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礼光

作品数:232 被引量:1,402H指数:21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6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沙地
  • 26篇毛竹
  • 24篇沿海沙地
  • 22篇福建柏
  • 20篇胁迫
  • 19篇种子
  • 18篇土壤
  • 17篇麻竹
  • 16篇叶片
  • 13篇养分
  • 12篇生物量
  • 12篇物量
  • 12篇绿竹
  • 11篇杜鹃
  • 11篇叶绿
  • 11篇叶绿素
  • 10篇施肥
  • 10篇西洋杜鹃
  • 10篇超低温
  • 10篇超低温保存

机构

  • 21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0篇福建林学院
  • 12篇福建省东山赤...
  • 7篇闽江学院
  • 6篇漳州师范学院
  • 4篇福建农业职业...
  • 4篇福建林业职业...
  • 3篇福建省林业科...
  • 3篇浙江省亚热带...
  • 3篇福建省安溪丰...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作者

  • 232篇陈礼光
  • 220篇郑郁善
  • 153篇荣俊冬
  • 72篇何天友
  • 39篇陈凌艳
  • 14篇陈羡德
  • 14篇黄宇
  • 13篇洪伟
  • 12篇张迎辉
  • 10篇邱尔发
  • 9篇郑宇
  • 8篇郑林
  • 8篇高培军
  • 8篇王舒凤
  • 7篇陈卓梅
  • 7篇夏海涛
  • 7篇徐雯
  • 6篇施成坤
  • 6篇郑容妹
  • 6篇李庆荣

