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红

作品数:60 被引量:40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植物
  • 7篇土壤
  • 6篇育苗
  • 6篇海棠
  • 5篇性状
  • 5篇育苗方法
  • 5篇生态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 5篇人工林
  • 5篇变叶海棠
  • 4篇生态位
  • 4篇扦插
  • 4篇种群
  • 4篇种子
  • 4篇马尾松
  • 4篇马尾松人工林
  • 4篇插床
  • 3篇定苗
  • 3篇叶片

机构

  • 58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海南金海浆纸...
  • 1篇四川省林业勘...
  • 1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甘孜州林业科...
  • 1篇攀枝花市林业...
  • 1篇四川省林业和...

作者

  • 58篇陈小红
  • 17篇李贤伟
  • 16篇赵安玖
  • 14篇范川
  • 11篇张健
  • 8篇胡庭兴
  • 7篇黄从德
  • 5篇沈迪玉
  • 5篇徐扬
  • 3篇陈栎霖
  • 3篇钟宇
  • 3篇周义贵
  • 3篇杨科
  • 3篇余晓章
  • 3篇杨万勤
  • 3篇杨育林
  • 3篇王谢
  • 2篇万雪琴
  • 2篇宫渊波
  • 2篇刘韩

传媒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四川林业科技
  • 4篇植物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会青...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珙桐天然种群叶表型多样性被引量:19
2019年
为探讨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的叶表型性状变异及其适应机制,以四川省珙桐分布区内15个天然种群的11个叶表型性状为研究对象,运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显著变异,变异较为丰富;种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7%,低于种群内(63%),种群内变异是珙桐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间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的均值为16.22%,变异幅度为4.32%~29.10%,种群间离散系数(R')均值为53.21%,变化范围为39.3%~87.14%;对15个珙桐种群的11个叶表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叶长、叶宽、脉左宽和叶柄长相互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部分叶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相互协调作用;叶片大小、叶柄大小与纬度、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珙桐叶片有变小、变薄的趋势;不同性状与不同种群间Shannon信息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360和2.331,且分布较为均匀;利用欧氏距离对珙桐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四川省珙桐种群可划分为3大类,其地理变异规律表现为不连续性。这些结果表明,珙桐种群间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与其自身遗传特点和生境条件相关,研究为今后野生珙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张腾驹陈小红康喜坤刘静
关键词:种群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
四川省巨桉生长状况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被引量:42
2000年
本文使用气候分析法提出了巨桉在四川省的适生区和最适生区。通过巨桉栽培区生长调查表明 :巨桉的适应性强 ,影响其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水热条件和土壤肥力 ;在四川省的西南。
陈小红胡庭兴李贤伟黄从德
关键词:巨桉引种适应性土壤肥力水热条件生长发育
一种提高黄花木种子出苗率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实生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一种提高黄花木种子出苗率的育苗方法,将饱满种子与细沙混匀,装入麻袋中,不断揉搓,破除坚硬的种皮,分别用将60℃的热水、150mg/L赤霉素溶液割浸泡12h,苗圃土...
陈小红杨科付梦媛肖书礼刘志斌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变叶海棠种子出苗率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变叶海棠种子出苗率的育苗方法,当变叶海棠果实变为红色或暗红色时,采集变叶海棠果实,将由变叶海棠果实获得的饱满种子放在室内阴干,并装进麻袋于通风处贮存;对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完成胚后熟;将选用的苗圃地在前一...
陈小红赵安玖刘韩李贤伟范川沈迪玉
文献传递
粉红珙桐叶片呈色相关生理特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6
2019年
以四川省珙县王家镇同一生境下不同季节的粉红与绿叶珙桐叶片为试材,对其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从生理角度探寻影响珙桐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粉红珙桐的选育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显示:(1)粉红珙桐叶片花色苷含量在春夏秋季均极显著高于绿叶珙桐,在夏季时含量最低;粉红珙桐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在夏季和秋季极显著低于绿叶珙桐,从春季过渡至秋季过程中逐渐上升;两者的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且在季节间较平稳。(2)粉红珙桐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略高于绿叶珙桐,夏季时达到最高;其脯氨酸含量也高于绿叶珙桐,且从春季到秋季缓慢上升。(3)粉红珙桐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苯基苯乙烯酮黄烷酮异构酶(CHI)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都显著高于绿叶珙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相反;从春季到秋季过程中,两种珙桐叶片PAL活性先减弱后增强,其POD和SOD活性则先增强后减弱,但粉红珙桐CHI活性逐渐减弱,绿叶CHI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4)粉红珙桐叶片花色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CHI、POD和S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叶片花色苷含量的增加和叶绿素含量的减少是粉红珙桐呈色的决定因素,CHI、SOD和POD活性是调节花色苷降解速率的关键酶。
江洁蓓梁玲张腾驹黎蕴洁陈小红
关键词:叶色变化色素渗透调节物质酶活性
西南山地阔叶混交林群落空间结构的多尺度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解植物群落在多尺度下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对空间尺度的依赖,以川西南山地阔叶混交林为对象,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100m×100m样地,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主轴邻距法(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neighbor matrices,PCNM)对群落空间结构的多尺度(100m内)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均匀度指数、空隙度和开度、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密度在大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结构。在不同的尺度下,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林下地表直接辐射都对均匀度指数有影响,林分密度、林下地表直接辐射、生物量和空隙度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PCNM分析可获取样本间空间关系在不同尺度上的分解向量,与群落结构显著相关的PCNM因子即是群落或生境在该尺度上所表现出的显著的空间结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结构因子和光因子相关性显著,两者都与PCNM变量极显著相关且相互影响,表明群落结构和光因子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结构。因此,利用PCNM对群落结构进行空间分析有助于理解群落空间异质性对尺度的依赖。
赵安玖胡庭兴陈小红
关键词:生态群落
珙桐外中果皮对贮藏种子生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用四唑染色法与目测法相结合测定珙桐种子的生活力。试验表明,在贮藏了近一年的时间里有外果皮、中果皮的种子生活力迅速地从98.0%降到8.0%,而没有外果皮、中果皮的珙桐种子生活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表明珙桐果实外果皮、中果皮在种子贮藏期间对珙桐种子的生活力影响非常大。
范川李贤伟鲜俊仁陈小红
关键词:果皮种子生活力
植物标本展示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标本技术领域,具体为植物标本展示架,包括立柱和多个标本夹板,所述的立柱为圆柱形,立柱垂直放置,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的立柱外从上到下依次套有多个转环,所述的转环围绕立柱转动,转环的外侧...
陈小红杨科付梦媛
文献传递
退耕坡地系统生态综合评价中几个景观生态学问题被引量:2
2006年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赵安玖胡庭兴陈小红李臣
关键词: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综合评价
退耕还林工程对洪雅县农村经济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了1998~2006年洪雅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业总产值、畜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等的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收入和外出务工逐渐成为退耕农户的主要增收渠道。提出了洪雅县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陈小红张健赵安玖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村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