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头痛
  • 3篇急性
  • 2篇血小板
  • 2篇预后
  • 2篇偏头痛
  • 2篇卒中
  • 2篇细胞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对比剂
  • 1篇序列对
  • 1篇血清
  • 1篇血栓

机构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省龙岩市...
  • 1篇福州市第一医...

作者

  • 13篇陈衍贵
  • 4篇陈东平
  • 4篇侯淑红
  • 4篇陈明生
  • 3篇张志坚
  • 2篇廖良彪
  • 2篇范道丰
  • 2篇陈银娟
  • 2篇胡小红
  • 1篇林祺
  • 1篇陈金银
  • 1篇刘铭耀
  • 1篇林荣良
  • 1篇蔡忠民
  • 1篇李传旺
  • 1篇黄文
  • 1篇胡小红

传媒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睡眠障碍与慢性头痛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调查慢性头痛患者中睡眠障碍所占比率,同时评估其与精神共患病和慢性头痛的关系。方法:对210例慢性头痛组患者和204例间断头痛组患者先进行年龄、性别和头痛类型的匹配,然后进行睡眠障碍和精神共患病的结构式访谈。结果:210例慢性头痛组患者中,148例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与间断头痛组相比,慢性头痛组患者失眠(68.6%vs 39.7%)、白天过度嗜睡(34.8%vs 22.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6.7%vs 31.9%)的发生率较高。慢性头痛组患者中92例(43.8%)有精神共患病(焦虑和/或抑郁),而间断头痛组仅有55例(27.0%)。多元分析显示低教育水平、低龄开始头痛、失眠与慢性头痛独立相关。结论:慢性头痛患者常伴睡眠障碍。失眠可能是头痛慢性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不论与抑郁或焦虑是否相关,重视睡眠障碍治疗有利于阻止间断头痛慢性化。
陈东平侯淑红张志坚陈衍贵陈明生
关键词:慢性头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63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n=80)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n=83)。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68)、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12)、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间期组(n=70)、先兆偏头痛的发作间期组(n=13)。测定每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所有偏头痛患者中,偏头痛发作期PCT水平明显高于发作间期(P<0.01)。在无先兆偏头痛或先兆偏头痛患者中,偏头痛发作期PCT水平也分别明显高于发作间期(P<0.01)。结论:PCT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个炎症标志,是偏头痛发作的潜在机制之一。
陈东平侯淑红张志坚陈衍贵陈明生
关键词:降钙素原偏头痛发病机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评估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56例,无斑块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结果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4±6.18)%vs(24.67±5.34)%,P<0.05]。结论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与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可作为斑块易损性指标。
胡小红陈衍贵陈银娟廖良彪范道丰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聚集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活化大脑中动脉
脑干卒中与眼部症候
2001年
陈衍贵兰敬豪
关键词:脑干卒中CT
脑出血亚急性期水肿原因的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亚急性期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6例病人的临床与头颅 CT 表现。结果迟发性脑水肿发生于出血后10~20天,常导致临床症状的恶化。结论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可能与血肿溶解后释放的血红蛋白及缺血、包膜形成有关。
陈衍贵李传旺
关键词: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增强fFLAIR序列对颅内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增强fFLAIR序列在颅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颅内疾病患者(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11~87岁,平均41.8岁)分成三组:脑膜病变组12例(细菌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脑膜转移瘤2例);硬膜下病变组10例(血肿7例,积液3例);脑实质病变组20例(脑实质内转移瘤7例,脑梗死6例,胶质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脑挫伤1例)。在0.5T机器上完成平扫fFLAIR和增强T1WI、fFLAIR检查,由两位资深影像科医师盲法比较三个序列对三组病变检出病灶的能力。采用χ2检验评价样本率差别,界值取P<0.05。结果:增强fFLAIR序列比平扫fFLAIR和增强T1W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膜病变(χ2=24.373,P<0.05)和硬膜下病变(χ2=11.725,P<0.05),但检出脑实质病变无明显差异(χ2=1.287,P>0.05)。结论:增强fFLAIR较平扫fFLAIR和增强T1W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膜和硬膜下病灶,对颅内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补充价值,值得推荐。
林祺林荣良陈金银陈衍贵黄文廖良彪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颅内疾病
丘脑出血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CT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根据CT所见血肿范围及有无破入脑室分为 3型 ,Ⅰ、Ⅱ型又分为两个亚型 ,并根据其出血量和分型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以意识障碍 (32例 )、偏瘫 (72例 )、偏身感觉障碍 (5 4例 )及眼球运动障碍 (38例 )为多见 ,常伴高热 (38例 )、多汗 (2 8例 )等。CT所见出血量 1 5~ 6 8ml,平均2 1 1ml。Ⅰa型 9例 ,Ⅰb型 7例 ,Ⅱa型 9例 ,Ⅱb型 4 5例 ,Ⅲ型 8例。经内科治疗痊愈 8例 ,显著进步 14例 ,无效 15例 ,死亡 2 6例。出血量 2 5~ 5 0ml者 75 %死亡 ,>10 0ml者 10 0 %死亡 ;Ⅱb型患者 31 1%死亡 ,Ⅲ型者10 0 %死亡。结论 丘脑出血大多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达 33 3% ,其与出血量、CT分型有密切关系 。
陈衍贵
关键词:丘脑出血CT表现预后高血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回顾分析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影像学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规律。方法分析收治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脑深静脉系血栓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3例,静脉窦血栓17例。结果男性稍多见,年龄18~65岁,大多数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先后或同时出现颅高压、癫痫及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急性期CT:静脉窦内高密度血栓影5例,随后出现静脉出血性梗死13例。急性期MRI T1WI增强扫描可见血栓的静脉窦充盈缺损4例,亚急性期平扫可见静脉窦内高信号血栓影11例。20例DSA脑血管造影可见静脉窦及/或相应的脑静脉闭塞或缺如,侧支静脉叫流增多,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经开颅探查确诊。结论熟悉脑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及静脉性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的CT特征,及时行MRI及(或)DSA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陈衍贵
关键词:脑静脉系统血栓影像学
79例成人连续部分性癫痫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成人连续部分性癫痫(E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成人EPC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伴意识障碍的运动性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EPC平均持续时间6.3d(1-28d),最常累及部位为面臂部(33例,41.8%)。最常见病因为高血糖(35例,44.3%)。预后良好54例(68.4%),预后不良25例(31.6%)。所有病因为高血糖的患者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为代谢性疾病或高血糖导致的EPC、单药治疗和EPC持续时间。结论 EPC最常见病因为高血糖,预后依赖于病因、使用的抗癫痫药物种类和EPC持续时间。
陈东平侯淑红陈衍贵陈明生
关键词:病因预后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附115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进展性缺血卒中(进展组)和202例非进展性缺血卒中(对照组)患者,对糖尿病史、血糖、发热、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CRP)、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CT早期脑梗塞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的CT早期脑梗塞征象、糖尿病史、血糖、CRP、发热、CRP、白细胞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CT早期脑梗塞征象、糖尿病史、血糖增高、CRP、发热、白细胞增多是进展性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
陈衍贵刘铭耀胡小红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糖尿病史血糖CRP发热白细胞增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