传媒

  • 32篇福建林学院学...
  • 25篇福建农林大学...
  • 18篇林业科学
  • 8篇西南林学院学...
  • 8篇福建林业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热带作物学报
  • 7篇亚热带农业研...
  • 6篇竹子研究汇刊
  • 6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世界竹藤通讯
  • 4篇森林与环境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9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15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5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2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柏材用型优树选择被引量:3
2015年
在收集福建省不同区域57株福建柏材用型优树的基础上,分析林龄组、立地类型、区域对优树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组、立地类型、区域均影响福建柏材用型优树选择;不同林龄组胸径、树高、材积年均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龄林生长快速,适宜在中龄林选择;立地条件以较肥沃(Ⅱ类)为佳;引种要注意不同区域的选择,注意种源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耐性。综合来看,福建柏材用型优树选择应注意区域种源的选择,选优适宜在中林龄、Ⅱ类立地评选。
黄树军沈秋水周宗哲荣俊冬陈礼光郑郁善
关键词:福建柏优树选择
麻竹幼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为了探究麻竹笋不同生长时期笋中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4个不同生长时期麻竹幼笋纤维素、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等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经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1)随着麻竹幼笋生长发育,纤维素的含量增加,在快速生长时期(D时期)表现最高(46.32 mg/g),其含量比萌动期(A时期)上升了17.06%(P<0.01)。(2)淀粉含量在幼笋萌发期(B时期)表现最高(3.38 mg/g),A时期最低(2.19 mg/g),与A时期相比,B时期显著升高4.3%(P<0.01)。(3)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A时期可溶性糖含量最高(3.05 mg/g),B时期含量最低,与A时期相比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66.89%(P<0.01)。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4)在各个生长时期,麻竹幼笋中氨基酸种类都较齐全,但含量差异较大,以脯氨酸最多,缬氨酸最少,氨基酸总量在幼笋萌动期(A时期)最多,必需氨基酸在幼笋萌发时期(B时期)最多。由此可得:在幼笋期,纤维素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量越来越高,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从B时期到D时期逐渐升高,淀粉含量总体趋势升高并在B时期到D时期时其含量趋于稳定。因此,仅考虑食用口感和碳水化合物含量,C时期(生长期)为最佳采笋时期,如果综合考虑笋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经济效益来说,C时期(生长期)与D时期(快速生长时期)之间的过渡期最适合采摘竹笋。
刘松凡莉莉曾铭李汉一荣俊冬郑郁善陈礼光
关键词:麻竹竹笋碳水化合物氨基酸
三尖杉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
尖杉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中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探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预培养蔗糖浓度、冰冻方式、解冻方式以及防冻剂的种类和含量等因子对悬浮细胞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的冷冻剂为DMSO、PEG;在含有4%蔗糖和6...
沈秋林毕旸陈礼光蒋建立黄宇郑郁善
关键词:三尖杉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
苦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调查被引量:27
2003年
通过设立标准地对苦竹地下竹鞭、地上竹高、胸径等因子进行调查,了解苦竹地下竹鞭的结构、生长规律以及在土层中分布情况,并分析苦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林下竹鞭结构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苦竹生物量的指导方法,从而为苦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高培军郑郁善陈礼光郑容妹丁闽锋
关键词:苦竹竹鞭
带状采伐下施肥对毛竹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带状采伐下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毛竹纯林中,突破传统择伐以带状采伐为切入点,设计以带状采伐宽度、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为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毛竹的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纤维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当带状采伐宽度为8 m时,毛竹的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纤维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7.74 mg·l^(-1)、264.91 mg·g^(-1)、568.33 mg·g^(-1)、0.53 mg·g^(-1);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毛竹生理特性的影响较小,且无显著差异,沟施15 cm优于撒施和沟施25 cm,施复合肥1125 kg·hm^(-2)优于900 kg·hm^(-2)和1350 kg·hm^(-2)。综合考虑毛竹的生理指标,最优经营管理组合是A_(2)B_(2)C_(2),即毛竹林采伐带宽与施肥方式施肥量分别为8 m、沟施深度15 cm、施复合肥1125 kg·hm^(-2)。
郑风英李欣欣李士坤荣俊冬陈礼光郑郁善
关键词:毛竹生理特性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对南方红豆杉叶、茎的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及最适培养基组成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4-D浓度2.0 mg/L比0.5 mg/L或1.0 mg/L处理的叶、茎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因不同类型的激素组合以及激素不同质量浓度而不同,培养基MS+2,4-D 2.0mg/L,MS+2,4-D 2.0 mg/L+6-BA 1.0 mg/L,MS+6-BA 1.0 mg/L+IAA 1.0 mg/L,1/2 MS+NAA 2.0 mg/L+IBA 1.0 mg/L,茎诱导率分别为100%,90%,75%,75%,相对其比较对象而言,这些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
荣俊冬林秀桂林镇斌陈礼光车志郑郁善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激素培养基
大头典竹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为了获得清晰的蛋白凝胶图谱,建立适用于大头典竹蛋白组学双向电泳的优化体系。方法:对大头典竹蛋白提取方法、胶条的水化运行方式、等电聚焦(IEF)程序的设置、蛋白上样量等步骤进行优化。结果:大头典竹的蛋白斑点主要分布在pH5~8的范围;三氯乙酸-丙酮法与酚抽结合法更适合大头典竹蛋白的提取;IPG胶条胶面向上、被动水化方式、蛋白上样量为50μL,效果更好。结论:通过建立双向电泳(2-DE)的优化体系,获得的蛋白点均匀、清晰、横纵条纹少的凝胶图谱,提高了分辨率,为大头典竹差异蛋白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思凯瞿印权杨德明陈剑成宋鲲鹏刘家琪何天友荣俊冬郑郁善陈礼光
关键词:大头典竹双向电泳蛋白组学
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培肥能力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对不同经营密度和造林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和孔隙组成研究 ,表明合理经营密度以及采取合理的造林和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 ,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机质、 N、 P、 K以及各种土壤酶活性 ;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和土壤孔隙度均比对照好 ,尤其是密度 1 32 5株·
郑郁善洪长福陈礼光姚庆端韩金发
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结构造林密度
不同林龄福建柏纯林与混交林生长及养分的差异被引量:7
2022年
以不同林龄的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人工林(纯林和混交林)经营模式下福建柏不同时期生长指标及器官养分的差异,并结合各器官养分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揭示福建柏生长特性与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两种经营模式的福建柏密度均显著减小,但总蓄积逐渐增加,而混交模式下福建柏不同生长时期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同林龄的纯林。(2)两种营林模式下的福建柏叶片碳(C)、氮(N)元素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磷(P)含量在15年生时最高,在生长前中期混交林P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钾(K)含量则在21年生时达到峰值,而混交林叶片K含量也低于纯林,这种差异在33年生时达到显著水平。(3)枝条N、K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纯林枝条K含量高于混交林,混交林N含量则高于纯林;两种经营模式福建柏枝条C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趋势。(4)树干C含量随着林分生长而增加,N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树干P含量随着林龄增加显著下降,且混交林P含量低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纯林树干K含量在生长前期略高于混交林,但在生长中后期其含量显著降低,混交林K含量则显著升高。(5)根的C、N含量均随着林龄增加而减少,混交效益显著降低了根的C含量,并提高了其N含量;P与K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混交效益也会促进二者在福建柏根中的含量。
李秉钧陈乾王希贤荣俊冬陈礼光郑郁善
关键词:林分年龄福建柏营林模式
福建柏混交模式和伴生树种选择研究
陈礼光尤志达郑林吴擢溪郑郁善李国荣魏影景吴中南陈卫东肖永元黄仲坤高培军郑容妹李庆荣
调查分析了7种不同福建柏混交模式中各混交伴生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分析了各混交模式的林分总生物量,各林层的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并对福建柏生物量估测模型进行多个生长参数和方程的回归模拟,通过选择最优方程来提高模拟精度...
关键词:
关键词:福建柏混交模式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