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成像
  • 8篇磁共振
  • 7篇血管
  • 7篇肿瘤
  • 6篇动脉
  • 6篇CT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疗法
  • 5篇NMR
  • 4篇溶栓
  • 4篇急性
  • 4篇灌注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肝癌
  • 3篇病理
  • 2篇动脉灌注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灌注
  • 2篇动物

机构

  • 34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34篇陈学仁
  • 33篇丁乙
  • 11篇杨振燕
  • 11篇倪才方
  • 9篇刘一之
  • 7篇郭亮
  • 7篇胡春洪
  • 6篇朱晓黎
  • 5篇戴敏红
  • 5篇邵国良
  • 5篇傅引弟
  • 5篇谢道海
  • 3篇周岱
  • 3篇王中
  • 2篇唐天驷
  • 2篇付引弟
  • 2篇高亚枫
  • 2篇鲍耀东
  • 2篇杨惠林
  • 2篇沈海林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7篇苏州医学院学...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临床医学影像...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苏州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1999
  • 6篇1998
  • 3篇1997
  • 8篇1996
  • 7篇1995
  • 7篇1994
  • 2篇199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硬塞MRI增强表现
1996年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脑梗塞MRI增强表现。材料和方法:31例早期急性脑梗塞,其中大脑半球区梗塞22例,脑干梗塞9例。所有病例均为出现临床症状后3天内进行MRI非增强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出现异常强化征象的脑梗塞有19例(19/31)。其中18例为大脑半球区梗塞(18/22),1例为脑干梗塞(1/9)。这一异常强化具体表现为大脑皮层的曲线状血管内强化(大脑半球区脑梗塞)和点状血管内强化(脑干梗塞)。大脑半球区脑梗塞异常强化的分布特点为:这些异常血管内强化均位于大脑皮层,且这些皮层血管的近端强化最为明显,远端强化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1例脑干梗塞血管内强化代表了椎~基底动脉。结论:异常血管内强化为大脑半球区梗塞早期增强表现。而脑干梗塞缺少这一征象,即使有血管内强化也为一种不可靠的辅助征象。
谢道海丁乙陈学仁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NMR成像
浅谈当今影像医学教学特点被引量:1
1995年
浅谈当今影像医学教学特点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215006)丁乙,陈学仁,胡春洪,谢道海医学教学研究是科学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近来,医学教学研究方兴未艾,旧的教学模式被逐步摒弃,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影像医学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讲,都...
丁乙陈学仁胡春洪谢道海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影像学教学特点
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动脉内灌注尿激酶速率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研究兔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最佳速率范围。材料与方法:30只新西兰兔分成5组,均于颈内动脉内注入由全血加凝血酶制成的新鲜血栓混悬液0.2ml。在动物脑血栓模型建立1~2小时内进行颈内动脉尿激酶灌注溶栓,剂量为4万单位/公斤体重,浓度为8000单位/亳升。5个实验组的注射速率为A组:0.01ml/s;B组:0.02ml/s;C组:0.04ml/s;D组:0.10ml/s;E组:0.50ml/s。溶栓前后分别行血管造影,溶栓术后24小时行病理检查。结果:5组溶通率分别为A组:0.0%;B组:83.3%;C组:100.0%;D组:83.3%;E组:0.0%。B、C、D组的溶通率与A、E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5),B、C、D组之间的溶通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兔脑血栓形成超急性期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速率范围为160~800U/s,以320U/s左右的注射速率为最佳。
刘一之倪才方朱晓黎丁乙陈学仁王中周岱鲍耀东
关键词:脑栓塞血栓形成溶栓术尿激酶
后颅凹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诊断及其特点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分析1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表现。低密度的囊肿伴附壁肿瘤结节突入囊内和肿瘤显著均一性增强是血管网状细胞瘤的CT特征性表现。只要认识肿瘤的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后颅凹伪影较多,以及CT的容积效应,有时可使囊肿内肿瘤小结节漏检,误诊为囊性胶质瘤。作者建议在病变区作CT薄层和冠状位扫描,可提高肿瘤结节的检出和减少后颅凹伪影。
郭亮丁乙李立陈学仁
关键词:后颅凹脑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CT
原发型肝癌的两种T_1加权MR成像
1995年
原发型肝癌的两种T_1加权MR成像谢道海,丁乙,陈学仁目前,肝癌的MR诊断主要依赖于T_2加权的表现。常规T_1加权的肝。肝癌之间的信号差异较小。国外已见短TR/TE(重复时间/回波时间)飞加权(TR/TE280/17ms)应用于临床诊断肝癌。笔者分...
谢道海丁乙陈学仁
关键词:原发性肝脏肿瘤NMR成像T1加权
脾原发性血管肉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94年
脾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Splenic Angiosarcoma,PSA)临床十分罕见。1879年Langhams作首例报道,迄今文献报告总计约80例。国内尚未见PSA影像表现报道。我院近20年共收治3例PSA,现将资料完整的2例报告于后。
胡春洪丁乙陈学仁杨振燕付引弟
关键词:CT检查手术治疗
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附16例报告)被引量:5
1996年
对14例由妇科恶性肿瘤引起的顽固性出血和二例产后大出血作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所有栓塞均为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效果良好。讨论了髂内动脉栓塞对妇科癌性出血、产科出血疾病的治疗价值.
倪才方陈学仁丁乙鞠承祖杨伟文严珠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妇产科栓塞
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临床与DSA特征(附11例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研究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临床和DSA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及DSA表现。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所有患者均作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腹腔动脉造影。结果:该病具有以下临床和DSA特点:(1)临床特点:①多为中老年患者;②以反复发作的慢性间歇性消化道出血(黑便或便血)为主要症状;③常规检查一般阴性。(2)DSA特点:①出现异常增多的细小血管,或伴扩张的供血动脉,此为主要诊断依据;②肠壁染色增浓,或造影剂外渗入肠管;③静脉早显呈“双轨”征象,或伴扭曲、扩张的小静脉。结论:结合临床特点和DSA表现,胃肠道血管畸形可作出正确诊断。
邵国良陈卫昌倪才方刘一之朱晓黎陈学仁丁乙
关键词:胃肠道血管畸形血管造影术DSA病例分析
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评价被引量:4
1996年
目的:评价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前列腺癌CT表现,与30例前列腺增生作比较分析,对前列腺癌的主要CT表现和肿瘤分期评价。结果:前列腺边缘结节状隆起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前列腺局部密度减低或不均,在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T在肿瘤分期中能较有效鉴别A、B期、C和D期肿瘤。结论:前列腺边缘结节状隆起和边缘毛糙是CT诊断前列腺癌的较可靠征象。CT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但作为肿瘤的临床分期诊断,不失为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郭亮郭茂凤陈学仁丁乙胡嘉令
关键词:前列腺癌CT
肺血管性肿瘤 X 线诊断(附5例报告)
1992年
肺血管性肿瘤是较少见的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本组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血管内皮肉瘤,其 X 线特点报告如下。例1 女,37岁。因胸闷。
丁乙奚日泉陈学仁沈丹康苏亚
关键词:肺肿瘤X线诊断血管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