从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同时可改善患者血脂及肾功能,不影响肝功能。对于使用预混胰岛素而HbA 1c仍不达标的T2DM患者联合使用利格列汀,在联合治疗的前10d需频繁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白进军陈静郭玉红刘宇明
关键词: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